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凱妮
【摘 要】目的:觀察臨床護理路徑在支氣管哮喘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是否行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干預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30例:未行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干預)與實驗組(30例:行臨床護理路徑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單位時間預后情況。結果:實驗組患者入院診療護理72h疾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支氣管哮喘護理中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效果明顯優(yōu)于未行臨床護理路徑干預效果。
【關鍵詞】臨床護理路徑;支氣管哮喘;護理
【中圖分類號】R84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19)06-03--01
支氣管哮喘的發(fā)生與環(huán)境因素、免疫因素以及遺傳因素有關,據(jù)我國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本病好發(fā)于春秋兩季,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時患者可出現(xiàn)憋喘、胸悶、咳嗽咯痰等癥狀,該病主要治療手段為藥物治療[1]。近些年部分研究學者提出科學護理可提升支氣管哮喘患者治療效果,本次研究比較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30例未行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干預支氣管哮喘患者與30例行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干預支氣管哮喘患者單位時間預后情況,從而論證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對支氣管哮喘患者臨床應用價值,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60例支氣管哮喘患者按照是否行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干預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實驗組30例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比例為1:1,年齡在25歲至72歲,中位年齡為(43.22±1.22)歲,支氣管哮喘病史在2年至5年,平均病程在(3.14±0.12)年。對照組30例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比例為8:7,年齡在21歲至78歲,中位年齡為(43.21±1.24)歲,支氣管哮喘病史在2年至6年,平均病程在(3.11±0.11)年。實驗組與對照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各方面資料數(shù)值不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不具有可對比性,P>0.05。
1.2 病例選擇標準
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均參考2008年中華醫(yī)學肺病科分會制定的支氣管哮喘相關內容,醫(yī)師結合患者臨床癥狀、主訴以及相關輔助檢查結果,患者均符合支氣管哮喘臨床診斷標準,醫(yī)護人員向患者、患者家屬闡述本次研究目的、內容,在征得患者以及醫(yī)院倫理會同意后實施本次研究。排除標準:(1)排除合并其他肺系疾病或心、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異?;颊?。(2)排除入院前服用相關治療性藥物或未嚴格遵循醫(yī)囑用藥患者。(3)排除臨床診療資料不全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循醫(yī)囑實施相關護理操作,密切監(jiān)測患者入院治療過程中各項生命指征以及病情改善情況。
1.3.2 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聯(lián)合臨床路徑干預:(1)入院當天:護理人員評估患者各項生命指征、皮膚以及患者肺功能,循醫(yī)囑給予對癥治療,囑患者臥床休息,根據(jù)天氣變化適當調節(jié)室內溫度,保證室內溫度恒定28攝氏度,濕度在50%左右。除此之外,護理人員給予患者飲食指導,囑患者多喝水,禁止食用蝦、蟹等海產品。(2)患者入院第2天至第3天: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患者家屬溝通,向患者講解支氣管哮喘病因、病機,并列舉病情控制良好案例,提升患者臨床治療依從性。除此之外,護理人員應給予患者體位護理,當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呼吸困難、胸悶等癥狀時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患者更換體位,盡量囑患者取半坐位或側臥位,從而緩解患者心臟負荷,促進呼吸道內異物排出,并根據(jù)患者治療時缺氧情況,調整氧流量,避免患者發(fā)生氧中毒。
1.4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單位時間內預后情況,顯效:患者治療72h后呼吸系統(tǒng)不適癥狀消失,肺功能相關數(shù)值恢復正常水平。有效:患者治療72h后呼吸系統(tǒng)不適癥狀明顯緩解,肺功能相關數(shù)值接近正常水平。無效:患者治療72h后呼吸系統(tǒng)不適癥狀以及肺宮內相關數(shù)值未得到明顯改善。總有效率等于顯效率與有效率的和。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結果相關數(shù)據(jù)使用SPSS21.0軟件包進行處理,結果中以(%)表示的相關計數(shù)數(shù)據(jù)用χ2檢驗,P值低于0.05表示各項數(shù)據(jù)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 結果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單位時間預后情況,具體情況(見表1),實驗組患者單位時間病情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的個體例數(shù)明顯多于對照組。
3 討論
支氣管哮喘呼吸系統(tǒng)過敏性疾病,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時患者可出現(xiàn)呼吸困難、張口抬肩、氣喘等癥狀,體格檢查時患者肺部可聞及哮鳴音,支氣管哮喘患者急性發(fā)作期及時行有效治療對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具有重要的意義[2]。目前支氣管哮喘患者臨床治療是通過給予患者藥物從而緩解患者呼吸道癥狀,但是相關調查研究顯示軀體不適可對機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影響患者交感神經靈敏度,從而促使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情緒,繼而影響患者臨床治療效果[3]。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干預與常規(guī)護理干預相比,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按照患者入院后個體需要,科學性,有序性實施臨床護理干預,促使患者在入院較短的時間內即獲得高效護理[4]。本次研究顯示實驗組患者診療護理干預單位時間內疾病控制率(93.33%)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對于支氣管哮喘患者臨床護理路徑護理干預可有效促進患者病情改善。
綜上所述,支氣管哮喘患者臨床護理路徑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曾濤,江麗洪,陳開容,等.臨床護理路徑在支氣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廣東醫(yī)學,2016,37(16):2519-2520.
蔡歡.臨床護理路徑在支氣管哮喘急性期患者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5,11(14):34-35,36.
韓汝波.臨床護理路徑在支氣管哮喘患者急性發(fā)作中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5):110-111.
廖國霞.實施臨床護理路徑對支氣管哮喘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36):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