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 榮
閩山、閩水、閩人的文化特質(zhì)造就了閩江石文化。作為文化符號出現(xiàn)的閩江石,第一次是在宋朝的《云林石譜》中。書中描述的“建州石”和“南劍石”便是產(chǎn)自閩江流域的硯石。程門立雪的楊時(龜山先生)所用的“龜山硯”就是“將樂石”中龍池硯的精品。明代《素園石譜》中也有關于福建省將樂縣石帆山的記載。
中國傳統(tǒng)繪畫是擬太虛之體貌、師造化之神韻。閩江圖紋石中的“五朵金花”:紫云石、金紋石、蠟石、梅花石、水墨石,就分別折射出敦煌壁畫、金碧山水、青綠山水、金石拓片、水墨山水的五種繪畫特點,其中紫云石、金紋石、黃蠟石的畫面以青、綠、紅、紫的深淺顏色暈染出圖紋像理,屬于丹青設色的范疇。梅花石、水墨石以“黑白綹”混出筆墨寫意般的物象情景,屬于水墨寫意的范疇。閩江圖紋石的五朵金花,讓我們有幸在閩江的山水中找到丹青水墨的自然涅槃,它所呈現(xiàn)的丹青水墨特點儼然是一部中國繪畫千年衍進的美術史。
敦煌壁畫般的閩江紫云石:分布在朱子的誕生地尤溪河,疏密有致的紫、黃兩色相互暈染,如染天香、如沁國色,富貴而華美。青紫和黃綠的交相映襯,空靈流轉(zhuǎn)、凹凸出壁。行云流水般的紋縷相間并行,流布于整個石體表面,呈藕斷絲連狀。紋綹漸變過程中,又如云錦織造的正暈與反暈,花團錦簇、雙鉤填彩。行云流水紋、高古游絲紋在折帶翻轉(zhuǎn)中參差互用,營造出姹紫嫣紅、蝶羽繽紛、氣韻流動的遷想妙得。
金碧箔畫般的閩江金紋石:分布在延平、建甌、建陽、順昌、及沙溪河段。脫胎于“金碧山水”,閩江金紋石的畫面以青綠為底,泥金勾勒出的金紋圖樣回風流雪般包裹于石面,具有勾勒描摹般的視覺效果,紋線在點、曳、斫、拂間時見斑駁缺落。陰爻、陽爻—般的紋綹勾旋交錯,如墨筆的提、按、頓、挫,氣脈相連的畫面輪廓在輕重徐疾的筆意行走間漸合成象,筆才一二、象已應焉。明亮的金色紋綹配以青綠色的底面,這種冷色下沉、暖色上浮的視覺漂移感翩若驚鴻、矯若游龍。
金石拓片般的閩江梅花璧:分布在閩江源建寧,畫面似碑文石刻拓印出的黑白印象。它是“金石氣味”的凝華,其石面一青二白、古意蒼然。潑墨飛白取氣,破墨暈白取韻,閩江梅花璧的畫面在積墨般的黑亮中突出了空間的廣度與深度,把白的氣韻美用墨的凝重方式加以呈現(xiàn),好似墨團之中筆墨飛白的放大與升華。如水墨潑灑般暈散凝結的“破墨花”極具古篆籀中疏密穿插的筆墨特點,重構了“似與不似”的意象美。梅的骨氣、雪的高潔渾然一體、幻化空靈。
題名:【胸有成竹】
石種:九龍璧
規(guī)格:22cm×28cm×11cm
收藏:將樂縣·謝華榮
題名:【守候】
石種:九龍璧
規(guī)格:22cm×14cm×7cm
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找準主攻方向,持之以恒,久久為功,扎實推進普惠金融新舉措落地生根。有效提升了邊遠地區(qū)居民、低收入群體和小微企業(yè)公平地獲得金融服務的機會,保障了金融消費者的權益。
收藏:將樂縣·謝華榮
水墨情趣般的閩江水墨石(閩江璧或九龍璧畫面石):分布在將樂、永安、大田,它在沉積變質(zhì)角礫巖中獨領水墨風騷,璧面介于陶面與瓷面之間得質(zhì)感,墨綠黛青的釉華(水流漆包漿)與乳白鈣華(節(jié)理包裹)的橫面,相生相間,使整個璧面呈現(xiàn)出黑白、陰陽相間的紋路,這些黑白紋絡稱之為“綹”,疏密濃淡的黑白紋綹相互交融,宛若水墨在宣紙上留下的靈思與妙想。
閩江的水無疑似絕妙的筆,在閩江石上留下了水墨的詩意、丹青的國色、黑白的天書。暈染與留白是閩江水墨石的靈魂;墨白紋綹幻化而成的“琴弦描”是閩江水墨石得神來之筆;畫面上若即若離的“朦朧霧氣” 是閩江山水的精神。自唐以來,文人畫出現(xiàn)了以素墨為骨架,輔之以空靈的留白,并以皴染暈墨為特色的南派畫風,而閩江的水墨石卻鬼使神差般契合了這些特點。黑綹、白綹渾然一體,構建出的黑白映像奇跡般地把水墨畫的空靈韻昧逼真地烙印在溫潤如玉的閩江水墨石上,充滿了詩情畫意。
題名:【雪猴】
石種:九龍璧
規(guī)格:20cm×15cm×6cm
收藏:將樂縣·余生旺
題名:【悟】
石種:九龍璧
規(guī)格:26cm×30cm×10cm
收藏:將樂縣·陳志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