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穎穎,田寶睿,李冠貞,王傳璽
(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山東 濟南250021)
原發(fā)性肝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死亡率在惡性腫瘤中居第2位[1]。臨床中許多患者在確診后,病情已經進至中后期,錯過了手術機遇,經導管動脈栓塞化療(TACE)為現(xiàn)階段治療錯過手術時機的肝癌患者的關鍵治療方式。然而,其治療效果仍不佳。目前,中醫(yī)藥廣泛應用于肝癌的防治,并凸顯出較優(yōu)的治療成效。本研究選取114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探究小柴胡湯聯(lián)合TACE治療原發(fā)性肝癌的臨床價值及效果?,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3月至2018年8月山東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收治的114例原發(fā)性肝癌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57例。對照組男38例,女19例;年齡50~72歲,平均(61±13.19)歲;腫瘤直徑<5 cm 11例,5~10 cm 32例,>10 cm 14例;病灶總量單一49例,多于兩個8例。研究組男39例,女18例;年齡51~73歲,平均(62±14.79)歲;腫瘤直徑<5 cm 9例,5~10 cm 33例,>10 cm 15例;病灶總量單一48例,多于兩個9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核實及批準。
1.2 診斷標準 ①西醫(yī)診斷標準:通過腫瘤5項、超聲、CT等檢測確診;符合中國抗癌協(xié)會TACE肝癌專業(yè)委員會相關的診斷標準[2]。②中醫(yī)診斷標準:中醫(yī)辨證為肝郁氣滯、肝血瘀阻、脾氣虛、肝膽濕熱、肝腎陰虛等[3]。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患者與親屬知情同意,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嚴重肝腎、心臟等臟器性病變者;嚴重精神疾病者;嚴重傳染疾病者;有藥物過敏史者;中途退出此次研究者。
2.1 對照組 給予TACE治療。對患者施予改良型Seldinger技術,對右側股動脈進行穿刺,借用導絲把導管超選擇地送至肝左動脈或右動脈,緩慢滴注碘化油(上海旭東海普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31021603)80~100 mg、表阿霉素混懸劑(浙江海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183145)、鹽酸吡柔比星(深圳萬樂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30106)40~60 mg或羥喜樹堿(遠大醫(yī)藥黃石飛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4108)20~30 mg。當?shù)饣驮谀[瘤中沉積較多或是血流減緩,且產生血管鑄型時停止栓塞。手術結束后,給予患者營養(yǎng)支持。依據肝功能情況間隔1~2個月施予1次TACE。持續(xù)治療3個月。
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給予小柴胡湯。小柴胡湯組方:半夏10 g,柴胡15 g,炙甘草15 g,人參片15 g,山慈菇10 g,黃芩片10 g,白花蛇舌草15 g,白芍15 g,姜厚樸10 g,枳殼10 g。每日1劑,溫水煎煮,取汁300 m L,分早晚服用,持續(xù)服用3個月。
3.1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的血清甲胎蛋白(AFP)水平。
3.2 療效評定標準 完全緩解(CR):腫瘤全部消失,且連續(xù)多于4周;部分緩解(PR):腫瘤直徑減?。?0%,且持續(xù)多于4周,沒有產生新病灶;無變化(CN):腫瘤減小<50%或是增多<25%,且連續(xù)少于4周,沒有產生新病灶;進展(PD):腫瘤增多>25%或產生新病灶??傆行剩?PR+CR)/總例數(shù)×100%。
3.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4 結果
(1)ATF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ATF水平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ATF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比較(ng/mL,±s)
表1 兩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治療前后血清甲胎蛋白水平比較(ng/mL,±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57 483.98±207.89 427.83±198.22△▲對照組 57 483.87±235.76 436.46±214.54△
(2)治療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原發(fā)性肝癌患者治療療效比較(例)
肝癌主要包括原發(fā)性與繼發(fā)性兩大類,原發(fā)性肝癌為十分普遍的惡性腫瘤,大多發(fā)生于肝臟的上皮組織或間葉組織等。原發(fā)性肝癌患病率較高,給患者生命帶來較大威脅[4]。目前,臨床大多借助TACE治療原發(fā)性肝癌患者,具備創(chuàng)傷較小、針對性較大等特征。然而,TACE也會引發(fā)許多不良反應,如降低免疫功能、產生各類消化系統(tǒng)反應等。
原發(fā)性肝癌屬中醫(yī)“肝積”“積聚”等范疇。其病因為濕熱毒侵,飲食失調,使?jié)駸醿壬?肝郁生火,從而脾不健運、痰濁瘀堵,濕、瘀、毒、熱等相互作用產生肝癌[5]。小柴胡湯出于《傷寒雜病論》,是治療少陽樞機失調的關鍵方。方中柴胡為君藥,配伍黃芩,從內至外,清除郁而難發(fā)之熱;半夏為臣藥,燥濕止嘔,配伍生姜、黃芩具有辛開苦降的功效。以上四藥升降共因,寒熱相間,清透積熱。加大棗、人參、甘草補益正氣、增強營衛(wèi)、助正祛邪。諸藥共用,具有辛開苦降、寒熱并用、疏通三焦、調節(jié)上下、疏暢氣機等功效?,F(xiàn)代藥理學研究指出,小柴胡湯中多味藥物具有抗腫瘤的功效,如黃芩具有抗氧化、護膽護肝、抗腫瘤等作用;人參可增強免疫力、消炎、抗腫瘤;半夏中的生物堿具有較廣泛的抗腫瘤功能[6]。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的治療療效及ATF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證實采用TACE聯(lián)合小柴胡湯治療肝癌患者,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值得臨床推廣與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