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運磊
仿佛有約定,最近影壇懷舊風驟起。
從《復仇者聯(lián)盟4》到《千與千尋》《哥斯拉2》《X戰(zhàn)警:黑鳳凰》《蜘蛛俠:英雄遠征》,再到《玩具總動員4》(以下簡稱《玩具4》),從某種程度上說,投資商的胃口不小,他們總想把新老觀眾一起收了。
不過,對于一眾動漫迷來說,他們在剛聽到《玩具4》定檔的時候,心情可能五味雜陳。要知道,9年前,皮克斯在《玩具3》上映時就信誓旦旦地表示:“這是系列最后一作?!?/p>
如今,在“最后一作”之后又再度搞了個“4”出來,讓人不得不懷疑,如果不是想赤裸裸地打算擰干“情懷毛巾”的最后一滴水,就是想明晃晃地收割智商稅了。
不過平心而論,《玩具4》還真不賴!一如CNN的評價:“9年后的續(xù)作依然比肩前三作,皮克斯完成了影史大滿貫,一脈相承的幽默和深刻,讓人難忘。”
值得一提的是,迄今上線的3部《玩具總動員》在豆瓣上都取得了8.5分的均分成績。那么,《玩具》系列為何如此“基業(yè)長青”?
套用《玩具4》影片的一句臺詞,就是其講故事的邏輯“保養(yǎng)得真好”。與所有皮克斯出品的動畫一樣,從《玩具1》到《玩具4》,“皮克斯出品,必屬精品”的邏輯密碼是顯而易見的:不端,不裝,圍繞核心受眾—兒童“全域展開”,在使表現(xiàn)形式原味化的同時,盡可能地無縫對接全年齡段的受眾。
《玩具》系列就像在描述我們的職場,展示著職場人士的推陳出新。
中國傳媒大學教師、編劇武瑤也表達過同樣的想法:“總結這些或成功或失敗的經(jīng)驗,我們發(fā)現(xiàn),用簡單易懂的故事講述一個深刻的道理,也就是用簡單情節(jié)吸引孩子,用深刻內(nèi)涵打動成人,才能找到兒童與成人觀影需求的平衡點。”簡言之,就是要讓孩子拍手叫好,讓成人有所思考。
當然,作為兒童題材電影的佼佼者,《玩具》系列的結尾注定是“三溫”模式:溫暖+溫情+溫馨。從光明走向勝利,從合家歡漸變到大團圓,這是爛俗而討喜的套路,但與中國的《喜羊羊》《熊出沒》等動畫片相比,皮克斯動畫主創(chuàng)團隊的長處就在于,能把一個平凡,甚至平庸,幾乎沒有二次開發(fā)價值的故事,演繹得妙趣橫生、跌宕起伏。
在已消沉近10年之久的情況下,《玩具4》的復出,當屬老樹開新花,讓人不得不對《玩具》系列贊嘆一句: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玩具4》最大的特色就是,可以用職場的邏輯來解讀。也許正因如此,它才吸引了更多的成年人觀影。
從1986年成立到1995年,皮克斯在市場中的表現(xiàn)很差勁,連年虧損,隨時可能倒閉。其轉(zhuǎn)折點出現(xiàn)在1991年—皮克斯拿到了迪士尼的《玩具總動員》項目。
按理說,這個項目是雪中送炭,皮克斯上上下下肯定如獲至寶,擰成一股繩開始玩命干了。但事實并非如此,當時皮克斯的員工并不看好這部電影。電影上映前夕,大部分員工既無緊張感,也沒有任何期待,甚至在暗地準備簡歷。因為他們知道,一旦這部電影票房慘淡,公司肯定破產(chǎn),屆時就需要著手找下家。
現(xiàn)實的精彩程度永遠大于電影?!锻婢呖倓訂T》奇跡般地取得了巨大成功,3000萬美元的制作成本搖身一變?yōu)?億美元的全球票房收益,一舉拯救了當年瀕臨破產(chǎn)的皮克斯,也從此讓皮克斯將重心從圖像技術的開發(fā),轉(zhuǎn)移到了動畫電影的制作,還順便上了市。
這般大起大落的職場殘酷遭遇,一定會讓皮克斯的主創(chuàng)人員刻骨銘心,他們不可能不把自己的遭遇納入劇本、融入創(chuàng)意之中。于是我們可以看到,尋找主人,渴望接納,學會獨立與聽從內(nèi)心召喚,就成為了《玩具》系列貫穿始終的主題。
在孩子的世界中,大部分玩具們始終認為:自己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給孩子帶來快樂。如果沒有孩子想要它,或被孩子遺棄,就是最可怕、最黑暗、最無法想象的遭遇。因此,離開主人(無法被需要)是“胡迪們”心頭永遠的噩夢。
在職場里,大部分成年人也會認為:自己之所以有價值,就是因為可以被壓榨、被利用。如果某一天遭遇降薪、降職、失業(yè)、裁員,其心情和命運絲毫不亞于那些被遺棄的玩具。從這個角度看,《玩具4》戳中了眾多職場人士最隱秘的痛。
