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平
媽媽都希望女兒未來人生幸福,可是當媽的該怎么對待和培養(yǎng)女兒,才會為女兒未來的人生幸福加油助力呢?鄧穎超和她媽媽的故事似乎可以帶給大家一些有益的啟示。
鄧穎超出生后,任晚清道臺的父親鄧庭忠重男輕女,要將她送人,是母親楊振德拼死相爭,才使她留在家里。后來家中遭難,父親去世,母女倆生活沒了著落。母親就靠當教員和行醫(yī)的微薄薪水,帶著女兒在上海、天津、北京四處漂泊。但是無論生活多艱難,媽媽都堅持供女兒進學校讀書,接受當時最先進的教育。
15歲時,鄧穎超參加了革命。明知女兒選擇的是一條有危險的道路,母親心里擔心,行動上卻給予了默默支持。甚至,楊媽媽因為女兒女婿的特殊身份,還被國民黨關押三年,但是楊媽媽都無怨無悔。
在這位偉大母親教養(yǎng)下的鄧穎超,不僅成長為20世紀中國婦女的杰出代表,還與周恩來總理恩愛幸福地度過一生。她不僅是中國婦女的驕傲,也是中外女性崇拜學習的榜樣。
古代教育家顏之推認為:“同言而信,信其所親,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弊鳛榕畠喝松牡谝蝗卫蠋熀徒K生榜樣,母親對女兒的教育至關重要,是一種最初始、最真誠、最實在、最持久的教育。
楊媽媽對待女兒態(tài)度里有四點是非??少F的。一是肯定女兒的存在價值,為了讓女兒留下,不惜用生命和丈夫抗爭。這讓女兒從小就明白自己是有價值的,不會因自己的性別而自卑。
二是培養(yǎng)她的生活能力,生活再艱難,都保證她受到良好的教育,明白活著的意義,掌握生存技能。
三是無條件支持她的人生選擇。無論事業(yè)還是愛情,都尊重女兒的選擇權。只要女兒選擇的人生道路是對的,媽媽都無條件支持。
四是做好女兒的人生榜樣。楊媽媽自身就是一位獨立、自強,有愛國情懷的偉大女性,無疑是女兒人生中的最好榜樣。
著名女作家丁玲的母親余曼珍女士也深諳這樣的愛女之道。她深知“詩書繼世長”的道理,在丈夫去世,獨自撫養(yǎng)兒女的困境中,也竭盡全力讓女兒受到最好的教育。
丁玲報考桃源縣第二女子師范學校時,學校要學生繳納保證金,母親沒錢,就變賣了手上的一枚金戒指讓女兒上學。后來,丁玲應王劍虹之邀準備去陳獨秀、李達等創(chuàng)辦的上海平民女校學習。舅舅出面粗暴干涉,要求丁玲先與表哥結婚。母親就支持女兒退了包辦婚約,于1922年春天來到上海求學。思想前衛(wèi)而進步的丁玲寫出許多優(yōu)秀文學作品,啟迪了很多女性解放與成長,還獲得了斯大林文學獎,成長為中國現(xiàn)代史上一位熠熠發(fā)光的女性。
人的幸福的根芽存在于人的思想中。所以媽媽對女兒真正的愛,就是從小在女兒思想中種下自重、自愛、自強、自立的根芽,讓她們成長為“有自信、有主見、有眼光、有勇氣也有能力”的新女性。
這樣的女子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事業(yè)和婚姻都容易取得成功。因為她們本身能創(chuàng)造自己的幸福,所以她們無需依附男性的光芒來照亮自己的幸福,卻可以吸引男性來與她們共創(chuàng)幸福;她們自帶光芒,照亮自己的同時,也溫暖著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