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小寶日漸長大,對家里的任何東西都想摸摸、動動。他把奶奶買的朝天椒塞進鼻孔,把爺爺練字的墨汁涂一臉,把我的香水灑在花盆里,往爸爸的啤酒里倒陳醋……總之,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為此,我總擔心他亂動,但凡看他伸手,就想大喝一聲“住手”。請問,孩子這么調皮,我約束他不讓他亂動,是對的吧?
郭青霞
答:孩子從一歲起,就會對感興趣的東西摸摸、動動。這時,家長可以把家里收拾得利索些,把貴重東西和易碎東西拿走,將柜子和抽屜鎖好,拔下電器插頭并蓋好,把書架下面的書籍拿走,放一些舊報刊讓孩子隨便翻。這樣,就不必總是呵斥孩子“住手”了。因為總限制孩子行動,會壓制其好奇心,使其感到不知所措和無聊,有損其理解力的發(fā)展。
萬一孩子動了不該動的東西,應心平氣和地把孩子拉走或讓孩子放下手中的東西。這樣,孩子才會明白家長的意圖。如果孩子忘了囑咐,動了某個不該動的東西,家長也不要大聲斥責。
受求知欲望的驅使,孩子必然會試圖掙脫家長的約束,因為任何一種約束都會妨礙他能力的發(fā)展。如果家長一味打壓,意志薄弱的孩子會放棄好奇,不再努力去了解周圍的世界;而意志堅強的孩子則會強烈拒絕家長對他提出的任何要求。這時,家長應該自問:“禁止孩子做的事情,是否每件都是必要的?”或許更多時候家長只是出于習慣而已。其實,家長對孩子的約束越少,孩子的壓抑感越小,就越愿意聽從家長的勸告和建議,從而變得聽話起來。
對孩子提出約束和要求時,家長應注意方式方法,同時要明確地說明原因。
較大的孩子已經能夠明白大人講的道理了,也許會提出反對意見。這時,家長不要說“住嘴”,以大壓小。強制,只會使人假意服從,無法使人心悅誠服。家長一旦離開,孩子仍會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相反,如果家長能夠聽取孩子的意見,收回不恰當的要求,不僅不會失去面子,還能贏得孩子的尊重。
家長也不要因一時情緒好或擔心孩子哭鬧,就隨意取消規(guī)則和要求。因為你今天做出了讓步,孩子會認為你明天依然可以讓步;而你定下的規(guī)則,不一定非遵守不可,你禁止去做的事情,去做一下也未嘗不可。同樣,如果家長動不動就聲色俱厲地呵斥孩子,時間長了,孩子聽疲了,也不會真心實意地服從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