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直
幾天前,單位里一個年輕同事問我:“我給您發(fā)了微信,不見您回復(fù)呀?”我說:“對不起,我沒聽見,有啥事你說吧?!笨伤齾s說:“您還是看微信吧。”說完就走了。
我打開手機(jī)一看,原來是她老爸從杭州來看她,她的老爸也是我多年的文友,想今晚聚一下。你說這傻孩子,本是個有溫度的事兒,就不能當(dāng)著我的面多說幾句話?一個樓層辦公,還要發(fā)個微信。
晚上的飯桌上,那孩子也是很少與我們交流,只顧低頭看手機(jī)。在手機(jī)上,全球發(fā)生的新聞她瞬間就會知道,五湖四海的朋友與親人只要愿意,彼此可以隨時聯(lián)系,前提是她要時刻保持“低頭狀態(tài)”。
當(dāng)下的年輕人彼此在告知某件事情時,好像不愛說話了,連電話都懶得打,發(fā)個短信、微信、在QQ上留言,覺得這樣更簡潔,還省去說話時的客套與禮數(shù),真正做到要言不煩。
聲音是省下了,可我卻覺得這樣的生活是不是多了幾許寒涼?不就是多說幾句話嗎,它不會浪費(fèi)我們多少時間呀。當(dāng)聲音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情感表達(dá)時,那就是生命氣息的音頻與節(jié)奏。一個人專門說給你的話是有溫度的,就算是說給公眾的聲音,也比一條標(biāo)語更有熱的能量吧。
深圳戲劇家協(xié)會主席、詩人從容女士,參加廣西北海的一次詩會,期間到潿洲島采風(fēng)。深夜,萬籟俱寂,賓館窗外一個溫馨聲音把她從夢中驚醒,“倒車,請注意”。在別人聽來,這是卡車、小貨車通用的提示音,但這聲音于從容就不同了,這是她妹妹的聲音。是一家音像公司在27年前請她妹妹錄制的,如今這聲音成了有些車輛的提示音,傳遍了祖國大江南北,就連遠(yuǎn)在南海的一個小海島上都響徹著她的聲音。但從容的妹妹因病卻早早地就告別了這個世界。那天恰巧是從容妹妹的“誕日”,從容在這么一個陌生、孤獨(dú)的地方以這種方式再次聽見妹妹的聲音,她確信妹妹永遠(yuǎn)活著!
記憶能伴隨我們一生,聲音就能讓記憶有溫度。在英國倫敦地鐵一個普通的車站——“堤壩”,許多人經(jīng)過時會駐足片刻,聽一聽地鐵提示音“小心空隙”,品味這聲音的溫暖。這句話是英國演員奧斯瓦德在上世紀(jì)50年代為倫敦地鐵錄制的,然而隨著科技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地鐵站采用電子提示音,取代了奧斯瓦德的錄音。2007年,奧斯瓦德去世后,倫敦只有“堤壩”站還在播放他的錄音,于是,他的妻子瑪格麗特便經(jīng)常坐在“堤壩”站里,一遍一遍聽丈夫的聲音。2012年,瑪格麗特發(fā)現(xiàn),丈夫的聲音被電子提示音代替了。傷心的她給車站寫了一封信,希望得到這句錄音的磁帶。車站得知原委后,決定重新播放奧斯瓦德的錄音。這個聲音溫暖的不僅是瑪格麗特,而是一座火車站,甚至是一座城市,還包括了所有知道這個故事的人。
聲音是有溫度的。溫暖的人際關(guān)系不能缺少聲音。我們能面對面說話的時候就不要用QQ,我們能打電話的時候就不要用短信。我想,誰都不會拒絕溫暖,可為什么又不想說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