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宇
綠豆這個物種,不枝不蔓,巴掌大的綠色葉子,細(xì)長的綠色豆莢,小巧玲瓏的綠色豆粒,留給人們的印象就一個字:綠。就連綠豆花也是黃綠色,那種淡淡的“黃”色,給人的感覺,只要再稍稍一用力,就能過渡到綠。
古人叫綠豆為菉豆,在食用上有許多經(jīng)驗之談。宋代人最會吃綠豆,像綠豆芽、綠豆粉、冰鎮(zhèn)綠豆等等,早在宋代就已被開發(fā)出來,宋人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宋人林洪的《山家清供》等,都曾記載過綠豆的吃法。宋人陳達(dá)叟的《本心齋蔬食譜》中所記的“綠粉”說:“綠豆粉也,鋪姜為羹?!庇浭隽司G豆粉絲的做法。一粒不起眼的小綠豆,在舌尖上有了用武之地,騰挪輾轉(zhuǎn),顧盼生姿,衍生出多少令人驚艷的美味?
夏天,最好的消夏小食非綠豆糕莫屬。把綠豆去皮煮爛,碾壓成泥,下鍋翻炒,按自己的喜好加入冰糖或麥芽糖、巧克力、抹茶、薄荷、玫瑰花瓣等等,不拘泥于什么。喜歡帶餡的,亦可包入紅豆沙、花生醬或芝麻醬,然后用模具壓出自己喜歡的形狀,放到冰箱里冰鎮(zhèn)一下,口感會更好。吃之前,還可以再配上一壺紅茶,消暑解毒,清香綿軟,淡黃的顏色,清涼的口感,令暑氣全消,心生靜美。
每年夏天,指甲花開的時候,外祖母都會做一些綠豆糕消夏。小輩幾個熊孩子在外面瘋跑累了,回家蔫頭耷腦,搬個小板凳,坐在大麗花下,一臉痛苦地對外祖母說:“熱死了,熱死了,怕是要中暑了,太難受了。”外祖母踮著一雙小腳,回屋拿幾塊綠豆糕塞進(jìn)他們的小手里,于是他們笑逐顏開地吃起來,吃完了拍拍手,心滿意足。
母親不會做綠豆糕,只會煮綠豆湯。仲夏時節(jié),天氣熱得發(fā)狂,人像待在蒸籠里,樹葉沒精打采,蟬也懶得叫,連貓兒狗兒都躲到陰涼的地方。母親會抓一把綠豆丟在鍋中,添兩瓢清水,在鍋中慢慢熬煮。
窗外熱浪蒸騰,鍋內(nèi)綠豆翻滾,裊裊的水汽中,一粒粒小小的綠豆隨著水花上下翻騰起舞,熬到綠豆開花,粒粒綿軟,煮得湯色鮮翠,清香彌散,一鍋綠豆湯就煮好了。放在陰涼的地方晾涼,單等熱浪難抵的時候喝上一碗,立時心火熄滅,清涼來襲,讓人心生愜意。
綠豆綠。綠豆的綠,是對顏色的一種固執(zhí)和堅守,從嬌小嫩芽到年華老去,從莖葉到果實,從頭綠到腳,一路綠到底,綠得優(yōu)雅而詩意,綠得毫無節(jié)制,綠得有點不像話。
綠豆小。形容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時,會說針頭線腦、芝麻綠豆,這是古人的智慧和語境,形象、婉轉(zhuǎn)、貼切。
綠豆綠,綠得賞心悅目。綠豆小,卻是小而大用。明代醫(yī)者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綠豆“真濟(jì)世良谷也”。綠豆是清熱、敗火、解毒的“濟(jì)世良藥”,因為這一粒小小的綠豆,衍生出各種味蕾上的享受,像綠豆冰、綠豆粉、綠豆糕、綠豆湯、綠豆芽、綠豆粥等等,家常貼心,是“藥食同源”的踐行。
一想到綠豆,夏天的氣焰便短了許多。我不會做綠豆糕,偶爾煮綠豆湯,最常做的卻是熬綠豆粥。整整一個夏天,有綠豆的陪伴,到底清涼不少,浮躁的心境也會漸漸沉淀下來。
(編輯 邢多多10485722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