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威
幾個月之前的農(nóng)歷春節(jié),我走進電影院,帶著朝圣的心情觀看完了《流浪地球》,反復(fù)回想著以色列科學(xué)家和吳京的對話時,我知道我的思路已經(jīng)回到了去年在耶路撒冷哭墻的那個晚上。
當(dāng)時已經(jīng)是深夜,月亮高掛穹空,哭墻廣場依然聚集著猶太教的信徒們。這是猶太人精神寄托的地方,一排人站得整齊,全部將臉、鼻、嘴、手掌心、乃至前胸都盡可能地貼著墻面,對著墻的縫隙念著、吟誦著。有的不斷親吻墻面,親吻墻縫中塞滿的紙條。有的不斷用腳跺著地面,一刻不停地,像是有許多的悲傷急欲說出。
穿過威爾遜拱門,我走進了地下祈禱室。祈禱室是狹窄的通道,曾經(jīng),這是前往圣殿的一條必經(jīng)之路,只有祭司才能行走。通道靠墻的一面,擺放了幾個雕著花的木立柜;另一面,是一排書柜,放滿了硬皮精裝的經(jīng)書。書柜后還有一個小空間,四面的墻壁上用一塊塊大理石刻上經(jīng)書的文字。
我在角落找了個椅子坐下,靜靜地觀察著眼前的世界,所有的喧囂都與我無關(guān)。戴著黑色寬檐高帽、穿著黑色西服、留著長胡須與卷曲小辮的拉比們,背對著我。有一些站著,大部分坐著,手中都拿著本書,面朝掛著看不懂文字的墻面,一邊抑揚頓挫地高聲朗讀,一邊前后搖擺身體,非常虔誠。有的帽子下面有個凸起的黑色塑料盒,開始我以為是某種隱藏攝像頭,后來才知道,那里面裝著經(jīng)文。
無論是不是夢,我大聲地說:以色列,我來啦!
一份來自以色列的親切
我住在老城旁邊最好的酒店,但也只是個招待所的標準,也許是信仰的原因,這附近找不到一家四五星級酒店。躺在床上,就能看到發(fā)著光的金頂清真寺,隔了一條馬路的距離,好似觸手可及。
清晨,我5點不到就睜開了眼,伴隨著宣禮塔的低吟,一抹彩霞給老城涂上了浪漫的色調(diào),群鳥撲著翅膀,唱著早安的歌從我的眼前飛過。洗漱完畢,出發(fā)!
前臺的小哥熱情地問候早安。我也沖他揮揮手:“早??!”除了接機的司機外,他是我在以色列認識的第一個人。昨天check in在等待鑰匙時,他笑瞇瞇地問我:“你從哪里來?”
像以往所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時那樣,我挑挑眉略帶自豪地回:“中國?!?/p>
時間往回撥三個小時,想起入境時,海關(guān)小姐問:“為什么來以色列?”
“旅游,正好圣誕節(jié)。”我誠實回答。
“呆幾天呢?”
“還沒定,不少于一周吧。”
“你會去巴勒斯坦嗎?”她望向我。
“雖然網(wǎng)上攻略說,盡量避免去巴基斯坦,但來到這里,還是想去一趟伯利恒?!?/p>
“網(wǎng)上攻略說得沒錯……”她隨意翻翻我的護照,像是不準備給我改戳了。我立刻擺出了嚴肅的表情:“如果你不允許我去,我就不去!一切聽你安排!”
她噗嗤笑出聲,將護照還我的同時,給了我一張附紙簽。
“旅途愉快!”
忽然間覺得以色列的海關(guān)真親切??!
