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爽 明明 楊立國 蘇都那布其 那音臺 孟慶慶 扎拉嘎白乙拉 王秀蘭
【摘?要】目的:建立棘豆止咳散中甘草苷的含量測定方法。方法:采用XTerra MSC18(4.6mm×250mm, 5.0μm)色譜柱,乙腈(A)-0.05%磷酸水(B)為流動相進行梯度洗脫,流速1.0mL/min,檢測波長237nm,柱溫40℃。結果:HPLC法測定甘草苷線性關系良好(r2=0.9993),精密度、穩(wěn)定性、重復性的RSD值均小于3.0%,加樣回收率為90.19%~97.87%。結論:所建立的方法簡便,可靠,重復性好,可用于棘豆止咳散的質量控制。
【關鍵詞】棘豆止咳散;甘草苷;HPLC;含量測定
【中圖分類號】R28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9)6-0029-04
棘豆止咳散為內蒙古通遼市庫倫旗蒙醫(yī)醫(yī)院的醫(yī)院制劑,由甘草、川貝母、多葉棘豆、石膏4味藥組成。其中,葉棘豆為君藥、川貝母為臣藥、甘草為使藥、石膏為佐藥,該藥對于多種咳嗽均具有明顯療效,老人和兒童均可使用[1]。甘草作為其中一味重要組成藥味,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脹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莖[2]。甘草自古以來就作為鎮(zhèn)咳藥廣泛應用[3-4]。甘草中含有皂苷和黃酮兩大類成分[5-6],已有研究表明黃酮類成分具有顯著的鎮(zhèn)咳作用[7-8]。本實驗采用HPLC法對棘豆止咳散中藥效成分甘草苷的含量進行了測定,并進行了方法學考察。
1?儀器與材料
1.1?儀器?LC-20AT 手動高效液相色譜儀(島津);BS224 S分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儀器系統(tǒng)有限公司);FW-177高速萬能粉碎機(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HW-526數(shù)顯恒溫水浴鍋(上海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
1.2?材料?95%乙醇(天津市永大化學有限公司);乙腈為色譜純,水為超純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多葉棘豆(批號:1807046)、甘草(批號:170628)、川貝母(批號:1701036)、生石膏(批號:1703067)等藥材均由赤峰榮興堂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蒙中藥飲片廠提供;甘草苷對照品(批號:111610-201607,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2?方法與結果
2.1?色譜條件?色譜柱:X Terra MSC18(4.6mm×250mm,5.0μm);流動性:A相為乙腈,B相為0.05%磷酸水,按表1規(guī)定進行梯度洗脫;檢測波長:237nm;柱溫:40℃;流速:1.0mL/min;檢測時間:40min;進樣量:10μL。在上述條件下,供試品溶液中甘草苷的吸收峰與其他相關峰均能達到較好分離,分離度大于1.5,理論塔板數(shù)以甘草苷計不低于2000。按棘豆止咳散處方制備工藝自制不含甘草藥材的陰性供試品溶液,按上述色譜條件進樣,結果陰性供試品溶液對樣品測定無干擾。色譜圖如圖1所示。
2.2?溶液的制備
2.2.1?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甘草苷對照品,精密稱定,加70%乙醇制成每1mL含甘草苷0.1mg的溶液,即得。
2.2.2?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由甘草、川貝母、多葉棘豆、石膏(2∶1∶2∶1)比例制備的散劑粉末(過100目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3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30min,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過濾,取續(xù)濾液,即得。
2.3?線性關系考察?精密稱量甘草苷對照品1.08mg定容于10mL容量瓶中,加70%乙醇溶液使其溶解,并稀釋至刻度,得其甘草苷濃度為0.108mg/mL。分別精密吸取5、7.5、10、12.5、15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按“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測定,結果見下表2,以對照品吸收峰面積為縱坐標Y,進樣量(μL)為橫坐標X,繪制標準曲線,如圖2所示。
其中R2=0.9993,說明甘草苷在該范圍內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2.4?精密度試驗?精密吸取“2.3”項下對照品溶液,同一天內連續(xù)進樣6針,精密吸取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按“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測定,結果見下表,根據(jù)其峰面積計算其RSD值為0.502%,表明該儀器精密度良好,見表3。
2.5?重復性試驗?精密稱量取同一批棘豆止咳散散劑粉末6份,分別按照“2.2.2”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備,按“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測定,同一天內連續(xù)進樣6針,精密吸取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結果見下表,根據(jù)其峰面積計算其RSD值為0.632%,表明方法重復性良好。見表4。
