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肖芳 (河北藝術職業(yè)學院 050011)
酒,早在《詩經(jīng)》中酒已多次寫到,據(jù)楊忠先生統(tǒng)計,寫到酒的有四十八處還多。如“清酒既載,骍牡既備。以享以祀,以介景福?!保ā洞笱拧ぴ缏础罚?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小雅·鹿鳴》)。楚辭中也有寫酒的詩句,但與詩經(jīng)相比就略顯清少了。到了魏晉時期,酒成為一個獨特的歷史角色,借酒避禍、借酒忘憂、借酒抒憤變?yōu)橄∷善匠V?。所以詠懷詩里有酒,與朋友相交要飲酒,宴飲詩里有酒,贈答詩里也有酒,因此詩酒之緣由此更深!但在詩中集中寫飲酒,以致形成一種文學主題的,應當從陶淵明開始。
酒詩陶淵明生活與文學的標志。他的詩中有酒,酒中有詩。沈德潛《古詩源評》中寫道,陶詩“旨趣遙深,興寄多端“,杜甫《可惜》中也有”寬心應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由此看,陶淵明飲酒是飲出了“深意”。在飲酒之中,有他怡然自得之樂與孤獨苦悶之苦的心理對抗。陶淵明追求物與我兩忘得志高境界,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寫道“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此無我之境也”。陶淵明有返歸自然的素心,但也不乏感時傷懷、世無知音的孤獨與隱憂,也許只有在酒中才能尋到快樂,聊以慰藉。
陶淵明詩集中有飲酒詩60余首,梁昭明太子《陶淵明集序》云“有疑陶淵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捌芯啤彪m有些夸張,但以酒大量入詩,確以陶淵明第一人。古人云“杯中之物堪以樂,一飲魂銷萬古愁”。縱觀陶淵明的飲酒詩,亦可領略到詩人純真、恬淡的之中樂趣。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shù)量最多,藝術成就也極高,開創(chuàng)了“田園詩”的風格流派而他的飲酒詩也因此賦予田園之樂。
《和郭主簿二首》里,第一首“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戲我側(cè),學語未成音”。邱嘉穗《東山草堂陶詩》卷三評曰“此陶公自述其素位之樂,其不以貧賤而慕於外,不以富貴而動於中,豈矯情哉?”今歲“園蔬有余滋,舊谷猶儲今”,消陰中夏,南風拂裳,閑游“六藝”,“弱子”咿呀學語,嬉戲一旁,“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盡享田園人倫之樂,自是妙趣橫生,極言對淳樸田園生活的熱愛。
陶淵明熱愛田園生活,用平等的地位與農(nóng)民親切交流,他也在其中體味到一種清新明麗的快樂。如《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中“日入相與歸,壺漿勞新鄰”;又如《雜詩其一》寫到“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彼鄰”;再如《歸園田居》其五中“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開荒南野勞作之樂后的詩人與鄰居通宵歡飲,把酒達旦,以酒解乏,豈不快哉?正如孫人龍《陶公詩評注初學讀本》卷一所言:“田家真景,令人悠然“。
陶淵明正是在酒中深化他的隱逸田園之樂,化“樂”于暢飲之中。
作為身處晉末亂世的隱士,歷經(jīng)政權(quán)幾度更迭,在動亂黑暗的社會仍能保持一顆寧靜淡泊之心,正是因為陶淵明深諳“樂天安命”的深邃,知足而樂。陶淵明一生深受老莊哲學思想的影響,晚年又常與廬山中的釋道交往,作為一個生活在一千多年前封建社會的士大夫,陶淵明幾經(jīng)入仕與歸隱的內(nèi)心掙扎,最終發(fā)出“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的感慨。因此“樂天安命”是其最終歸隱,順化而去的思想根源。在他的詩文中也多見此影,其中在有關飲酒的詩中表現(xiàn)頗多。
