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格
乞力馬扎羅沒有雪。他俯瞰乞力馬扎羅山:雪稀如白沫,掛在山棱間。
他的直升機先穿越云層,在連綿而厚密的軌道上,他感到自己與大地一塊被吸收、吞噬,升入幻境。接著,他好像被什么托起,一切都變了——城市變?yōu)檠蛎?,人類變?yōu)楸§F,山林變?yōu)槊藁āT迫缙琳希缓酶╊约骸?/p>
為什么要幻想?為什么要幻想一座山,給它神跡,給它懸念?“非洲屋脊”在人的概念中更加真實完善。他繼續(xù)升空,目光垂在山頂,他看得清這只是一座山?;鹋c雪,休眠的,悸動的。
人一邊不解,一邊幻想:火何時噴發(fā),冰為何消融。
為什么要對話?他掌握的最重要的溝通技能就是終止對話。他有一雙漂亮的眼睛、一張漂亮的嘴,就是不愛說漂亮話。每次出行,同行的人都是在分開后才認識他。而此時,飛行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讓他矜持,攝影家的藝術修養(yǎng)讓他緘默。他們共享這一氛圍,各自將沉著的目光專注于一個軌跡,復原感官的出路。
為什么要表現(xiàn)?每一種生存,每一種價值,所有的存在的渠道都是表現(xiàn)?茶農(nóng)要由茶來證明茶,貴族要由矜持來證明貴族,沒有什么是不表現(xiàn)的。多數(shù)的登山者或是像他這樣乘坐直升機的人,都是為了在未來某一天得以表現(xiàn)。他突然為自己不能免俗而難過,原來他不說話的時候都是在原諒自己。
為什么要職業(yè)?要不是因為他還沒有職業(yè),還有點閑工夫,才不會有足足一個月來非洲。他看看晴好的藍天,想到登山者和背夫正在攀爬。人各有身份,借由職業(yè)而認準一個角度。好比對于乞力馬扎羅山,是身在其外看,還是身處其中看?是從空中看,還是在山間看?是看景,還是看路?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邏輯離不開“看”,這可能是安樂年代的痼疾,以觀賞作賦閑的理由。幼時,一位叫柏奇的老士官長告訴他:“我一生最難打的戰(zhàn)役,就是我內(nèi)心的爭戰(zhàn)?!睙o論和平與否,人都有最艱難的斗爭——建立和決勝內(nèi)心的爭戰(zhàn)。必走極端才有出路。這是屬于一個人的唯一的征程,包含并大于職業(yè)。
為什么要感情?直升機降落,他的心一悠一悠的,忽而強烈,忽而堅硬。這情境中不該有個情人嗎?艷遇也罷。兩個情人最好,一個俗艷,一個清絕。三個吧,加上忠誠。不,四個,加上長壽。他笑了,男人一旦權衡,便不需要任一情人。他研究過古埃及的男女塑像,女人多站在男人身邊,環(huán)住男人的腰。
為什么要旅行?一億個人問。因為旅行最符合人一生兜兜轉(zhuǎn)轉(zhuǎn)的模樣?因為旅行讓人沉思,又讓人無慮?因為旅行讓人盡可能地使用自己?想想外科手術吧,你只能接受自己如布偶一般被切開與縫合,而旅行之時,人才可以揭示自身:肌肉的動感、血脈的張力、心靈的境域。
我來告訴你真實的情況吧。他在乞力馬扎羅的上空盤轉(zhuǎn),壓根沒思考任何事,沒受到任何啟發(fā)。他只是盤轉(zhuǎn),一個問題也沒有,一個答案也沒有。
他只是盤轉(zhuǎn),連海明威也不讀。他光聽那些討論海明威的人就夠鬧了。從非洲返回后,他分享了一張俯拍乞力馬扎羅山的照片,不少文化人都引用《乞力馬扎羅的雪》評價和贊賞。
為了同觀眾對話“為什么要旅行”,他不得不看了一遍《乞力馬扎羅的雪》。他完成了一項任務。杰作。他得出結(jié)論。
你看,他的“為什么”都被自己打破。你說,為什么要幻想?對話?表現(xiàn)?職業(yè)?感情?旅行?沒有為什么。人來到世上,與世界交往。沒有幻想、對話、表現(xiàn)、職業(yè)、感情、旅行,就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地方落腳。他的乞力馬扎羅沒有雪,這世上的答案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