來之前曾在網(wǎng)上搜到一則很火的視頻,關(guān)于哈佛女孩許吉如在《我是演說家》描述她去以色列的經(jīng)歷,過安檢時就被百般詢問,到飛機落地全機鼓掌,慶幸又是一趟安全的飛行。同時我也查了一些旅游攻略,都說以色列海關(guān)是全世界最嚴格的,每個人都要盤查半小時。而我的值機就和平時一樣交了護照便拿到票,我是全飛機唯一一張亞洲面孔,飛機降落也沒有特別的鼓掌,過海關(guān)也就幾句話便通關(guān)。
可見旅行的經(jīng)歷是不可復(fù)制的,有的人遇到了特別的對待,變成了談資,有的人什么特別的也沒遇見,但有自己獨特的感悟與機緣巧合,也是很棒的回憶。這便是旅途迷人的地方,合上攻略,將背包里裝滿陽光,在獨一無二的道路上留下足跡。
十字架苦路,許多宗教的事情讓我迷惑
門徒猶大出賣耶穌,致使“最后的晚餐”的當(dāng)天晚上,耶穌在橄欖山的客西馬尼被祭司長和長老帶來的一伙人捉住,將沉重的十字架扛在耶穌的肩上,將鋒利的荊棘枝戴在耶穌的頭上,一路從獅門走到受難地圣墓教堂。
來到耶路撒冷,有許多宗教的故事,讓我陷入沉思而不得解。耶穌被稱為彌賽亞,彌賽亞是受膏者的意思,指的是上帝所選中的人,具有特殊的權(quán)力,受膏者是“被委任擔(dān)當(dāng)特別職務(wù)的人”。但彌賽亞并不僅僅指耶穌,創(chuàng)建耶路撒冷的大衛(wèi)王是彌賽亞,修建圣殿的所羅門王也是彌賽亞,而他們都是王,所以耶穌也曾是王?若是王,怎會受到如此的凌辱與虐待?若是王,怎的在拿撒勒那么個小地方成長,他的智慧全然天生?若是王,怎么誕生在了工匠家庭?若他是王,為何猶太人處死了他?帶著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和疑問,我走上了十字架苦路。
在方濟會譴責(zé)教堂,我看到了木質(zhì)等人高的十字架,一旁的鞭撻禮拜堂上方的穹頂,有荊棘的花冠和暴徒。我坐在最后一排,見來到教堂的人雙手交叉放在胸前,一遍遍哼唱了一首很長的歌,聲音空靈而悠長,給人一種心靈的安靜。走過瑪麗亞在人群中掩面而泣的小教堂,走過羅馬人命令古利奈人西蒙幫助耶穌背負十字架的角落,走過維羅尼卡用布為耶穌擦臉的棕色大門,走過耶穌三次跌倒的地方……
耶路撒冷也是阿拉伯人的圣地
到達圣墓教堂時,已經(jīng)快關(guān)門,但涂膏禮之石旁依舊跪了許多人,在石頭上匍匐跪拜和哭泣。
我沒有多做停留,準備先參觀完再出來仔細感受。匆匆走進受難地小禮堂,被劃分成兩個中殿:耶穌被剝?nèi)ヒ路牡胤剑捅会斏鲜旨艿牡胤?。繼續(xù)往里走,就能看到受難石了,在它的上方是一座祭壇,壇上有洞,允許朝圣者觸摸下面的石頭,而祭壇的一側(cè),就是耶穌的圣體被抬走送給瑪麗亞的地方。最終,我來到了木頭圓形的大廳,挑高的穹頂掛著一圈鐘擺造型的油燈,圜形四周有高高低低的門洞,一直延伸到光照進來的圓孔中。圓孔被設(shè)計成了一個向日葵狀,又像是一枚放大版的精致裝飾物,將陽光灑向圣墓。
如此設(shè)計的教堂我第一次見到,它沒有哥特教堂的雄偉,也沒有巴洛克式的輝煌,沒有東正教的繁復(fù)顏色,也沒有英國新教那么簡單樸實。她精致,典雅,高貴,被她所擁抱的每一個信徒和每一個游客,都能感受到心靈的安慰與寄托。
我抓了一個舉小旗子等團隊人集合的導(dǎo)游問:基督教徒是該來耶路撒冷,還是要去梵蒂岡?若只能選擇一處,哪里才是生命最終的圣地?導(dǎo)游的回答有些答非所問:每一個穆斯林一生都期待去一次的是麥加,但耶路撒冷也是阿拉伯人的圣地。