2.6?穩(wěn)定性試驗 ?按“2.1”項下色譜條件進行測定,精密稱取同一批棘豆止咳散散劑粉末一份,按照“2.2.2”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備,分別于0、2、4、8、12、24h進樣,精密吸取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結果見表5,根據(jù)其峰面積計算其RSD值為2.849%,表明供試品溶液在24h內穩(wěn)定。
2.7?回收率試驗?精密稱量甘草苷對照品10.06mg定容于10mL容量瓶中,加70%乙醇溶液使其溶解,并稀釋至刻度,得其甘草苷濃度為1.006mg/mL。精密稱取同一批棘豆止咳散散劑粉末9份,每份0.25g左右,在其中加入甘草苷對照品0.5mL、1mL、1.5mL每組三份,共九份。按照“2.2.2”供試品溶液制備方法制備,按“2.1”項下色譜條件,精密吸取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結果見表6,根據(jù)其回收率計算其RSD值為2.968%。
2.8?樣品測定?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和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譜儀測定,計算得到棘豆止咳散散劑中甘草苷的含量為0.3526%。
3?討論
《傳統(tǒng)蒙藥與方劑》[9]中記載,多葉棘豆有殺粘、清熱、燥協(xié)日烏素、愈傷、生肌、鎖邁止血、消腫的功效。川貝母為傳統(tǒng)的止咳化痰良藥,相關報道[10-12]指出:黏稠的痰會造成呼吸道阻塞而感染,并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川貝母可降低痰液黏稠度,同時對平滑肌有松弛作用,有良好的祛痰作用。甘草為一種使用很廣泛的中草藥,主要功效益氣補中、去痰止咳、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藥效等[13]。相關研究[14]指出,服用甘草后,其通過緩和炎性刺激達到鎮(zhèn)咳效果,并促進支氣管黏膜分泌使痰咳出。石膏為中醫(yī)臨床常用藥,具有清熱瀉火,抗病毒等功效。棘豆止咳散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巴達干、其素偏盛性肺病、哮喘等疾病。綜上所述,棘豆止咳散的傳統(tǒng)應用與現(xiàn)代研究結果有很多的相關之處和一致性,為后期棘豆止咳散的開發(fā)研究奠定實驗基礎。
由于多葉棘豆只有部頒標準,未有中國藥典標準,研究尚不明確。川貝母在棘豆止咳散中的比例小,指標成分含量小,暫時尚未研究。石膏其主要化學成分是硫酸鈣,所以本實驗暫不研究。因此,本實驗選擇了甘草中的甘草苷作為研究對象。這只是初步研究,筆者團隊接下來會進一步研究棘豆止咳散中的其他成分,為棘豆止咳散的質量控制做出依據(jù)。
本實驗還比較了甲醇-水、乙腈-水的梯度洗脫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以乙腈-水為流動性,檢測波長為237nm時,被測組分的分離效果好,分離度符合要求。從表2可以看出,其r2=0.9993,說明甘草苷在該范圍內有良好的線性關系。從表3~5可以看出,其精密度、穩(wěn)定性、重復性的RSD值均小于3.0%,其回收率在90.19%~97.87%,建立的方法學考察指標均符合藥典規(guī)定,上述結果表明該實驗所建立的含量測定方法簡便,可靠,重復性好,可用于棘豆止咳散的質量控制,為該制劑的質量評價及深層次開發(fā)利用提供科學依據(jù)。
參考文獻
[1]扎拉嘎白乙拉. 蒙藥棘豆止咳散[P]. 中國專利:CN105596695A,2016-05-25.
[2]國家藥典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 [S]. 北京: 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5.
[3]李旋珠, 陸思選. 甘草止咳有奇效[J]. 云南中醫(yī)雜志, 1992(3): 21.
[4]袁立友. 甘草在止咳化痰藥中的應用[J]. 天津藥學, 2001, 13(1): 28-29.
[5]李薇, 宋新波, 張麗娟. 甘草中化學成分研究進展 [J]. 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2, 14(7): 40-43.
[6]惠壽年, 董阿玲. 國內對甘草化學成分的研究進展[J]. 中草藥, 1999, 30(4): 313-315.
[7]朱一亮, 謝強敏, 陳季強. 甘草黃酮對辣椒素誘導豚鼠咳嗽反射的抑制作用[J]. 中草藥, 2006, 37(7): 1048-1051.
[8]馬玲. 甘草黃酮及皂苷類成分譜效關系研究[D]. 銀川:寧夏醫(yī)科大學, 2015.
[9]布和巴特爾.傳統(tǒng)蒙藥與方劑[M].赤峰:內蒙古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95.
[10]李萍,季輝,徐國鈞,等.貝母類中藥的鎮(zhèn)咳祛痰作用研究[J]. 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3,24(6) :360 - 362.
[11]孫濤,徐穎,高飛,等.基于P物質水平的川貝母止嗽顆粒止咳作用及機制研究[J].中藥藥理與床, 2014,30(3): 127 -130.
[12]周宜,丁紅,閻博華,等.不同基源川貝母鎮(zhèn)咳、祛痰功效差異性實驗研究[J ]. 中國臨床藥藥理學與治療學,2010,15(6): 612-616.
[13]張明,鄧毅.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藥效學研究進展[J].西部中醫(yī)藥,2015,28(4):156-159.
[14]李靜.甘草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2,8(4):598-599.
(收稿日期:2019-01-04?編輯: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