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泓,張海鵬,張志良
(渤海石油裝備(天津)新世紀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天津 300280)
隨著油田的開發(fā),油井在生產(chǎn)過程中都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如地層壓力變化套管損壞、部分腐蝕、氣錐、水錐等,都會造成產(chǎn)量下降或停產(chǎn)。為了提高油井采油壽命、提高石油產(chǎn)量,大多數(shù)情況下采用二次完井的方法,比較經(jīng)濟實惠。但實踐證明,大修側鉆是充分利用現(xiàn)有條件,不用鉆一口新井,還可以進入油藏未開發(fā)部分的最佳措施[1]。取出油層套管、在裸眼井段側鉆是這項工藝中關鍵的技術。
目前,國內油氣井大修取套時,首先采用機械式內割刀是從井下管柱內部切割拔出上部自由段套管,然后下套銑管套銑落魚套管(100200)m后起鉆,再下入機械式外割刀,從井下落魚套管柱外部切割拔出上部套銑過的套管。
機械式內割刀是從井下管柱內部切割管子的工具,它是靠本體上的摩擦塊與套管內壁的摩擦力,在鉆柱正轉時,推動卡瓦上行達到座卡錨定的目的,然后以(12~24)r/min的轉速正轉,每次(1~2)mm的下放量進行切割,根據(jù)轉盤扭矩大小判斷割斷后,上提解除錨定狀態(tài)。此類工具存在一些不足:①當套管有油污時坐卡成功率不高;②對司鉆操作要求高,每次只允許下鉆(1~2)mm,下放過小則不能形成切削力,但過多會損壞刀具;③整個過程完全靠刀具切削套管,對刀具的材料要求較高;④完成作業(yè)過程中容易卡鉆,造成二次事故;⑤根據(jù)扭矩大小判斷是否割斷套管,難免會發(fā)生誤判。
機械式外割刀為不可退式,靠卡緊套頂住落魚臺肩后,上提鉆柱提供刀具的進刀力,旋轉工具時進行切割套管。由于是外割套管,工作時必須與套銑筒相接,套銑筒體積龐大,并且均為細扣聯(lián)接,起下鉆不方便。機械式外割刀的切割位置,受套管接箍的限制,進刀力由司鉆上提鉆柱提供,其大小很難控制,過大會破壞刀具,過小將不能進行切削作業(yè)。由于其結構為不可退式,一旦套管沒被割斷,只能采用破壞工具的方式起鉆。
為進一步縮短取套作業(yè)時間、降低生產(chǎn)成本,研究開發(fā)新的切割、套銑工具及配套的工藝技術是急需解決的技術難題。
套銑、切割、打撈一體化鉆井工藝技術所用的工具主要有TG140水力式內割刀和TL206套割離合器。
TG140水力式內割刀是一種靠液壓推動的切割工具,主要用于油、氣、水井大修施工取換140套管,是井下套管柱內部切割套管的專用工具。在打撈井下被卡落魚套管時,與TL206套割離合器及套銑管組合使用,可在一次下鉆過程中完成落魚套管的套銑、切割、打撈。
TG140水力式內割刀主要由上接頭、溢流閥總成、活塞總成、彈簧、剪銷、本體及刀片總成等部分組成(圖1)。其工作原理:在工具下至切割位置時,向鉆柱內投球,剎死剎把,啟動轉盤,并向鉆柱內泵入鉆井液。溢流閥關閉,節(jié)流鉆井液,活塞下移剪斷剪銷,推動刀片向外伸出并切割套管。割斷套管后,活塞靠彈簧力推動而復位,上提鉆柱,刀片收縮到本體內,起鉆可起出割刀。在需要切割、打撈落魚套管時,割刀內不裝大彈簧,割斷套管后,靠活塞桿鎖死刀具,卡住割點上部套管,起鉆時即可被撈出。
圖1 TG140水力式內割刀結構
TL206套割離合器是套銑、切割、打撈一體化鉆井工藝技術中的重要工具之一,與TG140水力式內割刀及套銑管配套使用。主要作用是:在實施套銑、切割、打撈一體化工藝時,上接127鉆桿柱,下接203套銑管柱及73鉆桿柱。在套銑作業(yè)時,套割離合器處于打開狀態(tài),下部的套銑管柱旋轉,而73鉆桿及內割刀不轉,從而有效防止73鉆桿及內割刀被甩掉。在需要進行切割作業(yè)時,靠液壓原理使套割離合器閉合,驅動內割刀切割套管。
