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予
想來遇人三幸大抵莫過于:伯樂之識,雪炭之交,醍醐之師。
有趣的是,伯樂之識,既可成為弱者的借口,又可成為強者的謙辭。成功,沒有唯一的法則,但都須是彼人、彼時、彼地的三者合一。因其沒有必然性,偶然性就被當成一種參照,因此人們將之歸結于貴人相攜,或是天命相佑。伯樂,便是這里的“貴人”。
雖滄海三千,但更多時候,你我皆非瓢飲之人,卻似滄海一粟,客過他鄉(xiāng)。知天高海闊,而后謙己遜人。視界,會成為一個人最好的背景。同樣,也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貴人。
具備伯樂之識的人,是助你撥云見日的人,讓你正視自己的光芒。很多的裹足不前,并非因我們缺乏負重遠涉的勇氣,而是此時恰逢月迷津渡。尤其在四海皆浪的飛揚青春,一個為你指明航向的人,比一個像火爐溫暖你的人,更為重要。
最毋庸置疑的一幸,大概便是雪炭之交了。寧做雪中送炭翁,不做錦上添花人,這并不應當被理解為對同情弱勢、結交弱者的呼吁,因為,沒有哪一種關系可以在居高臨下的姿態(tài)下曠日持久。它應當是對關系的思索:人皆有內外交困之時,雪中人也好,錦上人也罷,他們都懂你的艱難,且要來解你的艱難,這樣的人,便是雪炭之交。
人的關系如同河流的溯源浚道,比起磅礴,流淌才是意義所在。這里的“溯源浚道”,不是世故,也不是計謀,而是一種清掃,拎一把清清爽爽的情來誼往。其中的附帶與摻雜,水淋淋地滂沱而下。
戲里常談到俠氣,想那仗劍紅塵的客,多半是大慈惻隱的俠:明知世間涼薄多,卻往涼薄深處去。任那涼薄如雪,也要披雪拔刀相濟。人一旦開始知曉百轉柔腸的寸裂寸斷,反會對這個世界更多地報之以歌,這就是慈悲。
那俠,便是人人皆愿相遇相知的雪炭之交。
夜已掌燈,微雨種下車窗上的星,人間已是琉璃萬盞。洗心醒目的,不一定須是月星高懸,夜雨也可做星,前提在于,你是否已在心中埋下一片星空。給到你別有洞天的,便是醍醐之物。
能夠予你洗心醒目的人,便是醍醐之師。他們或許只是你道聽途說之人,或是未曾謀面之人,或是不足掛齒之人,但都恰恰有某一言某一語,或是某一舉某一動,成了你的燎原之火,使你茅塞頓開。
當我們自己足夠清冽,自然涇渭分明;而當我們全然渾沌,便只會麻木不省。較之伯樂之識,雪炭之交,更難的,是遇見醍醐之師,因為這一切的前提是,自己須是一位內省之人。
醍醐之師的意義在于:人越清醒,世界越明朗;人越求索,世界越相助。
風雨而后長虹,在朝夕之間;夏耘而后秋收,在四時之間;百年而后樹人,在世代之間。人一旦有了胸懷,除了時間會與它成全,世界也會如此。
若為良駒,遇伯樂之前,須是奔騰不息;若有急難,雪炭之前,須是莫逆于心;若遭困頓,醍醐之前,須是慎思明辨。
遇人三幸,也是做人三?。盒矣谕?,省于內,風云幸會,喜雨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