文/唐小林
石泰康
深圳市寶安人?,F(xiàn)為溫縣世界石氏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近現(xiàn)代史史料學學會理事,深圳市寶安區(qū)傳統(tǒng)文化協(xié)會副會長,深圳市寶安區(qū)作家協(xié)會理事。著作有《寶安往事》《綠茵掠影》等。
在深圳寶安文壇,石泰康是一位幾乎無人不知,非常有辨識度的本土作家,數(shù)十年的辛勤耕耘,使他終于迎來了豐收的季節(jié),獲得了累累的碩果,出版了《寶安往事—追溯寶安歷史文化遺存》和《綠茵掠影—深圳民間足球檔案》兩本追尋深圳本土文化,挖掘?qū)毎参幕z跡的嘔心瀝血之作。石泰康的寫作,引起了學界和眾多媒體的廣泛關(guān)注,贏得了無數(shù)讀者的熱情鼓勵和一致好評。2018年,石泰康入選寶安區(qū)首屆文藝志愿服務百佳人物。
石泰康是土生土長的深圳寶安人,他出生在寶安新橋的永興橋邊,見證著深圳從貧窮落后,發(fā)展成為舉世聞名的國際大都市。許多對深圳不了解的人,常常把深圳說成是“文化沙漠”,但這樣草率的結(jié)論,卻無形地刺痛了石泰康的心。
石泰康痛心地看到,由于深圳的發(fā)展非常迅速,一些本土文化因為缺乏必要的保護和挖掘,隨著時間的推移,正在悄然地流失。如果不將這些優(yōu)秀的文化挖掘和保存記錄下來,再過若干年之后,深圳的本土文化,或許真的就會像過眼煙云,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很難找到任何痕跡。為此,石泰康決心要和時間搶速度,力爭為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寫出一部記錄本土文化前世今生的“深圳之書”,讓這些浸透著歲月風雨和飽經(jīng)風霜的文化遺存,長留在歷史的檔案里,鐫刻在人們永久的記憶中。
因為貧窮和成長于那個特殊的年代,石泰康僅僅只讀過中學就參加了工作,但從小就喜歡讀書的石泰康,并沒有因此就停止了學習,總是利用業(yè)余時間抓緊讀書。他曾經(jīng)閱讀過大量的,尤其是嶺南作家的文學作品。如陳殘云的《香飄四季》,歐陽山的一代風流三部曲《三家巷》《苦斗》和《柳暗花明》,以及陳國凱的《我應該怎么辦》等。這些被石泰康稱之為“啟蒙教育”精神食糧的文學作品,為他日后的寫作,提供了豐富的營養(yǎng),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紀八十年代中期,他利用每個月的四天休假,到“關(guān)內(nèi)”參加暨南大學在深圳舉辦的新聞培訓學習;中藥士、駐店藥師、中藥師都是通過在工作期間不斷學習而考取的。之后又參加了自學考試,并先后獲得了??坪捅究频姆▽W文憑,這種刻苦學習的拼搏精神,為石泰康的寫作增長了廣闊的視野。
2008年9月,《寶安日報》發(fā)表了由他撰寫的《三百年滄桑事,話不盡清平墟》。文章發(fā)表后,迅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受到讀者的一致好評。
說到搶救本土文化,石泰康曾對記者講述過這樣一個故事:沙井老街有座洪圣古廟,有知情人告訴他,古廟很可能會即將拆掉重修。聽到此事,石泰康趕緊前往古廟,圍著古廟細心考究。走訪多位知情的長者,看到路上有老人,他就趕緊上前向老人打聽古廟的往事。老人們陸陸續(xù)續(xù)地將他們所知道的有關(guān)古廟的各種傳說和事情,都告訴了石泰康。經(jīng)過匯總、分析和整理,就形成了有關(guān)洪圣古廟比較完整的文字,但他發(fā)現(xiàn),唯一不足的是,這個古廟缺失的一個牌匾。于是又進一步進行打聽,調(diào)查考證,最后,終于在離古廟不遠的辛養(yǎng)陳氏宗祠門前找到了那塊被遺棄的牌匾,為確證古廟的名字和歷史,找到了有力的證據(jù)。寫出了從沙井洪圣古廟看古代漁民蠔民對風調(diào)雨順的強烈寄望的文章—《黎民祈安順,海莫揚其波》。
挖掘本土文化,是一項非常艱辛和極其煩難的工作,既需要作者有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又需要作者有一種腳踏實地的精神,進行耐心細致的田野調(diào)查工作。石泰康工作之余,為了擠出更多的時間來寫作,進行實地調(diào)查和考證,他不會打麻將,也不想學打麻將,覺得浪費時間。別人游山玩水的時候,他卻不辭辛勞地奔走在田野調(diào)查的路上,他長年伏案在燈下,嘔心瀝血地寫作。他說:“由于歲月變遷,戰(zhàn)火破壞及保管不善,寶安的文化遺跡遭到破壞甚至毀滅,很多已所剩無幾。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寶安的文化和歷史,我有責任,有義務用筆把這些古跡留存下來,這也是我的愛好?!?/p>