TL206套割離合器結構如圖2所示,主要由上接頭、活塞缸體、徑向軸承、剪銷、心軸、本體、離合器活塞總成、止推軸承、下接頭等部分組成。其工作原理是:活塞缸體由螺釘與心軸相聯(lián)接,工作過程中隨心軸一起運動,形成密閉的活塞壓力腔。在套銑作業(yè)時,離合器活塞總成中心的上離合瓣通過剪釘和花鍵副與心軸聯(lián)接,處于打開狀態(tài),此時,心軸不隨本體旋轉。需要進行切割作業(yè)時,鉆柱內投球節(jié)流,靠壓差作用剪斷剪釘,使離合器活塞總成接合,心軸隨本體一起旋轉,驅動73鉆桿柱及內割刀,進行套管內割作業(yè)。
圖2 TL206套割離合器
(1)首先測定卡點確定自由段套管的長度,內割提取自由段套管。
(2)若卡點在技術套管內應盡量選用長筒套銑管。依據(jù)油井直徑、被卡套管尺寸及井壁穩(wěn)定性、裸眼長度及鉆井液性能等井下情況,選擇合適的套銑管。
(3)套銑管的質量要嚴格把控,避免二次事故發(fā)生。
(4)套銑管入井前,檢查所有相關機動設備,電氣設備,儀表參數(shù)。
(5)對落魚上部井眼,首先用與鉆進相同尺寸的鉆頭通井,當暢通無阻時,方可進行套銑作業(yè)。
(6)當井漏嚴重時,必須先堵漏,才能繼續(xù)進行套銑作業(yè),施工作業(yè)前制定出相應的防漏、防塌和防噴措施。
(7)根據(jù)地層的軟硬情況及被磨銑套管的材料,形狀,選擇合適的銑鞋。
(8)嚴格檢查套割離合器及內割刀,下井前做井口試驗,并記錄泵壓及排量參數(shù)。
(9)繪制下井工具簡圖,測量套銑管外徑、內徑和長度尺寸,并做好記錄。
(1)套銑管連接作業(yè)時,保持螺紋清潔,并涂套管螺紋密封脂。
(2)銑管下鉆遇阻時,禁止用套銑管劃眼。
(3)當套銑井深較深時,下套銑管要分段循環(huán)鉆井液。不能一次下到魚頂位置,以免卡套銑管、開泵困難或憋漏地層。
(4)控制下鉆速度,并有專人觀察環(huán)形空間鉆井液上返情況。發(fā)現(xiàn)因井漏環(huán)空不返鉆井液時,應立即起鉆3~5柱,且邊起邊灌鉆井液,確認井下無漏失情況,才能繼續(xù)下鉆。
(5)施工作業(yè)必須精心操作,下鉆至魚頂時,開泵循環(huán),將魚頂沖洗干凈,慢慢正轉下放,遇阻時輕輕慢拔使銑鞋套進魚頂。當套不進魚時,應起鉆。禁止采取硬銑的方法,使魚頂破壞或銑鞋及割刀損壞,導致處理復雜化。
(6)套銑參數(shù)選擇應根據(jù)現(xiàn)場實際情況以憋跳小、鉆速快、井下安全為佳。鉆壓(20~70)kN,排量(20~30)L/s,轉速(40~60)r/min。
(7)套銑作業(yè)時,每套銑(3~5)m,要上提套銑管活動一次但不要提出魚頂,套銑鞋沒有離開套銑位置時不能停泵。
(8)套銑管入井后應連續(xù)作業(yè)。當不能進行套銑作業(yè)時,應立即上提鉆具(1~2)m,投球切割已解卡的套管柱。其切割參數(shù)為:排量(7~9)L/s;轉速(40~60)r/min。
(9)每次套銑切割結束,應立即起鉆,盡量減少套銑管在井下的停留時間,要加強活動鉆具,防止卡套銑管柱。
(10)起鉆后,落魚隨套銑管一同起出。如果起出套銑管及落魚套管時,卡死套銑管座在井口,則應首先起出73鉆桿及落魚套管,然后再起出套銑管。
該工藝現(xiàn)場試驗應用4口井,取出落余套管1620 m,節(jié)約作業(yè)成本40余萬元人民幣。水力式套管切割、打撈工具的開發(fā),可在任意井深位置進行切割取套,避免了其他類型切割工具受套管接箍位置限制的問題。并且使操作過程變得簡單、方便,解決了高鋼級套管不容易切削的問題,切斷套管成功率達到95%以上。
對于套銑、切割,打撈一體化工藝技術的研究,國內外均無先例,它的推廣將使取套作業(yè)時間縮短,明顯降低作業(yè)成本,是一項推廣前景很好的工藝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