酒是陶淵明生命中不可缺少的東西,“有酒且為樂”,只要有酒,便是人生快事。在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中曾寫到“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飲輒盡,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這時的陶淵明生活極為貧困,但他卻不考慮于心之外的繁雜事物,盡情享受酒中之樂,可見其“樂天安命”之足。正所謂“短褐穿結(jié),簞瓢屢空,晏如也”(《五柳先生傳》)。所以他能做到“酣觴賦詩,以樂其志”。他因知足而樂,因安而樂。
陶淵明在《臘日》中寫到“我唱爾得言,酒中適何多!未能明多少,章山有奇歌”,在寒冬臘日,窮苦潦倒的詩人,飲酒以歌為伴,超脫于外物的牽絆,樂于酒中,足見其“樂天安命”。在《游斜川》中,“中觴縱遙情,忘彼千載憂。且極今朝樂,明日非所求?!痹娙嗽诰浦猩⒙约旱那閼?,縱有“千載憂”,只須“今朝樂”。
“清歌散新聲,綠酒開芳顏”(《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雖無揮金事,濁酒聊可恃”(《飲酒》十九),在陶淵明的這些與飲酒相關的詩句中,我們能體會到的是詩人知足而樂的灑脫,在這些清新飄逸的飲酒詩中,足見詩人樂天安命的情懷。
談及陶淵明,世人多言其隱逸、田園之樂事。但陶淵明也有內(nèi)心孤獨的一面。“萬族各有托,孤云獨無依,曖曖空中滅,何時見馀暉”(《詠貧士》其一)。陶淵明生前是孤獨的,他的詩歌更是一個孤獨者的自由宣言。他生命的光輝在他死后才逐漸放射出來?!扒锶f歲名,寂寞身后事”,把這兩句杜甫懷念李白的詩用在陶淵明身上最恰當不過了。
陶淵明詩孤獨的,他一生中最好的伴侶莫過于酒了。詩人雖愛飲酒,但卻不能“呼朋喚友”共享其樂,只能放浪形骸,獨自飲酒?!案毁F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歸去來兮辭》),他不迷戀功名富貴,又不屑逃脫人事飛臨仙境。只有以酒自娛,聊以慰藉,內(nèi)心的孤獨苦悶也只能借酒消散了。
在陶淵明的詩中,多次用到“獨”字。詩人一個人,自斟自飲,酒中的孤獨寂寞在其詩文中也若隱約現(xiàn)。在《飲酒二十首并序》中,詩人寫到“顧影獨盡,忽焉復醉。既醉之后,輒題數(shù)句自娛”。詩人孤單一個人,與之為伴的只有自己的影子,“復醉”之后,“輒題數(shù)句“,無人與之分享,“獨”自道盡其中淡淡的傷情與孤獨之感。
“清琴橫床,濁酒半壺。黃唐莫逮,慨獨在余(《時運》)”;“自我抱茲獨,僶俛四十年(《連雨獨飲》);“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飲酒其四》”;“一士常獨醉,一夫終年醒(《飲酒 十三》)”;把這么多獨自飲酒的畫面放在一起,一個“孤獨”的詩人形象便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這種孤獨之聲來自詩人的內(nèi)心,是世無知音、無以為伴的惆悵與悲涼。
“欲言無予和,揮杯勸孤影”(《雜詩》其二),詩人由秋夜的凄清,陋室的孤寂寫到自己輾轉(zhuǎn)無寐,繼而起身彈琴,對影自酌,這一幅凄清的夜景圖,著實是詩人無以為伴的寫照。“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保ā逗凸鞑径住罚?,陶淵明內(nèi)心的孤獨也無人能理解,苦無知音,歸于現(xiàn)實,只能“銜觴念幽人”了。
再看詩人飲酒時筆下的景物“靄靄停云,濛濛時雨。”(《停云》),壓在詩人心頭的是郁郁之悲。而“但馀平生物,舉目情凄洏”(《形影神三首》),“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雜詩》),這些詩句無不刻畫著一種悲傷的心境。孤獨的詩人,舉目凄冷,心無歸蒂,貌似平和歡樂的田園生活之下,卻充滿了更多世無知音的孤苦,對生命流逝的無奈。
飲酒、寫詩作為陶淵明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也造就了詩人平和真實、無我的心境。詩人實難與世俗同流合污,姑且將孤獨苦悶溶于酒中,以酒為樂,樂天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