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歡琪 李楠楠
摘 要:《雷雨》是著名作家曹禺先生的一部經(jīng)典之作,在中國文學史上一直都是多位學者探討的焦點作品之一。其中,周蘩漪這一人物形象更是有著很大的爭議。周蘩漪從經(jīng)歷一場沒有感情的婚姻生活開始,精神逐漸走向崩潰,后來違反人倫道德愛上了自己的繼子周萍,被周萍拋棄后展開一系列報復活動,最終釀成了兩家人的悲劇。在封建社會里,蘩漪的個性是格格不入的,為了愛情所做的一切也是備受爭議,正負面評價都有。本文就《雷雨》中蘩漪的形象進行探討分析。
關(guān)鍵詞:《雷雨》;蘩漪;形象;認識
在著名劇作家曹禺先生的名作《雷雨》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推動著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那就是周蘩漪。一位接受過新式教育,卻又逃不出舊社會婚姻制度的束縛的極度渴望愛情的女性。這樣一個有血有肉、敢愛敢恨的女性形象在舊中國中是很少見的,所以也是讓《雷雨》成為經(jīng)典著作的因素之一,周蘩漪的人物形象值得人們?nèi)ザ啻纹纷x。
一、無感情婚姻下的精神崩潰
周蘩漪,周樸園的妻子,在年輕的時候受過新式教育,繪畫和寫字都十分在行,長的還很漂亮,對生活和愛情都充滿了向往與期待。最后聽從了家里的安排,嫁給了比自己大二十歲的生意人周樸園,外人看來是一樁美滿、令人羨慕的婚姻,周蘩漪成為了周公館的女主人,是一名名副其實的闊太太,榮華富貴享受不盡。然而,巨大的年齡差和周樸園的蠻橫專制讓這場婚姻像一個打碎后又重新粘起來的鏡子,滿是裂痕。周樸園整日在外忙著生意,在精神和感情上都沒有蘩漪的位置,而是都放在了過去的戀人侍萍身上。在周樸園看來,周蘩漪不過是他用來維護家庭圓滿形象的擺設(shè)罷了,不需要有任何情感摻雜。蘩漪與周樸園育有一子,周沖,即使這樣,周蘩漪也從未感受過家庭的溫暖和丈夫的關(guān)懷。每日里,蘩漪都可以穿戴豪華的裝束,吃著精致的食物,享受著仆人無微不至的照料,這一切是大部分人做夢都想擁有的生活。但是蘩漪一點都不快樂,在精神和情感上沒有一點寄托,整日生活在圍墻高筑的周公館里,還要面對一個沒有感情的丈夫,周公館的空氣令她感到窒息,周公館的一切讓她感到厭倦,丈夫更是讓她覺得失望至極。慢慢的,她的眼睛里失去了光彩,她的精神狀態(tài)不再有昔日的少女的活力,她對這里的一切都麻木了,任何事情都不能讓她提起興趣。曾經(jīng)接受過新式教育,會畫畫,會寫漂亮的字,這些豐富多彩的學習經(jīng)歷在這個時候顯得沒有任何意義了,她不再是那個對生活和愛情充滿憧憬的活力滿滿的大小姐了,她現(xiàn)在只是一個被困在圍墻中的、對人生失去信心的、得不到丈夫關(guān)愛的普通女人罷了,闊太太這個名稱對她來說仿佛是一個譏諷,有了世人羨慕的榮華富貴又如何,這樣每日活著卻像死了一般的日子有誰能夠理解。沒有人會懂得她內(nèi)心的苦楚,在偌大的周公館里她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可以講真心話的人,周樸園認為她病了,逼她喝各種湯藥,只有蘩漪自己清楚的知道,自己沒病,只是沒有感情寄托的日子讓她崩潰了。她恨這樣的婚姻,她恨周樸園的無情,她迫切的盼望著可以有人將她從這樣死灰般的精神世界里解救出來。
二、違反道德的情愛給她帶來希望
