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偉
真正的寫作活動必須面臨著作者、讀者、目的、話題、文體和表達等交際語境要素。作者揣摩具體語境要素,設想讀者的閱讀需求和已有知識儲備,根據寫作目的選擇具體話題,并對文章的結構、體式和語言等進行恰當安排。這一出發(fā)點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不謀而合,復雜的寫作活動與“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和“文化理解與傳承”緊密相連。簡言之,教師在寫作課堂中關照“寫作任務語境”就是在尋找學生寫作這一必要能力的生長點。筆者以統(tǒng)編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寫作實踐的第三項為例(如下),明晰潛在的交際語境寫作要素,開拓寫作空間,激活寫作思路,明確寫作目標,豐富寫作內容,彌補寫作經驗,優(yōu)化寫作細節(jié)。
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煩惱,煩惱后面也許有一段小故事。以《我的煩惱》為題,寫一篇作文。注意抒發(fā)自己的真情實感。不少于500字。
虛擬性和練習性是學生寫作的特質,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寫作活動中找準角色定位,帶著較強的讀者意識,關心讀者的需求,將內心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學會在虛擬場景中與虛擬人物對話。學生除了學生身份之外,在父母面前是孝順、貼心的兒女,在朋友面前是“心有靈犀一點通”的知己,還有可能是顧客、游客、志愿者等。運用到習作《我的煩惱》的指導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明確煩惱來源于哪一角色?蕓蕓眾生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煩惱,煩惱的具體呈現方式隨著角色的變化而變化。學生有學習壓力的煩惱,子女有不理解父母的煩惱,朋友有生死離別或彼此不信任的煩惱……學生的寫作意圖、人生閱歷和藝術觀念都直接影響著最終語篇的塑造。在寫作課堂引導學生關照“作者”這一交際語境要素,可使學生在角色定位中擁有合宜的自我觀,在“讀者意識”下透過選擇、分析和運用新知,探尋個人生命意義,不斷力求自我精進,樹立追求至善和幸福人生的理想目標。
朱自清、夏丏尊等人都曾強調寫作中的“擬想讀者”,應考慮讀者的心理需要和知識背景,實現語篇的交際功用價值。在《我的煩惱》中,學生面對的讀者不止是教師一人,也可以是同學和父母。對于“讀者”這一交際語境要素的滲透,教師可立足于寫作教學后的積極完善,將作文批改方式多元化,從而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動態(tài),培育學生規(guī)劃執(zhí)行的核心能力。教師的全批全改將讀者定為教師,而學生自評和同學互評將讀者分別設置為作者本人和同班同學,此時教師適時給出寫作任務檢查清單輔助學生修改:1.《我的煩惱》中表達目的明確嗎?2.你能讀出《我的煩惱》中預設的讀者嗎?3.這篇作文敘述的故事表達得清楚嗎?4.文章的開頭、結尾吸引你嗎?5.句子之間推進得合乎邏輯嗎?6.你覺得哪個細節(jié)有待優(yōu)化,能給出意見嗎?帶著“讀者意識”行文,鍛煉了學生擬定計劃和實作的能力,并以活躍的思維方式思考當下日常生活情境。