這個回答讓我想到曾經(jīng)在珠峰大本營露營時,遇到的印度男孩。因為我們倆一見如故,當(dāng)晚便擠在沙發(fā)上,裹嚴實了被子聊悄悄話。
他說他們一路從印度過來很不容易,對于轉(zhuǎn)山這件事他們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馬年和羊年對信徒來說都是大事。但是來中國西藏是非常困難的,海關(guān)困難,入境證困難,交通困難,還不能選擇飛機這樣方便的交通方式,所以花了半個多月才來到這里。一路上車都不停,吃飯就是隨便買點快餐,加油的時候上廁所和洗漱,就為了在這一年來到世界的中心。
從珠峰去樟木口岸的路上,遇到的許許多多的卡車,裝載著從印度和尼泊爾來轉(zhuǎn)山的信徒。堵車時,看他們在路邊隨便拿一桶水就開始洗澡,一桶水要幾個人一起用,每個人的臉上都寫滿了辛苦。
但當(dāng)我回想到在珠峰與那印度兄弟坐在月光下,仰望星空璀璨的夜晚,他的眼睛是發(fā)光的。他說:苦盡甘來。這四個字從小就聽家人常提,而在這種情境下,才真的由衷可貴。
我跪在了涂膏石旁,傳說在耶穌受難后,墳?zāi)沟闹魅思s瑟曾在此臺子上用香膏涂抹耶穌的尸身,用細麻布纏裹他。當(dāng)我的臉貼在石頭上的那一刻,濃郁的乳香味把我整個人都包裹住了。對于香味,我天生沒有抵抗力,尤其是如此深沉的乳香,融入了幾百年成百上千萬人的信仰。
《人類簡史》的作者赫拉利說,人類最厲害的能力便是說故事,說國家的故事,說宗教的故事。無論宗教是不是只是故事,但當(dāng)你內(nèi)心感受到一種充盈,是幸福的升華。
陪伴我一路,從耶路撒冷走到伯利恒
從沒想到,在平安夜的這天,會有幾百人陪伴我一路,從耶路撒冷走到伯利恒。
從大馬士革汽車站乘坐15分鐘一班的長途汽車,30分鐘便可到伯利恒,來以色列之前我便查好了攻略。卻因為check out時前臺小哥的一句話而改變了行程。
他說:“要不要和我們一起去伯利恒?”我原以為他是邀請我搭乘他的私家車,于是果斷同意,沒想到他繼續(xù)說:“用走的?!?/p>
于是我與這些陌生的新朋友們一路唱啊跳的,浩浩蕩蕩的往伯利恒出發(fā)。有白色人種,有黃色人種,我發(fā)現(xiàn)最多的是黑色人種,有的穿著西裝正兒八經(jīng),有的穿著黃色鮮艷的衣服像是某個集體的隊服,分外招搖。
不過也正因為這一路將近3個小時的路途,通過與不同面孔的新朋友交流與爭執(zhí),讓我發(fā)現(xiàn)走路其實也沒那么累,幾百人一起,一來比較歡樂,二來就是你想停下來,后面的人也會推著你往前走。有時耳邊會聽到大批的人歌唱圣誕歌,有時又會聽到唱圣歌的此起彼伏,阿拉伯語的歌和英語的歌比較著誰的聲音更大。大家走累了,會短暫停留,有人表演節(jié)目,其他人圍觀。
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是兄弟,不是朋友!
在望見伯利恒圍墻的那一刻,我簡直覺得雙腿都快斷掉了,相信下半輩子我不會再走這么多路了。這是一堵隔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混凝土圍墻,走過這堵墻,象征著從以色列走進了巴勒斯坦。以色列、巴勒斯坦長期以來為之而戰(zhàn)。提到以色列人,巴勒斯坦人會哼的一聲:“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是兄弟,不是朋友!”
