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沅江市農(nóng)村辦(413100) 曹滌環(huán)
近些年來,稻縱卷葉螟在早、晚稻上幾乎防不勝防,一些地方甚至每年都可見到大量的白葉。為何其危害一直難以消停,原因雖是多方面的,但關(guān)鍵是要點沒有抓住。稻縱卷葉螟的防治上需要特別注重以下四個方面。
防治稻縱卷葉螟,習慣在2齡幼蟲高峰期,即田間開始出現(xiàn)卷葉(也稱“束葉期”)時用藥。根據(jù)多年的觀察,這一技術(shù)標準已不適應,防治適期應提前一個齡期,即1齡幼蟲高峰后期,也就是在成蟲遷入高峰后7天左右開始用藥,其原因是稻縱卷葉螟對許多農(nóng)藥產(chǎn)生了抗性,而蟲情越大抗性(耐藥性)越強。如果是以當?shù)叵x源為主,則應以成蟲羽化高峰后9~10天為防治適期;若成蟲量特別大,應先治第1峰蟲源,間隔3~4天再治一次。在一般情況下,用藥適期應掌握在卵孵盛期。
目前,防治該蟲所有速效性藥劑,如菊酯類及其復配農(nóng)藥等都是觸殺性強的藥劑,胃毒能力一般較差。稻縱卷葉螟在稻葉保護下,雖然一次噴藥,死亡了一部分幼蟲,但另一部分幼蟲未能被藥殺,而且殘留下來的幼蟲其抗藥性迅速提高,給以后的防治帶來因難。從近幾年推廣使用情況看,丙溴磷、毒死蜱、阿維菌素、氯蟲苯甲酰胺、茚蟲威、樂斯本、稻豐散等,防治稻縱卷葉螟效果都較好,死蟲高峰一般在48小時左右,阿維菌素、氯蟲苯甲酰胺的死蟲高峰較遲,一般在72小時以后;而三唑磷、乙酰甲胺磷防治雖有一定效果,但仍有白葉出現(xiàn),大發(fā)生年份不宜推廣使用。
危害晚稻的3代、4代稻縱卷葉螟,峰次多,盛發(fā)期長、蟲量大,這就決定了一次用藥難以達到控制危害的目的。在實際防治時,晚稻藥殺3代幼蟲至少應用藥2~3次,藥殺4代幼蟲需用藥1~2次,用藥間隔期為7~10天。對于稻縱卷葉螟大齡幼蟲如4齡以后,一般4~7天就會化蛹,采用高效胃毒能力強的藥劑噴霧,則會很快停止取食,慢慢死亡;有的在輕微中毒后會迅速化蛹,但羽化后的產(chǎn)卵量會明顯下降,且孵化率極低,基本不再危害水稻。因此,如果在4齡幼蟲階段,不考慮上述因素而任意加大藥量,增加藥殺次數(shù),就只會增加防治成本,因而不可取。
防治中噴水量不足收不到好的防治效果,因此,水稻分蘗前一畝地噴水量不得少于30千克,水稻中后期防治的噴水量不得少于60千克,手動噴霧每畝水量不少于50千克,機動噴霧每畝水量不少于20千克,尤其是在防治大齡幼蟲時,噴水量的多少對防治效果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另外,噴藥要均勻周到,確保無遺漏;提倡細噴霧,不能采用粗點噴霧;在防治適期內(nèi)遇雨,需抓住雨隙突擊噴藥,抓住在雨后葉片上無水或早上露水干后噴霧,以免藥液滾落或被稀釋降低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