旻夕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我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是因為葉夢深的一段深夜控訴。
“放手吧!真的放手吧!死了也別想著我了,這樣我就可以自己承擔自己了!我沒有想過要一直被你保護……我懷有的各種多彩的知識信息,只是想要安逸有趣地過好每個當下。我想要的是人格的重構、被恰當?shù)貙Υ?、精神的富足、安然踏實的陪伴,然后做點有意思的小事情,成為一個在大多數(shù)時候保持溫柔的人,不被你們一次次激活焦慮重新掉進旋渦?!?/p>
這是大學畢業(yè)一年后,她第一次出現(xiàn)在我的視線里。
我想起最后一次見她,是在學校對面的一間公寓樓里,與我同行的還有一個禿頂?shù)膶W院書記。
我曾經(jīng)講過葉夢深的故事,她是我的學姐,大二由于抑郁癥休學,之后加入了我們班。5月已經(jīng)泛起溽暑,葉夢深依舊裹著一件很厚的棉睡衣,出租房里彌漫著一股不好聞的味道,窗簾緊閉,房間昏暗無比,桌子上貼了很多便簽,上面寫滿了字。
她的病愈發(fā)嚴重了,顛倒的生物鐘令她白天陷入昏睡,夜晚跑去24小時營業(yè)的便利店找陌生人聊天。
書記撓了好幾遍腦門兒,才提到她延畢的事情,她安然接受,只是一再央求著讓我們多坐一會兒。
看到那段控訴,我才意識到她的父母是典型的“有毒父母”,遠程控制著她的人生,卻不給任何的陪伴。
“有毒父母”這個概念,是《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一書中提出來的。作者蘇珊將有毒的父母分為下面幾種:不稱職的父母、操控型的父母、酗酒型父母、身體虐待型父母、言語虐待型父母、性虐待型父母。
葉夢深的父母是標準的“操控型父母”,他們通過給予孩子金錢,過多地介入孩子的生活,達到依存于孩子的目的。
阿梓是我初中時候認識的一個網(wǎng)友,他眉清目秀、學習優(yōu)異,剛接觸時他給我的感覺很有教養(yǎng)。隨著慢慢深入了解,也許是隔了網(wǎng)絡這道屏障,他開始在我面前暴露真實的自己。
每當他情緒崩潰的時候,就會惡狠狠地咒罵他的父親:“都怪這個男人骯臟的血液,才使我有這么多缺點?!?/p>
阿梓的父母很早便離異了,他的父親沒有承擔過任何責任,只有需要在相親對象面前裝出好父親形象時,才會把阿梓叫去。這使他感覺不到任何父愛,只有生活與心理的重壓,他的心里一直很缺愛,對生活變得越來越悲觀。
阿梓已經(jīng)在我的QQ列表里消失了近十年,如果再遇到他,我不會再一味地勸他妥協(xié),而是鼓勵他卸下一直承擔的責任,把它們還給有毒父母。讓他做一回“大逆不道”的孩子,直接與父母對峙,控訴他們的失職,不再背負父母的過錯,講出自己內心的傷痛,為自己與父母的關系設置邊界。
“我知道我以后一定可以的,我只是慢一點兒而已,但我從沒放棄過向前走!”我想把葉夢深的話送給每一個被原生家庭毒害的小孩兒,要不斷成長,做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