優(yōu)勝劣汰,適者生存,職場向來如此殘酷。那么,對職業(yè)經(jīng)理人“胡迪們”來說,是甘愿成為一直追隨主人(老板)的玩具(工具)呢,還是像影片中的牧羊女那樣自主創(chuàng)業(yè),一舉成為財務自由的“瀟灑公爵”?這個問題,擱在今天顯得很接地氣,也難能可貴。
《玩具》系列就像在描述我們的職場,展示著職場人士的推陳出新。新玩具的加入就像職場新人的出現(xiàn),意味著格局的改變、創(chuàng)新的開始。
《玩具4》亦不例外,比如,出現(xiàn)了新玩具Caboom公爵、叉叉、兔哥、達鴨和那只橫沖直撞、一句臺詞也沒有的臭鼬車,這些角色既相互配合,又彼此沖突,為劇情的精彩度貢獻了不菲的分值。
作為機車男,Caboom公爵看似堅強、正直、勇猛,其實相當怯懦。他作為一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職場LOSER,心理陰影一直揮之不去,在古董店沉寂多年,一直沉淪在過去的失敗中難以自拔。如果不是遇到“貴人”牧羊女,公爵的職業(yè)命運也許就此沉淪。從這個角度看,千里馬之于伯樂,應廣泛存于職場中。
而職場新人叉叉因有種“垃圾情結”,所以既幼稚又叛逆。幸運的是,他遇到了他的職場導師胡迪。胡迪很有點兒許三多的范兒,對叉叉始終不放棄、不拋棄,自覺擔負起叉叉的守護者。
至于為什么設置叉叉這一奇葩角色,制片人喬納斯·里維拉曾表示:“他(叉叉)不懂這個世界運轉(zhuǎn)的法則,他也不會按照常理出牌,但為此這個故事也變得新穎有趣,不過這也令胡迪在嘗試著讓叉叉理解自己身份時面臨重重困難。”
兔哥、達鴨則像中國門神的哼哈二將。雖然它們出身卑微(射擊游樂項目中的獎品),但實則腹黑犀利,為劇情貢獻了不少金句和笑料。“巴斯光年”的出現(xiàn),則使這兩位職場老油條一起遭遇了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冒險。
計劃相當周全科學,但“得來之時全不費功夫”。
制片人馬克·尼爾森為此表示:“他們的世界觀非常獨特,因為他們?nèi)ミ^許多地方,但都是在同一個游樂設施里張望外面的世界。他們自己也沒有什么道德觀,因為每天都能看到孩子們前赴后繼地在這個設計成贏不了的游樂項目上花冤枉錢……他們不只了解人性的陰暗面,自己也為此深陷其中?!?h3>《玩具4》的好壞
對受眾而言,無論何種題材的電影,只要能喚醒人性,引發(fā)其情感共鳴,往往就備受熱捧。如果再把相關的熱點,如愛情、懸疑等有機融合起來,觀眾就更買賬了。
《玩具4》就是這樣,從觀眾的偏好視角出發(fā),有親情、友情和愛情,附加還有懸疑甚至一部分驚悚,更廣泛地探索了兒童電影的表達可能性。再加上片中主人公胡迪的種種“逆行”,讓整個電影更具穿透力,更讓人覺得解氣。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人即玩具,玩具即人;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究竟哪個更深刻?誰更可怕?這是導演留給觀眾的一道思考題。
生活中總是充滿了莫名其妙的意外與無奈,我們也時常遭遇過山車式的連番反轉(zhuǎn),哪怕預想再好,結局往往出人意料。有時,就像《玩具4》中的“兔哥”“達鴨”虛擬的如何搞定古董店老板、拿到鑰匙一樣,計劃相當周全科學,但“得來之時全不費功夫”。
盡管影片中出場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玩具,但為胡迪配音前后跨越24年之久的湯姆·漢克斯表示:“我們的生活中都有像胡迪、巴斯光年、牧羊女、蛋頭夫婦性格的人,我們也很好奇,如果自己是玩具的話,會變成其中的哪位?!?/p>
當然,《玩具4》也存在諸多美中不足。比如,胡迪在大雨中拯救的遙控小車,只在影片開頭出現(xiàn),之后再也沒有出現(xiàn)了,它去哪兒了?比如,在“胡迪牛仔秀”中,最受胡迪信賴的紅心馬也沒有出現(xiàn),它去哪兒了?再如,Gabby娃娃作為本片的大反派,只因為胡迪為她貢獻了自己的發(fā)聲器,而恢復了拉繩發(fā)聲玩偶功能,就性情大變,變成渴望被小孩垂憐的“傻白甜”了?
而影片的最后,胡迪終于下定決心,聽從自己的內(nèi)心,離開了主人邦妮,同心愛的牧羊女走在了一起。這段類似王子與公主從此幸??鞓返厣钤谝黄鸬耐捛楣?jié),真的就是《玩具》的大結局?也許,它還有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