追問其原因,就要提到《圣經(jīng)》了。亞伯拉罕有兩個兒子,同父異母。一個是以實瑪利、一個是以撒。以實瑪利是亞伯拉罕與使女同寢所生,以撒是亞伯拉罕與原配夫人撒萊所生。而以撒出生時,撒萊已是近百的老人。上帝對她說你會有孩子時,她都一臉懵,沒想到還真的生了個大胖小子?,旣悂單椿槎伎缮?,百歲老人懷孕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而巴勒斯坦人,就是以實瑪利的后裔,以色列人,就是以撒的后裔。聯(lián)合國認為耶路撒冷屬以、巴共有首都,但以色列不服,他們認為耶路撒冷是他們獨有的,不與巴勒斯坦分享。而巴勒斯坦有《圣經(jīng)》為依據(jù),明明他們也是生于亞伯拉罕的子孫,那就有理由享有耶路撒冷。
宗教的故事綿延了千年的戰(zhàn)爭。
相信聽完了這個故事的你和我有著同樣的感慨:“什么情況!”小時候常在新聞聯(lián)播中看到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戰(zhàn)爭,來到這塊土地上后,反倒沒有感覺到持續(xù)了千年戰(zhàn)爭的陰影。陽光是一樣的普照,每個人也都一樣散發(fā)著笑意,甚至于才進巴勒斯坦,就能聽到歡笑。孩子們在這堵隔離墻下奔跑,賣果汁的小販大聲吆喝著:“No wall,More Juice!”
不知道是不是節(jié)日的到來,讓每個人的臉都笑得紅撲撲的。因為那些夸張的鮮艷顏色的各種圖案,讓隔離墻不再冰冷。有人站在一個舉著鐵錘的雕塑旁,模仿雕塑“錘擊”墻面的行為;有人站在美國現(xiàn)任總統(tǒng)特朗普的畫面旁,比著無恥的手勢;有人站在如圖畫融為一體的鏡子前,鏡子說:在你有生之年我都會在這里……于是,我在石頭后面的墻上用黑色簽字筆寫下一行字:Play nice,more travel,more Love,no wall,no war。
狂歡,沒有國籍、沒有種族、沒有宗教
馬廄廣場上已經(jīng)布置起了各色的彩燈,無論教堂還是正對著的清真寺宣禮塔也都將燈全部亮起,巨大的圣誕樹旁豎起一個大屏幕,正在直播教堂內(nèi)的情況。我被人群推搡著匆匆跑進教堂,才進去,大門就關(guān)上了,外面的人不能再進入。我看看時間,5點鐘。
主誕教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教堂,建立在耶穌誕生的馬廄原址。它沒有任何教堂的氣派,就連大門也只能供兩人并排同時進入。這扇門修建于奧斯曼帝國時代,有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謙卑門。我們需要彎腰才能進入,稍微高一點就需要擔(dān)心碰到頭。當(dāng)然,教堂內(nèi)部就是金光閃閃了。各式各樣的巨型吊燈,每一個都花樣繁復(fù)。小型的油燈優(yōu)雅地垂掛在金制或銀制的圣圖前,戴著紅色小帽的保安士兵們,也穿上繡著金色花紋的制服,一個個帥氣款款。一枚14角的銀星標出了耶穌降生的具體位置,走進去是一個洞穴,一側(cè)是馬槽禮拜堂,一側(cè)是圣壇,用來紀念東方三賢的造訪。
不一會兒,教堂就開始驅(qū)散大家了。在出口處,總算遇到了前臺小哥,在前往馬廄廣場時我們被人群沖散了。他問我有沒有參觀教堂,我點頭,他松了口氣說:“那就好,我還擔(dān)心你沒進去。今晚能進去的都是有票的,明天教堂又休息一天,要再去參觀就要等到后天了?!?/p>
“還要有票???怎么才能拿到票呢?”我問?!叭绻悴皇巧衤毴藛T,至少要提前一年在網(wǎng)上約票?!?/p>
真不知道,在這里會不會有票販子。
