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洪根
大家知道,我國的漢字具有一字一形的特點(diǎn)。而所謂象形字謎,正是利用這一特點(diǎn),將字的筆劃形狀比喻成某種物體,寄以別解,或全部象形,猶似一幅幅微型圖畫,給人以藝術(shù)的享受。
有這樣一則字謎,堪稱象形字謎中的上乘之作:“遠(yuǎn)樹兩行山倒影,扁舟一葉水平流”,謎底是“慧”。此處把“豐豐”比作兩行遠(yuǎn)樹,“彐”看成“山倒影”;把“心(無三點(diǎn))”當(dāng)成“扁舟一葉”,心字的“三點(diǎn)”則描繪成“水平流”。這些惟妙惟肖的比喻,使字也活了起來。
提起唐朝王昌齡的《閨怨》詩:“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贝蠹也⒉荒吧?,但說它可以猜一個(gè)“彤”字,知道的人就很少了。原來,這里運(yùn)用了象形法:把左半“丹”想成一座樓臺(tái),內(nèi)有一人(少婦)探出頭來,右半“彡”則比作迎風(fēng)飄拂的楊柳。此謎雖不易猜破,但一經(jīng)說穿,卻令人深感其運(yùn)思頗巧,值得玩味。真可謂謎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意盎然。
在象形字謎中,將字的各種筆劃部首比喻成某種動(dòng)物的不少。有將“巛”“人”“丶”“一”比作雁陣的,如“雁陳三行,時(shí)斜時(shí)橫”,謎底“叢”;“雁陣壓城”,謎底“邕”;有將“丶”比喻為“小鳥”的,如“樹上的鳥兒成雙對”,謎底“米”;有將“干”比喻為“蜻蜓”的,如“蜻蜓三點(diǎn)水”,謎底“汗”;有將“乙”比喻為“鵝”的,如“草邊游來一只鵝”,謎底“藝”;有將“亦”比喻為“蝴蝶”的,如“蝴蝶翩翩落枝頭”,謎底“欒”;有將“弓”比喻為“蛇影”的,如“杯中蛇影”,謎底“馳”(讀作“弓也”);有將“灬”比喻為“馬蹄”的,如“疏林露馬蹄”,謎底“杰”。皆聯(lián)想合理,生動(dòng)形象。
有趣的是,同一個(gè)“心”字,由于構(gòu)思不同,可以翻出不同的花樣來。例如,以“天外一鉤殘?jiān)拢瑤恰笨邸靶摹?,這里把“丶”象形為星,“心(無三點(diǎn))”象形為一鉤殘?jiān)?。又如,以“一網(wǎng)捕三蟲,一只落網(wǎng)中,一只飛向西,一只飛向東”扣“心”,這里把“丶”比作小昆蟲,“心(無三點(diǎn))”當(dāng)作網(wǎng)兜。再如,以“浪遏飛舟”扣“心”,這里把“丶”比成飛濺的浪花,“心(無三點(diǎn))”則比作一葉輕舟。還有,以“三顆黃豆用鍋炒,兩顆黃豆鍋外掉”扣“心”,這里把“丶”比成黃豆,“心(無三點(diǎn))”比喻為鍋。四種謎面,各具匠心,均見佳妙。
另外,常見的還有將“口”象形為“方窗、錢眼”,“蟲”象形為“風(fēng)帆”,“冖”象形為“小橋”,“個(gè)”象形為“竹葉”或“禽類的腳印”,“彡”象形為“雨絲、柳條”,“丶”象形為“眼珠、淚珠、球”,“冊”象形為“籬笆、欄桿”,“八”象形為“人的眉毛”,“阝”象形為旗幟等。無不象形得體,別有一番巧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