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麗偉 高楊
摘 要:批評作為中職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無論是在日常教學還是在班級管理中,都對學生的成長起著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面對來源多樣化、內(nèi)心世界不穩(wěn)定、易犯錯,甚至可能出現(xiàn)極端行為的中職生,教師需要在批評的過程中以關愛為前提,講究方式方法,注意把握分寸,以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本文通過五步引導法對教師批評學生的全過程進行分析和探索,希望引發(fā)中職教師對批評教育方式的思考和認識,以求拋磚引玉,促進中職院校德育教育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
關鍵詞:中職 批評教育 五步引導法
教育中的批評,是指教師對學生的錯誤行為及思想加以分析,評定其正誤,并就所犯錯誤提出改正意見的過程。批評作為中職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每一位教師不可回避的教育環(huán)節(jié),無論是在日常教學還是在班級管理中,都對學生的成長起著不可忽視的推動作用。
中職生是指年齡一般在15~18歲之間的中等職業(yè)技術教育的學生,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他們屬于身心發(fā)展最迅猛、最關鍵的時期,但由于種種原因沒有進入普通高中,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又極為脆弱、不穩(wěn)定,有較強的自卑感和逆反心理。這種心理變化會直接反映在不愿學習、違反校紀等錯誤行為上,讓中職教師的教育教學管理更加棘手。本文希望通過五步引導法對教師批評學生的全過程進行分析和探索,引發(fā)中職教師對批評教育方式的思考和認識,以此拋磚引玉,促進中職院校德育教育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
一、批評在教育中的意義
批評是中職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批評過程是教師通過語言對學生錯誤行為的客觀評價和剖析過程,正確地對學生實施批評教育,對中職生的教育成長、促進中職院校德育教育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從批評的含義來講,相對于表揚而言,批評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和直接性,如果我們僅僅只給予學生鼓勵和表揚,而不對其錯誤行為進行糾正,不進行預防教育,就會導致學生們走向社會后,被意想不到的挫折和批評壓垮,失去抗壓和抗挫折能力。因此,必要的批評不僅能使他們糾錯,還能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使學生在未來發(fā)展中面對挫折和批評能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不被錯誤和失敗壓垮。
其次,學生在學習和社會生活中接受各種各樣的信息,有些信息會對他們的身心造成不良影響,使他們在思想上形成錯誤的認識、在行為上出現(xiàn)不良的舉止。如果不對其加以制止和告誡,不及時幫助他們分析錯誤認識和不良舉止所帶來的危害,他們將無法認識到這種思想和行為上的偏差,必然會對其未來的人生發(fā)展產(chǎn)生不良后果,我們的教育也就成了一種失敗。只有當學生在出現(xiàn)錯誤的認識和不良的舉止時,通過批評教育對其思想和行為加以糾正,才能夠及時讓學生懸崖勒馬,避免走向錯誤的深淵,從而提高對自我行為的認識,增強是非辨別能力,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最后,批評教育有利于師生間的有效溝通。恰當?shù)呐u就是教師針對學生所犯的錯誤通過語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過程,這個過程不僅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脾氣秉性有充分的了解,還要求師生間相互尊重和相互理解。
二、用五步引導法有效進行批評教育
批評是教師幫助學生轉化思想常用的教育手段,若正確運用就會有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融洽師生關系;若不能正確運用,不僅無法糾正學生的不良思想和行為,甚至還會引發(fā)師生間的矛盾和沖突。五步引導法通過綜合運用批評的各項有效原則,全面考慮教師在批評中各個細節(jié)的把握,從而使批評工作得以有效地開展。
1.批評前的準備
(1)思想準備:教師在批評學生之前一般要有一定的思想準備,哪怕是僅有2~3分鐘的準備。這種思想準備主要是指教師對這次批評教育行為的目的和態(tài)度,以及對學生理解程度上的考量等。這就需要教師在準備過程中要讓自己從手頭的工作情緒中恢復平和,保持頭腦清晰冷靜,在尊重學生和關愛學生的前提下,在頭腦中構思出簡單的批評方案,以避免意氣用事、小題大做和傷害學生自尊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
(2)材料準備:有時學生在聽到教師的批評之后會出現(xiàn)心理逆反現(xiàn)象,不但對自己的錯誤行為予以否認,而且抱著僥幸心理認為沒人關注到這些。這就需要教師在批評前做好證據(jù)方面的準備。任何批評行為都應建立在掌握事實證據(jù)的基礎上,針對學生所犯的錯誤,可以采取不同形式準備證據(jù):比如對于逃課的學生,可羅列和累計出勤表的缺勤記錄;對于有道德缺陷的學生,可通過記錄其他同學的事實反饋并把握具體時間、地點等關鍵因素形成有力證據(jù)。由于中職生處于青春叛逆期,有極強的自尊心,所以教師在收集證據(jù)時要避免夸大其詞,并用邏輯思考其合理性。
