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廣揮
女兒經(jīng)常問我,為什么她是人,她的生命是怎么誕生的。
似乎每個孩子都對“我是誰”“我從哪里來”這種問題產(chǎn)生過好奇。對于我們這一代人來說,父母給出的回答普遍是:從垃圾堆里或大馬路上撿來的,抑或去超市買東西、充話費贈的。
作為一個照著書本養(yǎng)娃的新手媽媽,我給女兒買了些性教育繪本,并試圖用通俗的語言給她一個科學(xué)的解釋:“媽媽的卵子和爸爸體內(nèi)一顆游得最快的精子,在媽媽的子宮內(nèi)結(jié)合,形成一顆受精卵,然后慢慢長大,就變成了你。你在媽媽的子宮里住了10個月,就像卡梅利多一樣,想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
誰知,女兒玩起了故事接龍,順著我的話茬即興發(fā)揮:“在媽媽肚子里時,我就想啊,我的爸爸媽媽到底長什么樣呢,所以我就爬呀爬呀,爬出來一看,哇,我的爸爸媽媽,原來和我想象的一模一樣!”
瞬間,小戲精附體,說好的科教片,又讓她演成了溫情片。
這樣的溫情戲經(jīng)常在我家上演。
女兒和我一起淋浴,堅持要幫我洗澡,邊洗邊說:“媽媽,讓我伺候伺候你吧?!比缓?,她又用渴求認(rèn)可、情意綿綿的眼神望著我,說道:“媽媽,你看我這個寶寶當(dāng)?shù)迷趺礃??我吧,是第一次?dāng)寶寶,不知道怎么當(dāng),我想著就這么當(dāng),應(yīng)該差不多可以吧……”前一秒鐘還嫌棄她把洗澡水濺得到處都是的老母親,這時既感動又羞愧,便開始你儂我儂:“寶貝,你是第一次當(dāng)寶寶,媽媽又何嘗不是第一次當(dāng)媽媽??!不知道你對我這個媽媽還滿意嗎?或者,你有沒有想過換一個媽媽?”
毫無疑問,母慈子孝的唯美畫面背后,隱藏著成人世界的套路。我這么問她,明顯帶著一些試探性的小心機(jī),我想借此機(jī)會看看她平日里對我究竟有哪些不滿意的地方。
誰知,她卻不按常理出牌,反倒給我講起了兒童文學(xué)作家白冰寫的《換媽媽》的故事:小老鼠因為媽媽對她發(fā)脾氣而離家出走,想給自己換個媽媽。在路上,小老鼠先后遇到了刺猬媽媽、袋鼠媽媽、鱷魚媽媽、大象媽媽、兔子媽媽……嘗試了一圈之后,小老鼠還是感覺自己的媽媽才是最好的媽媽,它再也不換媽媽了。
她想告訴我,她就是這只小老鼠,甚至比這只小老鼠更懂事,壓根兒就沒有想過要換媽媽。她羅列出一大堆理由,并著重舉了一個例子:去水上世界游玩,在別的家長都不允許自己家的孩子泡冷泉時,她躍躍欲試,我尊重她的想法,鼓勵她嘗試,陪她下水。
原來六年來,我最讓她滿意的,不是我給她買了多少玩具、多少漂亮的衣服,而是在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背后給予她的信任、尊重和自由。
誰說愛不需要理由,自由便是最好的理由。
傳說每個孩子在自己出生之前,都是一個小天使,他們趴在云端,認(rèn)真地為自己挑選父母。當(dāng)他們挑中時,他們就折斷了自由的翅膀,化身為凡人,降落到人間。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能給予孩子的最好禮物便是自由。當(dāng)我們給孩子自由時,我們也獲得了自由。有了自由,他們就重新?lián)碛辛顺岚颍肯杼祀H;我們也才能靜下心來欣賞他們飛翔的姿態(tài)。正如漫畫家蔡志忠所說:“父母如果真的望子成龍,不應(yīng)要求他去做什么,而是該幫助他完成他的夢想。父母是弓,孩子是箭。父母能做的,就是盡力拉開弓,幫助箭實現(xiàn)夢想。”
我們是愛他們的,而他們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