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述曉(威海市立醫(yī)院影像科 山東 威海 264200)
直腸癌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具有較為復雜的發(fā)病機制。在發(fā)病后患者會出現(xiàn)腹瀉,便秘,會陰部疼痛,血便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在診斷中使用CT檢測,具有較好的效果,并且無創(chuàng),可以重復進行。本文中選取40例我院在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治療的直腸癌的患者,均使用CT檢測,選取的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在手術后使用病理檢測,具體報道如下。
選取40例我院在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治療的直腸癌的患者,均使用CT檢測,選取的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在手術后使用病理檢測。其中,患者有女性9例,男性31例,平均年齡為54.9歲。本文檢測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選取的患者均需要使用CT檢測,在檢測前需要進行48小時中使用流食,并且在檢測前一天患者需要使用硫酸鎂50%,每天需要使用2000毫升的飲水量,需要檢測好當天的進食的情況。在檢測前需要進行生理鹽水的灌腸,在檢測前一個小時使用山莨菪堿10毫克,通過肌肉注射進行治療。在檢測過程中使用螺旋CT掃描儀,使用管電壓為120千伏,使用管電流300毫安,重建層厚0.625毫米,重建層間距0.625毫米。在檢測過程中患者處于臥側位,掃描患者的膈頂到恥骨的范圍。將歐乃派克作為對比劑,并進行30秒的動脈期注射,靜脈期的范圍為60秒到80秒。選取的患者均使用手術治療,在治療后使用病理檢測。
觀察手術前分期的CT檢測結果以及手術后病理檢測結果的情況。在腫瘤分級的情況中,T1期到T2期:患者的腸壁的外緣出現(xiàn)光滑,并能夠清晰的觀察到病變的腸壁脂肪間隙,在結節(jié)中沒有出現(xiàn)外突的情況。T3期:患者的病變的腸壁中的脂肪的間隙中會出現(xiàn)小斑片影,在CT檢測中出現(xiàn)高密度的情況,經過增強掃描,能夠發(fā)現(xiàn)突出的結節(jié)。T4期:患者經過CT增強掃描中可以發(fā)現(xiàn)腫瘤的邊界出現(xiàn)模糊的情況,并且腸管的脂肪間隙會發(fā)生病變的情況。
使用SPSS22.0軟件分析統(tǒng)計本文中出現(xiàn)的數據,其中手術前分期的CT檢測結果以及手術后病理檢測結果的情況為計數資料,實行卡方進行檢測。在P<0.05,差別較大。
經過檢測發(fā)現(xiàn),CT檢測中有40例患者發(fā)生直腸癌,檢出率為100.00%,其中T1期到T2期的與病理檢測符合率為50.00%,其中T3期與病理檢測符合率為70.00%,T4期檢測的與病理檢測符合率為67.50%,檢測的總的與病理檢測符合率為65.00%。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手術前分期的CT檢測結果以及手術后病理檢測結果的情況
直腸癌是一種在中老年群體中發(fā)病率比較高的疾病,其中男性患者的發(fā)病率高于女性患者,其中直腸中下段的發(fā)病率高于其他階段[2]。由于直腸癌在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在檢測出來后就已經中晚期了,延誤治療的最佳時期,導致患者生存率下降[3]。在治療中一般使用手術治療。在診斷中使用CT檢測,具有較高的檢出率,在臨床上應用比較廣泛,可以檢測出患者的腫瘤轉移以及腸道內腫瘤的生長的情況、位置等[4]。經過CT檢測,可以檢出腫瘤的形態(tài),大小以及周圍的組織的情況,從而為下一步的治療提供重要的依據。在檢測前需要進行48小時中使用流食,并且在檢測前一天患者需要使用硫酸鎂50%,每天需要使用2000毫升的飲水量,需要檢測好當天的進食的情況。還需要使用生理鹽水進行灌腸,腸道的清潔度與CT檢測的準確性具有重要的關系。在早期檢測中病變位置腸道粘膜沒有出現(xiàn)水腫的情況,不能判斷腫瘤浸潤以及肌層的情況,需要進行分期診斷。在T1期到T2期患者的腸壁的外緣出現(xiàn)光滑,并能夠清晰的觀察到病變的腸壁脂肪間隙,在結節(jié)中沒有出現(xiàn)外突的情況。此時CT檢測的符合率最低,在檢測中很容易將腸系膜脂肪間隙小血管診斷為周圍侵犯導致腫瘤。
本文中選取40例我院在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治療的直腸癌的患者,均使用CT檢測,選取的患者均進行手術治療,在手術后使用病理檢測。經過檢測發(fā)現(xiàn),CT檢測中有40例患者發(fā)生直腸癌,檢出率為100.00%,其中T1期到T2期的與病理檢測符合率為50.00%,其中T3期與病理檢測符合率為70.00%,T4期檢測的與病理檢測符合率為67.50%,檢測的總的與病理檢測符合率為65.00%。劉俊彰等研究的CT影像診斷在直腸癌臨床術前分期中的應用分析中結果與本文相似。
綜上,在直腸癌的檢測中在早期臨床癥狀不明顯,使用CT檢測,與病理檢測符合率比較高,值得臨床使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