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
上廁所沒帶手機,回來發(fā)現(xiàn)男/女朋友或爸媽正翻自己的微信,看見糟心的就吵起來……好吧,這只是家庭爭端,但上廁所沒帶某些東西導致一個國家分裂、兩個好友分道揚鑣,這就夸張了吧?
《史記》列傳70篇,多有合傳,其中先是朋友,繼而為死敵,最后命運殊途的,只有一對:張耳和陳余。當然,導致他們決裂的因素也是史上最滑稽的——上廁所忘帶東西。
他們都是經(jīng)歷戰(zhàn)國與秦末的人物。張耳當過信陵君的門客,資歷老些,與陳余算得刎頸之交,生死不避。張耳年紀長些,陳余將他當作父親侍奉。秦國滅魏,他們就去當城門看守,日常工作就是對面而立。某次陳余得罪了小吏,被打后想發(fā)怒,張耳踩了他的腳,止住了他,事后還教訓他:怎么沉不住氣呢?從中可以看出,張耳比較能忍,說話也更有分量。
后來陳勝、吳廣起義,他們跟隨起事,分別當了復辟趙國的將與相。倘若到此為止,像是兩個好友患難與共的復國故事吧?然而磨難來了。秦國章邯大軍前來,張耳的人馬被圍在巨鹿。秦國合軍數(shù)十萬,諸侯只敢看熱鬧。陳余自知兵少,不敢去救。張耳大怒,派人前去責備陳余:咱是什么交情,你竟不救我?
陳余還是沒動窩,只給了5000人,當然被秦國大軍吞沒了。此后項羽橫空出世,大破秦軍,解了巨鹿之圍。本是喜事,但張耳和陳余之間硝煙四起。張耳上來就責怪陳余,陳余說:我派了5000人去,結(jié)果沒出來。
張耳不信,接著罵,陳余就生氣了,做了《史記》中第二搞笑的事:我把印綬都拍在這兒,你要不信就拿去,這將軍我不當了!
張耳愣了,此時陳余做了《史記》中最搞笑的事:他去上廁所了,把印綬留在桌上。張耳看著印綬發(fā)呆,他身邊的人可不笨,說:“這是蒼天給您的,您若不拿,會遭天譴的!”
陳余上廁所回來,發(fā)現(xiàn)變天了:張耳拿了印綬,把他的人馬都接管了。陳余氣死了:剛才賭氣時,你不拿,我上趟廁所的工夫就變了?從此他們反目,走向不同的道路。幾年后,張耳跟了劉邦,成了大漢的開國功臣;陳余則成全了韓信背水一戰(zhàn)的傳奇,完蛋了。
上趟廁所能出這樣的大事,也是命數(shù)使然。張耳和陳余誰對誰錯?張耳覺得,他們是好朋友,陳余理當冒死相救。陳余的理由則是:我去了也救不了趙國,白白犧牲罷了,不如保存實力,干掉秦國,為張耳和趙國報仇。
誓同生死說來容易,但當真面對生死抉擇時,事態(tài)發(fā)展就失控了,權(quán)力的誘惑是很大的。不是他們多么不講情義,只是恰好被命運安排了變態(tài)的考驗。
所以,上廁所時記得別把機要文件落下,比如隨身帶著手機——不是每個人都能經(jīng)得住誘惑。永遠不要用誘惑去試探情誼,企圖扒開他人不道德的一面,因為這本身就不道德。相信并接受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并對此保持寬容,這是現(xiàn)代文明社會必備的心理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