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艷
新一年剛入學,家長們陸續(xù)把孩子送進班級,可奇怪的是,很多家長一進教室看到坐在前排一個胖乎乎長相很可愛的小男孩,竟然一臉的不高興。出門時小聲嘀咕著“怎么跟他分到一個班了?”我聽了感到十分不解,這么可愛的孩子怎么這么遭家長討厭呢?于是,我暗中做了調查,原來這個男孩叫李某某,在學前班的時候是出了名的小霸王,上課不是搶同桌的本兒,就是拿后桌的筆,下課不是打了張三就是罵了李四,班級里沒有一個孩子不被他欺負。有的家長找他的父母,父母不但不管孩子,還硬說是別人家的孩子先招惹的他,孩子在家長的溺愛和庇護下越來越飛揚跋扈了。
開學不久,我就被他的任性、跋扈、油鹽不進的霸王秉性弄得筋疲力盡。上課不學習,而且還擾亂課堂,下課不是搶東西就是打同學……每天都有還幾個同學帶著被打的痕跡哭著找我告狀。批評、懲罰、表揚、鼓勵對他來說沒有任何效果,批評重了,他會放潑大嚎;批評輕了他轉身就犯;有時找他談談心鼓勵他吧,他就更耀武揚威了;每次找家長來,家長都沒有針對孩子的問題進行正確的教育……
去年六一兒童節(jié),學校舉行了大型的文藝演出?;顒咏Y束時,各班學生有序地拿著凳子離開會場,他卻趁我不注意,使勁勒住前面同學的脖子往下按,前面的同學被他突如其來襲擊摔倒,凳子重重的砸在了腿上,其他同學都驚叫了起來。我回頭看到這一幕也驚嚇壞了。好在那個同學是砸在腳上,傷得不重,只砸青了一塊。如果砸在頭上……如果后面的同學都被絆倒壓在一起……我不敢再往下想了!我氣得把他拉到辦公室,剛一進辦公室,他就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一邊哭一邊喊“媽呀!快來救我,老師欺負我啦,我不念啦……”沒辦法,我只好又把家長找來,并且在家長面前把事情的經過說了一遍,又特別強調差點造成嚴重的后果以及他又如何如何在老師同學們面前放潑的……目的是希望家長能夠認識到孩子是該嚴厲管教了。可是,家長不但不對孩子犯的錯進行懲治,首先關心的是孩子受沒受傷,是不是那些孩子又招惹他了,老師是不是把孩子嚇到了……面對這樣的家長,我感到自己做為教師的無奈、無力!我甚至有了放棄這個孩子的念頭。
但老師的責任心又告訴我:不能放棄!如果我放棄了這個孩子,就是對孩子的犯罪。那么要想轉變孩子,首先必須轉變家長的教育方式。
有一次,李某某出水痘,十多天沒來上學,我想正好趁這個機會接近孩子,接近家庭,以試圖尋找改變家庭教育改變孩子的突破口。于是,我買了好多他愛吃的水果,小食品到他家去看望他。孩子內心永遠是最美好的,哪怕他是一個蠻橫難纏的小霸王。見我來看他,他一下子從床上跳了下來,高興的感到,“媽媽,老師來看我了!”那一刻,我激動不已,多好的孩子??!我趁機抱住了他,摸著他胖乎乎的臉蛋問“好沒好?。坷蠋煻枷肽懔?,同學們也想你呢!”(其實,他不在的這十多天里,班級紀律特別的好,我省了很多的心。同學們也沒有挨欺負告狀的了。根本就沒想他)。這善意的謊言讓他的眼里閃爍著興奮的光芒“真的嗎?老師,您真想我了嗎?”我突然有些愧疚,我真的沒有完全了解孩子,他美好善良的一面被我經常的冷漠的態(tài)度,訓斥的口吻壓制住了。所以他表現出來的是抵觸是反抗。其實,孩子變成今天這樣,我也有一定的責任。那一天,我跟他的父母談了很久,我坦誠的承認了對孩子了解得不夠,對孩子的教育還缺乏耐心。家長也誠懇的表示對孩子過于溺愛,不會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孩子,致使小小的孩子就變得不可理喻,并向我請教了教育孩子的方法。從那以后,我們成了微信好友,在微信中交流孩子在校在家的表現,并一起交流教育改變孩子的有效方法。家長也積極配合我的工作,能夠從自身查找原因,不再推卸責任,不再放任孩子的任性,助漲他的壞毛病的滋長。沒有了家長的撐腰,他的霸王脾氣收斂了很多。在班級里,我不再以老眼光看他,而是故意安排他做一些事情,(以前從來不敢,因為總怕他給我惹麻煩),他也感覺到老師對他的信任,做起事來盡職盡責??吹剿倪M步,我為自己沒有放棄這個孩子而欣喜,為家校合一的教育的初有成效而欣慰。
其實,由于家長的原因,像李某某這樣的自私任性跋扈,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也不少,只不過表現得不如他那么強烈。
“家長就是孩子的鏡子?!边@是一個樸素而又顛覆不破的真理,要想改變孩子,必須改變家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而多數家長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在他們的認知世界里,教育孩子是學校的事情,孩子教育不好是學校老師的責任,而不知道家庭的教育占孩子成長中的受教育的60%。針對這種情況,我做了一個家庭教育與孩子健康成長的問卷調查:
1.是否能與孩子一起讀書學習,并一起研究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2.是否能和孩子一起完成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
3.是否經常和孩子一起出游
4.在孩子讀書學習時是否經常玩手機,玩電腦
5.是否在孩子面前經常抱怨學校,老師或他人
6.否當孩子出現問題時只是粗暴的打罵或置之不理。
7.當孩子和同學產生矛盾時,是否聽孩子的一面之詞,把責任推給對方,而沒有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是非觀。
8.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是否經常關注并能正確引導。
通過調查問卷,我發(fā)現,家長經常陪孩子一起讀書學習,一起參加學?;蛐M飧黜椈顒拥?,這些家庭的孩子都積極樂觀向上,勤奮好學,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家長在孩子學習時玩手機或電腦的,孩子學習主動性差,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拉,沒有條理;家長經常抱怨,遇到問題只是粗暴打罵的,孩子做起事偏激,又唯唯諾諾,心態(tài)不夠健康,小肚雞腸,斤斤計較而且“出口成臟”;家長過分溺愛的孩子任性跋扈,不講道理,唯我獨尊卻一無是處,很難相處……
針對這次調查結果,我特意開了一次家長會,闡述了家庭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的重要性,使家長明白,如果孩子是一棵樹,那么家庭就是孩子成長的沃土,學校教育是滋養(yǎng)孩子成長的雨露,家庭的沃土如果不夠厚重,孩子又怎能把根扎牢,長成參天大樹呢?這一次家長會,得到了家長們的一致認可。針對個別問題的家長,我又進行了個別走訪,效果明顯。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
事實證明,只有家校合一,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才能給孩子搭建起健康成長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