蘩漪就像籠子中的鳥一樣被困在了墻高院深的周公館里,除了沒有感情的冷血丈夫和言聽計從的仆人之外,她接觸不到任何值得寄托感情的人,長期的情感壓抑讓她想要爆發(fā)。恰巧,這時可以讓她托付情感的人出現(xiàn)了,那就是周萍,他是周樸園與魯侍萍的長子。周萍當時是充滿朝氣與活力的,積極追隨“五四”時期里的思想,是一個奮發(fā)向上的青年形象。對于蘩漪這些年的遭遇,周萍表示很同情,希望能給蘩漪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逐漸與蘩漪的關(guān)系越來越近。而周萍的出現(xiàn)也讓蘩漪感受到了生命的溫暖,情感變得更加復雜了,她在周萍身上感受到了不曾有過的慰藉,她對這種感覺非常的珍惜與迷戀,想要一直保持下去。漸漸地,在蘩漪的心里點燃了渴望真愛的火焰,她愛上了周萍,不顧倫理道德、不顧世俗眼光的愛上了周萍,而且非常熾烈,蘩漪為了周萍可以不顧一切的去付出,哪怕是生命和名譽,只要能獲得周萍的撫慰,一切交換都是值得的。所以她為了能與周萍見面,不惜用鬧鬼的方式來達到目的,完全忘卻了她曾是名門大小姐,現(xiàn)在是周樸園的妻子,是周沖的母親,還是周萍的繼母,這些所有的身份都讓她在周萍的關(guān)懷面前統(tǒng)統(tǒng)拋到了腦后,只顧勇敢的、失去理智的維護這段不應(yīng)該發(fā)生的感情。因為在周萍的身上,在這段違反道德的情感當中,蘩漪感受到的不僅是精神和心靈上的撫慰,還有從周樸園身上從未感受過的純真的、溫馨的、幸福的男女情感經(jīng)歷,甜蜜的戀愛給她的生活帶來了無限生機,她能感受到自己似乎又活過來了,對今后的生活充滿希望,就像在少女時期的追求一樣,期待著有相愛的人來共度人生。所以,現(xiàn)在的她一掃以往的陰霾,大膽地去周萍身上體驗愛情的滋味了,想法設(shè)法的靠近和留住周萍,不希望他離開,只要能夠留住周萍,可以與周萍相互愛慕就行,蘩漪的生活因為愛情的發(fā)生而又變得多彩,而且愛情也成為她唯一的生命追求了,她要沖破世俗的觀念,認真投入的去愛一次,此時的她是幸福、開朗的,同時又是瘋狂、自私的,賭上所有人的名譽去得到愛情。不知道這樣的愛情能持續(xù)多久呢,希望破滅后又該如何面對呢。
三、愛情夢想幻滅,雷雨性格爆發(fā)
蘩漪的生命因為周萍的出現(xiàn)而重新煥發(fā)生機,對窒息的生活有了解脫的希望。但是,伴隨著周萍的逐漸成長這一切又有了轉(zhuǎn)變,周萍逐步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要遭世人唾棄的,自己的內(nèi)心充滿了煎熬與矛盾,周萍開始后悔自己的行為,他想找一個機會來結(jié)束這噩夢一般的經(jīng)歷。直到四鳳的出現(xiàn)讓周萍仿佛在沙漠里看到綠洲一樣的有了生機,他迅速的愛上了四鳳,為了擺脫蘩漪的糾纏,就開始諷刺、挖苦。不久前還沉浸在愛情世界里的蘩漪面對周萍殘酷的拋棄,她先是苦苦的哀求,請求周萍不要離開她,只要能夠和周萍在一起,任何條件都可以滿足,哪怕是和四鳳這個下人一起住都可以。然而周萍擺脫蘩漪的決心已經(jīng)非常堅定,他明白自己決不能再與父親的妻子、自己的繼母有任何情感糾葛,所以就拒絕了蘩漪的一切條件。面對周萍的殘忍拒絕,蘩漪先是難過,心情像墜入谷底一樣無比的痛心。接下來,蘩漪意識到周萍原來是和周樸園一樣是個冷血的人,可以隨意糟蹋別人的感情。尤其是在發(fā)現(xiàn)周萍和四鳳偷偷幽會時,蘩漪對周萍的愛就轉(zhuǎn)變成了恨。她本身雷雨般的性格可以爆發(fā),開啟了不擇手段的報復行為。先是把情敵四鳳從家里趕走,還利用自己親生兒子對四鳳的感情來挑起周沖與周萍之間的斗爭。在發(fā)現(xiàn)周萍去四鳳家里跳窗和她幽會時,便關(guān)上了窗戶,故意讓魯大海發(fā)現(xiàn)周萍與四鳳的事情。然而這一切也不能解除她心里的恨,因為無論做什么都無法挽回周萍對自己的關(guān)懷,所以心里的怒火還在不斷的燃燒,她繼續(xù)實施更瘋狂的報復。最后一個可以阻止周萍與四鳳在一起的方法就是要真相大白,她想方設(shè)法讓兩家人見了面,在大家面前說出事情真相。聽到真相后無法接受的四鳳沖出周公館后觸電身亡,周沖因為去找四鳳同樣觸電身亡。而周萍被事實徹底擊垮了,他與繼母的關(guān)系就夠難以啟齒了,他愛的人竟然還是自己的妹妹,隨后開槍自殺。蘩漪和魯侍萍也變得瘋瘋癲癲,周樸園嘗到了自作孽的滋味,這個看似圓滿的家庭就這樣散了。
