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80后”女孩李延因為重病發(fā)起眾籌而被質疑“詐捐”時,我們的社會就暴露出來了一個問題:到底什么樣的人能接受捐款,什么樣的人不能接受捐款?其實,這并沒有一個明確的界定,正因為如此,才使得我們的“眾籌”成為了“眾愁”。不僅讓捐款者不放心,還讓受捐者不省心。
捐款的愛心表達不能喪失。無論是“輕松籌”,還是其他任何捐款平臺,秉持的初衷都是集眾力助克服困難。所以,無論何時這個初衷是不能夠忘記的。李延的捐款是否秉持了這個初衷呢?“輕松籌”平臺能審核通過李延的資料,說明李延已經具備了籌款的條件。既然如此,為什么對李延籌款還會因為眾人的議論讓籌款無效呢?這時候捐款的愛心初衷是不是發(fā)生了變化呢?
受捐者亦不可做昧良心之舉?!拜p松籌”“水滴籌”等諸多籌款軟件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同樣,受捐者在接受愛心的同時,也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為什么會出現(xiàn)李延現(xiàn)象?正是在之前的籌款中出現(xiàn)過“詐捐”的情況。在有能力支付自己治療費用的情況下,我們還是需要個人努力奮斗的。愛心固然是美好的,但是接受愛心的心也要是純潔的。但是面對有些許資產可還是沒有足夠的能力支付自己醫(yī)療費用的籌款,我們也沒有必要非把人逼上絕境,為了治病而一窮二白。否則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也是一種精神打擊。
秉持一顆愛心,讓微微燭火點亮夜的漆黑。盡管我們曾經被欺騙過,但是我們依舊要用美好的眼光看待世間,并且寬容對待他人。同樣,那些身處困難的人,也不要放棄希望,要相信,還是有很多力量在支持、幫助我們前行。人與人,不就是在這樣的互幫互助中慢慢發(fā)展的嗎?所以,無論是受捐者,還是捐贈者,都需要秉持一顆赤誠之心,用善意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只有我們不再想著欺騙,不再想著苛求,那么李延事件就不會再發(fā)生。
莫讓“眾籌”變成“眾愁”,需要我們每個人努力。就像“輕松籌”的宣傳語所說,將目標聚焦在公眾健康保障領域,為百姓的健康服務。積土成山,積水成淵,我們的愛心有什么做不到的呢?所以讓我們共同努力,營造一個和諧誠信的美好社會,讓愛心更好傳遞,讓健康更加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