(3)對學生情況的了解準備:中職生處于心理尚不成熟的階段,受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造成其性格各有不同。比如對于單親家庭的學生,由于其自尊心極其敏感,而且內(nèi)心極為脆弱,如果教師動輒公開批評或訓斥他們,不僅使他們無法接受批評,反而會對教師產(chǎn)生反感情緒,也使后續(xù)的教育工作陷入困境。此外,每個學生犯錯的原因和動機不同,這就需要教師在批評教育學生之前首先對學生的性格、學習特征、所處環(huán)境的客觀情況等有一定的了解,并在遵循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的前提下提出批評,以免事倍功半,甚至演變成師生關系惡化的現(xiàn)象。
2.引入話題,并指出批評的原因
當學生意識到此次談話過程是被批評的過程時,首先的反應是抵觸和恐懼,特別是尚在青春期的學生,教師的批評如果不得體,很容易引起其心理的反感。因此,可能的話,批評前先要有一個打開話題的破冰過程,以免學生在一開始就存在抵觸心理。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開始批評教育:總結過往該學生的好與不好的表現(xiàn),讓這位學生意識到教師不僅關注他的缺點,同時也看到了他的優(yōu)點;請學生自己說說犯錯的原因,并闡述犯錯的前因后果,讓學生感受到批評教育并非教師的一言堂,而是教師真誠渴望了解他的過程,從而使其放下心理抵觸,與教師真誠溝通。
3.提出中肯批評
在了解了學生犯錯的原因和動機后,教師應根據(jù)此前對于學生的了解,結合學生接受能力的程度,快速理解和分析學生的思維過程,直指問題的核心,強調(diào)學生的這種錯誤表現(xiàn)是不可取的,同時指出學生犯錯的關鍵原因所在,以及這種錯誤思想和行為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和后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批評學生的過程中,語氣要中肯,語句要容易讓學生理解,而且要一擊即中,切忌拐彎抹角,同時也要避免言語過激或過分重視細節(jié)。
4.提出改進意見
在提出改進意見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理解表達能力和自覺性的不同,鼓勵學生自己說出改進意見,比如對于理解表達能力和自覺性較強的學生,教師可采用鼓勵式方法,如“你對今后改正自己的行為有什么構想?”“你給我寫一份改進方案!”;對于理解表達能力和自覺性中等的學生,教師可采用建議式方法,如“老師要求你這樣做你覺得怎么樣?”“對于今后改正這一錯誤,你覺得老師該怎么幫助你?”;對于理解表達能力和自覺性較差的學生,教師可采用幫扶型方法,具體指出其改正方案,并耐心解釋具體改正細節(jié)。
5.跟蹤反饋改進情況
結束了批評教育的談話,并不意味著批評教育工作的終結。教師還應對該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跟蹤調(diào)查和反饋,如果他已經(jīng)根除了錯誤的思想和不良的行為,應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如果他依然屢教不改,則應及時與其家長或其他監(jiān)護人進行平等有效的溝通,以全方位地幫助學生改掉不良行為。
三、關于批評教育學生的一些建議
1.批評應以關愛學生為前提
批評學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所以批評的過程本身應該是關愛引導學生的過程。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育離不開情感的投入,如何開啟學生的心靈之窗、融洽師生關系、促進雙向情感交流,是教育工作的關鍵。因此,學會關愛學生應該是教師在批評教育學生時的前提,以關愛學生、幫助學生為出發(fā)點去批評學生,才能被學生接受。
2.批評應持真摯誠懇的態(tài)度
當前社會中,一些教師在面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時,往往表現(xiàn)得不夠冷靜,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消極情緒,常常借勢泄憤,對學生冷嘲熱諷,甚至出現(xiàn)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的現(xiàn)象。這不僅大大降低了教師在學生們心目中的地位,而且對教育產(chǎn)生惡劣的影響。在面對學生的缺點和錯誤時,教師首先應端正態(tài)度,切不可借題發(fā)揮,更不能帶有怨恨的情緒,這需要教師在批評學生的過程中秉持真摯誠懇的態(tài)度,做到心平氣和,同時要注意加強自身修養(yǎng),用真摯誠懇的語氣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從而形成有效的師生溝通。
3.注意善后和鞏固
不管批評過程中使用怎樣的手段和方法,其最終目的是教育學生,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朝著健康的、正確的方向發(fā)展。但即使是最溫和的批評方式,也是對學生的否定性評價,加之中職生自尊心很強,在被批評之后必然會產(chǎn)生一系列的情緒變化,批評到底是否奏效、會不會讓學生改邪歸正,需要教師在批評過后對學生進行后續(xù)觀察。對于學生的進步,哪怕是細小的進步,也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
總之,批評教育是一門藝術,其最終目的是幫助學生塑造更優(yōu)秀的自我,這就需要教師以幫助學生進步為出發(fā)點,以學生為主體,采用適度的方法,用真誠和關愛去引導學生,用耐心去感化學生,用細心去觀察學生,這樣才能使學生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從而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敏.優(yōu)秀教師的批評藝術[M].廣州: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1.
[2]潘建榮.發(fā)展指導視野下的批評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3]龍啟沖.積極心理學在中職德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06).
(作者單位:秦皇島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