四、蘩漪形象探討
關(guān)于《雷雨》當中蘩漪的形象塑造,很多年以來先后有多位學者和作家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可歸結(jié)為三種觀點,那就是同情、指責和二者皆有。很多學者同情她,贊賞她為了愛情敢于與封建思想作斗爭,敢于在舊社會里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也有很多學者站在批判的角度來看待蘩漪,因為她的自私,為了自己的感情不惜將很多人推向深淵,最終釀成了悲劇。無論站在那個角度考慮,蘩漪的形象都可以代表著封建中國女性爭取情感自由的坎坷,造成蘩漪這樣悲慘結(jié)局的原因應(yīng)該從那個時代背景里進行探索。
首先,女性在經(jīng)濟和權(quán)利上受到約束,在舊中國時期,女性想要獲得真正的思想和生活自由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聽從他人的安排。就像蘩漪,她雖然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知識女性,但是面對窒息、陰霾的周公館,她依然選擇留下來,因為手上沒有什么財產(chǎn)和權(quán)利,她清楚的知道離開這里只會生活的更艱難。其次,女性都受到封建制度的影響,在思想的潛意識里還是沒有要將反封建斗爭到底的勇氣。蘩漪很有自己的性格特點,算是比較有個性的一位女性,有追求愛情的理念和行動。但是她不夠堅定,不夠堅強,不敢與這場失敗的婚姻徹底告別,去追求自己心中理想的愛情生活。所以,在她清楚的得知周萍要選擇四鳳,拋棄自己時,她還是去懇求周萍不要離開。在看清周萍的真實面目時,選擇了瘋狂的報復這說明蘩漪對自己理想的追求是盲目的,在一開始就選擇愛錯了人,看清真相后還不惜一切代價的去報復,連親生兒子都被她所利用,這樣一錯再錯造成了兩家人的悲劇。
五、結(jié)語
蘩漪這個人物形象在《雷雨》跌宕起伏的劇情里起著很大的作用,她為了愛情愿意犧牲一切的做法是值得同情與贊賞的,但是從人性道德的角度來看,她不是合格的妻子與母親。其實,即使她是知識女性,但是在那個封建的社會和制度約束下,她也不會有抗爭到底的勇氣,最終也是敗給了那個社會制度環(huán)境,以悲劇收場。
參考文獻:
[1]陸漢軍.蘩漪形象研究七十年綜述[J].南寧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5,22(1):18-22.
[2]楊立民.叛逆女性的性格悲劇--《雷雨》中蘩漪形象的深度闡釋[J].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21(3):40-44.
[3]楊麗香.試析蘩漪的愛恨情仇[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9):111-112.
[4]孔海蓉.《雷雨》中蘩漪的形象分析[J].貴州民族學院學報,2004,(3):103-104.
[5]陳艷梅.簡論蘩漪形象[J].甘肅高師學報,2004,9(4):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