對于石泰康來說,立志追尋故鄉(xiāng)文化,發(fā)掘本土文化,發(fā)揚和光大本土文化,這是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賦予他的光榮的使命,也是一副壓在肩頭沉甸甸的擔子,是一個惠及寶安人子孫后代、傳承地方文化的艱巨工程,做這樣的工作,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心里也是甜的。為了一個地名,或者文化事件,他不僅要查閱大量的地方史志,閱讀大量的歷史資料和古籍,以便對當時那個時代進行橫向的對比和綜合分析,從而得出令人信服的結(jié)論,為深圳曾經(jīng)豐富的地方文化,提供確鑿的證據(jù)。
為了考證西鄉(xiāng)王大中丞祠和沙井碼頭的變遷,他走訪了多位知情者,并到這些地方進行過多次實地考察。在采訪玉律溫泉期間,為了獲得更翔實的史料,他不僅先后六次進行實地考察,而且還對了解情況的人員進行考證。寫新橋曾氏大宗祠時,連圓方石柱、圓木柱、紅砂巖石圓方柱多少根數(shù)據(jù)都進行細致統(tǒng)計,還通過“保障一方”的一個牌匾,考究出一段民國六年(1917年)時任兩廣總督莫榮新為新橋子弟“保衛(wèi)桑梓,捕賊有功,嘉諭表彰”的歷史佳話,最終掌握了第一手可信的資料。這些來自一線的田野調(diào)查,最終匯成了他多年的心血之作《寶安往事—追溯寶安歷史文化遺存》這本書,石泰康激動地說:“看到這些凝聚著自己多年心血的文字成書出版之時,我激動得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生一樣!”
實地考察
石泰康的寫作對那些誤認為深圳是一個“文化沙漠”的人,起到了一種糾偏和補缺的作用。他的書中雖然寫的僅僅是深圳的寶安,但一滴水可以觀滄海,一朵花可以看世界,寶安的文化遺存,其實就是深圳的歷史和文化的一個縮影。文化學者郭培源說:“為探尋或搶救可能被忽視的歷史塵埃中的秘密,他可以走遍當?shù)氐纳缴剿?,爬巖嶺、穿荒野、風餐露宿,干糧作飯水作酒……即使是一處掩埋千年的遺址,他也要親臨其境,開啟掩埋的大門,從中揭示出些許地下的奧秘?!?/p>
數(shù)十年來,石泰康從來不以此為苦,而是以此為樂,“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是他的一貫心態(tài)。他的寫作贏得了來自深圳文化圈的高度稱贊和如潮的好評。面對鮮花和掌聲,石泰康是謙虛的,他總覺得還有更多的事情要抓緊做。他的下一個計劃,就是系統(tǒng)地考察深圳的古村落,因為隨著城市的飛速發(fā)展,那些深圳曾經(jīng)的古村落,正在面臨消失,有的甚至已經(jīng)消失,倘若不抓緊進行搶救性的記錄和書寫,這些古村落將很有可能被人遺忘。為此,石泰康已經(jīng)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并且重新上路,他要和無情的時間進行一場爭分奪秒的賽跑。
石泰康對本土文化的書寫,并不局限在故鄉(xiāng)的歷史文化遺存,還涉及深圳的民間足球,及其發(fā)展歷史。石泰康可以說是深圳足球的歷史見證人,每當有足球圈里的名人到沙井去踢球或者參觀,老石都熱情接待,老石不僅是場上踢球,而且動筆評球。1994年石泰康成為深圳足球俱樂部的首批會員。
自從深圳足球征戰(zhàn)甲B以來,老石在深圳各媒體的體育版面上是“搶占了很多地盤”,點評深圳隊的表現(xiàn)別有見地。深圳足球隊在1995年全國甲B聯(lián)賽上獲得冠軍晉升甲A,實現(xiàn)了兩年跳三級的奇跡,他于1996年1月8日在《深圳特區(qū)報》上發(fā)表《深圳足球征途漫漫》一文;他不僅能夠在“困境中看到希望之光”,而且又能特立獨行地勇敢追問:“是誰毀了一支冠軍球隊?”石泰康在書中大聲疾呼:深圳需要足球名片。并且勇敢地追問:“中國足球路在何方?”同時一針見血地指出:“吸取教訓,不斷完善,足球立法勢在必行!更何況職業(yè)化才15年的中國足球,還有諸多的問題亟待改善和完善,正所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p>
2004年6月,石泰康由《深圳晚報》與深圳健力寶足球俱樂部共同主辦的活動中被評為“深圳足球最忠誠球迷”。
石泰康《綠茵掠影—深圳民間足球檔案》深受贊譽的原因,恰恰在于它的獨立性和民間立場,其記錄方式和評述都是個性化的獨立思考和獨具見解走心的評論。著名詩人唐成茂在該書的序言中,高度評價說:“我遇到的讀到的感動到的石泰康,以及他‘民間足球私密檔案’,是我遇到的沿著朝露噴涌而來的動感文字,穿越文化的叢林,燦爛地綻放……寫作是一種修行。內(nèi)心修煉到家的作家,通過文字參與社會活動,與靈魂親密接觸、對話,將美好和激情獻給社會,將內(nèi)心展示給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