從教堂的廣場到清真寺的宣禮塔,一路上喜慶萬分。房屋上掛滿了星星狀的彩燈,表演的隊伍一隊接著一隊,有打鼓的有吹薩克斯風(fēng)的,有小提琴手有手風(fēng)琴手,吹著口哨的與吹著口琴的,唱歌的和跳舞的。無論男女,都穿著統(tǒng)一的服裝,黃色流蘇墊肩的制服,圍著紅色三角巾,戴著歪帽,很是帥氣。廣場上也搭起了臺子,一個小提琴手一個吉他手和一個鍵盤手,三個人為大家?guī)砹爽F(xiàn)場的KTV。一個節(jié)目接著一個節(jié)目,在場的所有游客都可以上臺參與到合唱中。
我被前臺小哥拉著上臺,跟著一幫小朋友唱起了《Santa Claus is coming to town》。小朋友們脫口就能唱出的歌詞,我卻要拿著手機,在他們唱了三四句后才找到歌詞跟上:You better watch out,you better not cry,better not pout, Im telling you why……除了演出臺子,場外的人也圍成了一個又一個小圈,有才華的人拿出看家本領(lǐng),唱著跳著,旁邊圍滿了人,要是有個空碗就可以收錢了吧。
有人從我們身邊匆匆穿過,向教堂方向跑去,擠滿了人的路很難挪動腳步,他們大聲叫著:“我有教堂的入場券,麻煩讓一下,讓我進去!”身邊有人撇嘴冷笑一聲:“每年都會有這樣的人,拿著入場券卻遲到了。”
要告別了,我給了他一個擁抱,然后說再見。旅途中的故事,總是這樣的結(jié)束,往往都是倉促地告別,口中說著再見卻深知難得再見。所以每次到一個老地方故地重游,我總會嘗試聯(lián)系在那里認識的老朋友,雖然大多時候失去了音信,但也有能繼續(xù)保持聯(lián)系的。
到了萬眾期待的那刻,對比教堂內(nèi)的莊嚴肅穆,廣場上的熱鬧達到了沸點,唱歌的聲音更大了,音樂聲也更歡快了,陌生人們都擁抱在了一起。此時此刻,沒有國籍、沒有種族、沒有宗教,有的只是本能的快樂。當(dāng)然,還有一個哈欠連天的我,眼睛都睜不開啦!
死海泥這東西別在家里用,下水道會堵
以色列的死海世界有名,約旦死海邊的酒店世界一流,但若不是Monica告訴我巴勒斯坦的死海最有原生特色,我都不知道死海穿越了三個國家。本來包了一輛車,只為了去杰里科,那座《圣經(jīng)》中被上帝毀滅的古城,沒想到還多送了一個死海之行。
第二天我睡到日上三竿才出發(fā),從伯利恒出發(fā),途經(jīng)死海,最后到杰里科。司機是一個胖胖的中年男人,一邊熱情地給我們推薦各種去玩的線路,一邊顧左右而言他地要著小費。
我板起臉,認真地對他說:“大叔,我只想去這幾個目的地!”
“希伯倫也不錯,”他還在絮絮叨叨,“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和他們妻子合葬的地方……”
“我不去其他地方!死海,GO!”
別看我們在巴勒斯坦還穿著冬天的厚衣服,開車不過1個小時到達死海,立刻烈日炎炎。這里是地球表面上位置最低的區(qū)域,小學(xué)課本上隆重介紹過它。
歷史上的大部分時間里,人們認為死海對健康是有害的,傳說沒有任何鳥能飛越它,受到宗教苦行僧和政治逃犯青睞。據(jù)說即位前的大胃王、耶律王和耶穌都曾在死海沿岸的洞穴避過難。直到死海對人體的健康元素被發(fā)現(xiàn),才漸漸成為知名的旅游勝地。
換泳褲的過程不算舒服。坐在狹窄的車里,在司機大叔的注視下,我要把衣服脫掉再穿上泳褲的過程,可謂尷尬萬分。
死海與我想象的不一樣。照片上的死海,是寧靜的,漂浮在海面上的人享受著太陽浴?,F(xiàn)實情況是,所有的人都把全身抹上了泥土,從臉到腳,死海中一片玩鬧的模樣。小豬佩奇說過,大家都愛玩泥巴。
我走進死海,才走一步就呲溜滑倒了,非常滑的就是可以涂抹全身的泥。別看水淺淺的只沒了腳踝,但浮力真的可以,我坐在泥土上,把雙腳往上抬起,就立刻漂浮起來。雙手做槳,往深的地方劃,浮力越來越大。有的人拿張報紙,不為了閱讀只為了擺pose拍照,或許這就是“死海漂浮”的標準照
