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伊緋
在《魯迅日記》中,90年前的那個夏天,1929年的夏天似乎特別酷熱難耐,從6月到8月,屢屢出現(xiàn)出門吃冰消暑的記錄。如“6月15日,夜同方仁、廣平出街飲冰酪”,“6月26日,途經(jīng)北冰洋冰店飲刨冰而歸”,“7月19日,同雪峰、柔石、真吾、賢楨及廣平出街飲冰”,“7月25日,在北冰洋冰店飲刨冰而歸”,“8月2日,歸途飲冰”。
眾所周知,《魯迅日記》簡短無比,惜墨如金,重要的人事往來、購書賬、經(jīng)濟收支是其主要記錄內(nèi)容,也統(tǒng)統(tǒng)只是一筆帶過。而將多次出門吃冰消暑之事也記入日記,這在魯迅1929年之前的日記中是沒有的。這一方面說明,1929年的夏天確實熱不可耐,另一方面也說明,當(dāng)時的冷飲冰品的確讓魯迅很感興趣。冰酪與刨冰,這兩種消暑冰品,在向以嚴苛著稱的魯迅筆下,留下了記錄,實在是頗為難得的。
單單聽“冰酪”之名,會聯(lián)想到這大約是類似冰淇淋的冰品,其中摻入乳制品較多,奶味較重,口感細膩。魯迅在日記中不將其記為“冰淇淋”或者“冰激凌”的名目,恐怕還是別有所指的。因為查閱同時代文人日記中,1930年代左右身居北平的胡適,任教南京的吳梅等,他們的日記中都出現(xiàn)過吃“冰淇淋”或“冰激凌”的記錄。應(yīng)當(dāng)說,冰淇淋這樣的冰品,對于當(dāng)時諸如上海、北平、南京這樣的大都會而言,早已流行,并不陌生。魯迅筆下的“冰酪”,應(yīng)當(dāng)是區(qū)別于“冰淇淋”的另一種冰品。
實際上,民國時代的冰酪,可能仍是一種刨冰。就拿曾在北平流行過的“雪花酪”來說,有的地方就徑直稱為“刨冰”。其做法是用帶手搖鉆的刨床,把冰塊卡在圓盤上的卡頭上,圓盤上有口子,口子上有長片的刨刀,用手一搖,冰被削成碎花,如同雪花一樣,散落在下面的盤子里或小碗里,再在上面澆一些各色的調(diào)味汁。調(diào)味汁品種繁多,有各類水果汁、糖漿、乳漿,當(dāng)然,也可能代之各類廉價的色素、香精、糖精勾調(diào)的漿汁,這完全是因人而異、豐儉由人的。魯迅時在上海,個人收入不菲,估計所入的乃是較為講究的冷飲店,一杯加乳漿的刨冰,他稱之為“冰酪”,可能也會勾起他早年寓居北平時的記憶。
刨冰,不但是魯迅頗為青睞的消暑冰品,即使今日,人們對其也相當(dāng)熟悉與喜愛。顧名思義,刨冰就是將冰塊作為材料,像刨木料那樣,刨成冰屑、冰渣、冰沙等極微小的冰粒。之后,將其混合果汁或乳漿,用吸管來吃,感覺像是喝飲料(所以魯迅稱之為“飲冰”),口感極豐富,微小的冰粒在既融非融之間,給酷暑中的人們帶來極大的享受。
刨冰在中國歷史悠久,可追溯至唐宋時代。特別是在宋代,皇家和民間都有大量的冰雪從冰窖中拿出來供給使用,民間的冰雪買賣更是活躍,這當(dāng)然就促進了冰食的發(fā)展和普及。唐宋人把冰雪直接入口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冰雪化成的涼水,即冷飲;一種是敲成小塊的冰塊或未化的雪,這就是冰食了,也就相當(dāng)于今天的刨冰。在宋代,用冰雪制成的冷飲已相當(dāng)普遍,至少在京城官宦人家中是比較流行的?!端问贰ざY志》中有記載,“仆射、御史大夫、中丞、節(jié)度、留后、觀察、內(nèi)客省使、權(quán)知開封府”,這一級別的重臣,四時八節(jié),皇帝都要有些特別的賞賜,其中,伏日這一天,要賞賜“蜜沙冰”。推測起來,“蜜沙冰”,就是澆上蜜、放上豆沙的冰,也就是刨冰。此外,更有一種“乳糖真雪”,將碎冰之上灑上煉乳,簡直就是古典版“冰淇淋”。
1929年的上海之夏,魯迅明確地記錄在“北冰洋冰店”吃刨冰兩次(不知與如今尚存的“北冰洋”汽水品牌是否有關(guān)聯(lián));1930年7月,還有一次在一家名為“雪宮”的冷飲店吃刨冰的記錄。別的“飲冰”記錄則過于簡略,無從得知是入冷飲店還是就在街邊攤吃冰。
顯而易見,魯迅是相當(dāng)青睞“刨冰”這種中國古已有之的傳統(tǒng)冰品的,他曾多次與親友一道,在酷暑中飲冰消乏,其樂融融。雖然因工作繁忙,魯迅未能將這舌尖上的美味兒付諸更多的筆墨,卻仍在日記中留下了蛛絲馬跡,90年后的讀者只要細心品味,不難從中覓獲清涼。
應(yīng)當(dāng)說,遷居上海的魯迅,在大都市中吃冰消暑,無論是進高檔的冷飲店,吃國外進口的品牌冰品,還是隨意就近在街邊攤解饞,吃純手工冰品,都不會存在太大的食品安全問題。而那些還留在北平的魯迅親友,則不免要為吃到肚里的冰品衛(wèi)生狀況有所擔(dān)心了。
1930年6月23日的北平《世界日報》,有一篇《漫談清涼飲料》的報道中這樣寫道:“供飲料的冰,在上海、天津、漢口、香港等地,完全是用人工造成的,冰質(zhì)非常純潔。唯有北平市面,日常食用的,多半是天然冰!在冬天,一般水塘里、水溝里,結(jié)成了堅厚的冰,到處去敲打,不管里面,有沒有屎尿,有沒有臟水,及其他亂七八糟的污穢雜質(zhì),一律搬到冰窖里,埋藏起來。到了暑天,便開挖起來,賣給人家食用。至于能否妨礙衛(wèi)生,一律在所不顧?!?/p>
試想,這樣的過了一冬的天然冰塊,無論是加入到什么樣的冰品中,吃到肚里,恐怕總免不了要稀里嘩拉、一瀉千里的吧。除了天然冰塊,奶制品本身也存在衛(wèi)生問題。報道中還明確提到,稱在北平“有些賣冰淇淋、雪花酪的,往往到牛奶坊去買些殘余腐化的,和到飲料里面。至于能否妨礙衛(wèi)生,一律在所不顧……結(jié)果往往發(fā)生疾病” 。
好在兩年后,北平協(xié)和醫(yī)院的榮獨山大夫等,發(fā)明了紙盒冰淇淋。其創(chuàng)制的初衷,主要還是從專業(yè)角度考慮,保證食品衛(wèi)生安全。1932年六七月間,北平的夏季,因為有了紙盒冰淇淋的問世,人們又多了一份涼爽愜意又衛(wèi)生可靠的消暑美味。而此時的魯迅,依舊在上?!帮嫳摇?,還有一天“大熱,下午買啤灑、汽水廿四瓶”,可謂豪飲解暑,樂在其中。只是不知道,除了刨冰、冰酪、啤酒、汽水之外,魯迅在上??稍€吃到過紙盒冰淇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