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權蓉
權蓉,女,現(xiàn)居呼和浩特,擅長寫短篇故事,文筆清麗秀美,構思別致,有多篇文字見于各類刊物。
日子么,就要自得其樂。像蚯蚓給自個兒截成九段,湊兩桌打麻將的,還有一個端茶倒水的。
01
錢穆先生說四川多霧,所以川人浪漫而愛冥想。他說的是司馬相如,但擋不住我要往自己身上帶一帶。沒辦法,我這種地域虛榮,總在某些時候喜歡冒個小尖。
因為自己是真的從霧里穿梭長大的——那時霧只是霧,還沒有和霾一起成雙入對。
去上學,在山路上,聽到前面有人聲,卻看不見人。若等著的話,就同路結伴去,如果前面的人不等著,就這樣遙著聽聲,一路對答著走到學校。
在現(xiàn)代通稱,能見度低。若讓秦觀來形容,則叫“霧失樓臺”。
02
那時最得我們歡心的是電視劇里隨霧出場的那些大俠美女。每一個人物亮相,都是從濃霧里出來的,特別是精怪型的白素貞、小倩她們。
暑假的午后,我們披著毯子扮演古裝人物出場,效果怎么也出不來,最后就歸結到我們沒有那出場時的大霧。然后就到了吵架時間,有的說霧是燒開水冒出的水汽,有的是說是熏肉一樣用濕的樹枝子捂出來的,有的說是拿口袋裝了霧到要用時就放出來。
眾說紛紜,誰也說不服誰,氣鼓鼓地散了,下次一扮,又開始爭辯。
03
霧罩著,越往冬天里走,越是霧大,要等太陽完全破霧出來得到中午。有時太陽搏斗失敗,直接就隱去了,陰沉一天,老覺得頭上低低地蓋個蓋子,讓人壓抑。
柳宗元有“蜀犬吠日”,說四川盆地空氣潮濕,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環(huán)繞,中間平原的水汽不易散開,那里的狗不常見太陽,看到太陽后就覺得奇怪,拿它來比喻少見多怪。
在我看來,那狗叫多半是因為出太陽高興的。
04
你看平素的雨多,好不容易不落雨了,霧又層層疊疊的,一下太陽的萬丈光芒甩開,在晴天白日里的陽光下撒歡,可不美得又叫又跳。
別說狗了,就說現(xiàn)在的人,遇著個大晴天,在老家待著的朋友們那朋友圈里拍的曬的說太陽的次數(shù)就憑空多出許多。這和在呼和浩特,常日不見雨水,突然雨水降臨,朋友圈里就是一片曬水的一樣。
每每眼見著南邊的曬太陽,北邊的曬雨水,倒也頗覺意趣。
05
霧是潮的,在霧里穿行,走得久了,發(fā)梢、眉間就有聚集的水汽,衣服上也裹了層涼。
小時候學“沾衣欲濕杏花雨”,就覺得“雨”會不會是霧,因為再細的雨一來,稍走上一走就沾濕了,只有薄霧,才做得到“欲濕”。不過人家不似我這般野外走太久,就橋東橋西的,也沒多遠,再者,“杏花雨”可比“杏花霧”靈透得多。
那時老師站在教室門口迎接每一個潮乎乎的小孩,都心疼地說: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06
及至我長大,每次離開家,一早走時,十次有八次便是在霧里消失身影。坐的車在山間的云霧里上下攀爬下移,走過一座山又一座山,經過一條河又一條河。走出很遠很遠,回望卻只是眼前能見的這一小片山巔樹影。
離開時有霧送我,一次一次。
回歸時有霧迎我,亦一次一次。
沒有在傍晚前趕到家,卻趕到夜霧起來,在混沌中前路如失,但心里深知,家在夜霧里的某處,并不遙遠。
07
有年秋天開車去水長城,走得晚,晚上一點多還在路上。一拐彎,眼見著夜霧漫起來,兩旁刷齊的大白的行道樹和路旁黃紅色的矮樹滿滿在視野里一幀一幀隱去。同行的人喜憂參半,說這霧若開了,就是絕好的晴天,若散不開……
第二天爬到長城上,大霧,果然無緣得見蜿蜒的奇?zhèn)?,只站在青云之端,做個修仙的模樣。沒轍,乘風能歸去,乘霧就只剩迷途。
08
長大后,去見別處的名山大川,好多次,都是伴著霧行進。白云山、綿山、五臺山……有時霧散了能遠見云海,有時一直茫茫一片,見不到真章。
但霧中高看排第一的,卻是小時候的夏天。一早跟在爺爺身后去屋后的山頂上撿星星石,太陽還沒完全跳出來,山下云遮霧罩,看不太清,只有雞鳴,聲音清亮。遠山更在霧的夢中,像仙境。一切等我去開啟似的。
09
難怪錢穆先生說川人浪漫而愛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