了吧。
司機大叔建議我也涂抹些泥土,說對皮膚非常好。我用手用力摳了一大坨,從臉到身上,心想可以走進亞馬遜叢林探險了。泥土在身上時,我沒有覺得它對皮膚有什么好處,但等我沖洗干凈后,剛才涂抹過泥巴的地方立刻滑溜溜的。真若是要我形容,就和泥鰍一樣。
嘗到了甜頭,于是我準備買一些死海泥回家泡澡時用。司機大叔提醒我:“這東西可不能在家里用,下水道會堵塞。”看來司機大叔還有蠻有用的旅行小貼士!于是,在店員眼巴巴地注視下,我把一大包海泥放下,拿起了一小罐粉紅色的海鹽。
杰里科:被摧毀的邪惡之城
“杰里科是世界上連續(xù)有人居住的最古老的城市之一了!”司機大叔用夸張的表情對我說,“考古學(xué)證明,它的歷史超過一萬年了?!?/p>
我瞪大眼睛:“我怎么從來都不知道這個城市呢?!不是騙我吧……”“當(dāng)然不會!”大叔把眼睛瞪得比我大多了。
拿出手機,我噌噌噌刷了網(wǎng)頁介紹,上面寫:杰里科這個譯名可能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知道,但是如果是基督教徒,聽到耶立哥這個名字的話,大抵不能再熟悉了。不錯,杰里科城正是《圣經(jīng)》中被古以色列的上帝所摧毀的那個邪惡之城耶立哥。
邪惡之城?耶立哥?這兩個關(guān)鍵詞好像是有些印象。“是不是那個被攻陷的城池?”我突然想到。
“對!就是它,后來被屠城了?!贝笫逖a充?!吧系鄄皇墙o人帶來希望的吧?為何會摧毀這座城?”我
不解。
“諾亞方舟的故事中,世界還不都被水淹滅了……”
“是啊,巴別塔也被推到,空中花園不復(fù)存在?!?/p>
“杰里科還存在著,它不僅僅是故事,更不是傳說,它是真真切切存在的,我們正腳踩著上萬年的城市呢!”
在古跡的正中放著一個外圓內(nèi)6角的雕塑,像是瑪雅的文化遺留,是古跡建筑頂端的設(shè)計。景區(qū)的講解員問我:“你去過埃及的亞歷山大嗎?”
“當(dāng)然去過,埃及艷后的城市,有著很美的海景?!?/p>
“杰里科曾被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之后落入安東尼手中后,他又把它送給了佩特拉?!敝v解員說了一段在歷史課本上都不一定找得到的故事,讓我充滿了遐想?!拔?guī)闳€隱秘的地方。”她放低了聲音,要我跟隨。
我們下到了一個陰暗的洞穴,往下走一片漆黑。我是一個喜歡探險的人,還記得在亞歷山大的一座遺址中,我走進了一個地下陵墓。和我同行的人哇哇叫著跑回了地面,而我卻興奮地發(fā)現(xiàn)了埃及和羅馬陵墓藝術(shù)的交融,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數(shù)不清的羅馬人棺材洞。我好像一遇到想了解的事,就充滿了探險精神。
“這底下不會是陵墓,裝有金銀財寶吧!”我興奮雀躍。原來下面是一個巴掌大的凹地,我真猜不到是干什么用的。若是陵墓,面積也太小;若是放金銀財寶,高度又太低。講解員對我說:“這里是游泳池?!笨赡挠羞@么短的泳池,手腳都伸展不開。她哈哈笑,“其實這里應(yīng)該算是浴室。你看下面,”她用手機給我照明指示,“這些馬賽克地磚,都有上千年的歷史。”
上千年,幾萬里,或許無論是時間還是地域,以色列都給人感覺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國家,但是其實她并沒有想象的那么遙遠,只要你想親自去看一看。
(責(zé)編: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