寫作目的對語篇內容、素材、文體和表現手法的選擇具有至關重要的導向、選擇和塑造作用。學生寫作的交際目的應摒棄應試的功利色彩,或傳達信息,或分享經驗,或審美抒情等。寫作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學生的真實生活應用與生命成長本身”,與此相對應的寫作交際意圖可以是“展現真實生活圖景與反映生命成長歷程”。學生在《我的煩惱》中應著力呈現生活中令自己煩惱不堪的事件、圖畫與場景,通過語篇交際的雙向途徑,表達情感以獲取對方的共鳴與回應,最終獲得情感創(chuàng)傷的治愈和友善的人際情懷。具體而言,有學生在表現自由生活與學習生活不能兼得的煩惱時,在理解老師、父母以及社會環(huán)境的情景下,發(fā)出對美好自由的強烈吶喊,并以靈動的思維和細膩的情感在眾多習作中脫穎而出。在寫作活動中明確一定的寫作目的,有利于學生形成理解他人感受、樂于與人互動的素養(yǎng),有利于具備利他與合群的知能與態(tài)度,有利于培育包容異己、溝通協(xié)調及團隊合作的思想。
寫作教學要填補“學生現有經驗”和“這次寫作任務所需經驗”兩者之間的落差,引導學生選擇話題就在填補其中的溝壑。創(chuàng)設的師生對話場域應選擇學生熟悉的領域,遵循 “自由樣例效應”。“頭腦風暴法”是寫作策略教學中最為典范的方法,它指讓學生就“煩惱”這一詞匯進行無邊無際、天馬行空的想象,思維從不同層面、維度和方向進行散發(fā)性旋轉,盡可能多地將與“煩惱”相關的信息記錄下來?!熬\八極、心游萬仞”之后,緊密圍繞“煩惱”一詞對筆下散亂的文字進行分類、篩選、提煉和萃取。有同學在利用此方法之后,在草稿紙上留下:1.媽媽的嘮叨讓我的青春歲月平添了不少煩惱。2.我理解媽媽,但我也想要自由。面對這兩句話,該同學習作的主要內容得以明確,文章主題自發(fā)生成。合理設置對話場域有利于學生在尊重欣賞多元文化時,堅定自我文化價值,采取健康向上的文化價值取向。
王榮生說我國中小學語文課沒有寫作教學,因為作文文體并非是所有文章的存在形態(tài),并稱學生習作為“小文人語篇”。交際語境視域下的寫作呼喚真實文體,不囿于作文文體和教學文體的一隅。就《我的煩惱》而言,學生可以利用散文的形式借媽媽的嘮叨和繁重的學業(yè)抒發(fā)一己之情,沉浸在個人感情世界里;可以借助小說文體,渲染環(huán)境,塑造形象,沿情節(jié)之波,討“煩惱”之源,達發(fā)人深省的效果;可以用日記體記錄私人生活的點點滴滴,平淡的歲月有著平淡的煩惱,花季年華有著“不與外人道也”的秘密;也可以以信件的形式,向遠方朋友傾吐自己內心封存已久的煩心事,以求得到對方的安慰與勸勉;還可以采取新聞稿的方式,高調張揚個性,客觀陳述現實環(huán)境中的諸多不如人意的事件,控訴不良行徑,譴責罪惡淵源……不同文體有不同的特質,不同的認知圖式呈現出不同的溝通表達和藝術效果。
不同的交際意圖,賦予語篇不同的功能,不同的交際意圖和語篇功能又決定著語言使用的不同美學風格?;诮浑H語境的中學寫作教學承擔著使學生初步具備運用文字傳情達意的能力的任務。散文體的《我的煩惱》,筆觸柔美雋麗,淡淡的煩惱呼之欲出、縈繞不絕;小說體的《我的煩惱》以融崎嶇于平淡,迂回的情節(jié)展現出雅致端麗的文風;日記體的《我的煩惱》內斂含蓄,情感沉潛幽微,情理朦朧深邃;信件體的《我的煩惱》舒緩自然、連貫得體,清新明麗,口吻親人;新聞體的《我的煩惱》,語言準確簡潔,不虛美不隱惡,情到深處自然濃。語篇表達要感情真摯,正如“追求真誠,把心掏給讀者”這是巴金創(chuàng)作生涯一貫恪守的準則;語篇表達要展現人性溫暖純善的一面,心懷悲憫。
images/BZ_36_224_1862_2035_2315.png
以上是習作《我的煩惱》的寫作語境要素分析圖,從作者、讀者、目的、話題、文體和表達這六個要素出發(fā),喚醒記憶中的相關信息,每個交際語境要素都有無數不同的選擇,構成說不盡的語篇形式。目前作文命題中的“文體不限,選材不限”呼喚的是上述“10000種想法和1種寫法”的關聯選擇。10000在于激活思維,開拓空間,積累語料,而1在于具體語境下的“表達和呈現”(生成文本),著眼于內容、結構和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通俗地說,交際語境寫作要素下的寫作課堂讓學生有了10000種寫作的可能,而學生選擇了最有趣、最便捷、最容易上手的1種。綜上所述,關照“寫作任務語境”的寫作教學策略是科學有效的,能夠創(chuàng)生出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等多個方面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