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佘靜雯 鄭文或
隨著整個經濟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信貸業(yè)也有了很大發(fā)展,各式各樣的網絡貸款服務應運而生。在校大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校園貸。校園貸,顧名思義,是指在校學生向各類借貸平臺借錢的行為。
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在資金短缺時,會在網上申請信用貸款來解決燃眉之急,因此大學生金融服務成了近年來P2P金融發(fā)展最迅猛的產品類別之一。但是嚴格來說,校園貸可以分為五種類別,即電商平臺淘寶、消費金融公司、P2P貸款平臺、線下私貸高利貸和銀行機構。校園貸給人帶來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它的出現刺激了超前消費,加速了消費市場的發(fā)展,但是也給一些人帶來了煩惱。如果沒有足夠的還錢能力的話,還是不建議大學生去借校園貸款,否則將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
當代大學生更加傾向于超前消費,這也是校園貸盛行的原因。由于“互聯網十,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接觸到了各種各樣的校園貸,一些虛假廣告促使他們毫無顧忌地進行貸款消費。目前校園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一)校園貸廣告虛假
為了拉攏客戶、吸引學生,一些校園貸廣告寫著利率低、還款時間可以延長等等,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會不斷增加服務費、手續(xù)費和罰息,費用會不斷地在個人賬戶上累積,綜合費用不斷增加,導致大學生還款壓力增大,涉世未深的大學生會越陷越深。
(二)用戶信息安全問題
學生在進行借貸的過程中,向借貸公司提供個人信息,如若還不上貸款或者網貸公司為了一己私利,會將那些借了校園貸的學生信息泄露,嚴重影響大學生正常的生活,而且一些網貸公司會將大學生個人信息與某些平臺綁定且無法解除,導致大學生個人信息泄露范圍增大。
(三)市場政策缺乏且監(jiān)管力度不夠
現階段關于校園貸的政策還沒有那么完善,出臺的政策沒有那么全面,沒有一套完整的嚴格標準,因此,政府機構、教育機構和各高校要加強監(jiān)管力度。高校要對在校大學生進行講座教育,請比較權威的經濟學家或者教授對大學生宣傳校園貸的一些知識,一是可以避免大學生盲目信任校園貸虛假廣告,確保個人信息安全性,確認借貸數額大小與還款率;二是能夠讓大學生樹立理性的消費觀,不要盲目地提前消費;三是加強大學生網絡安全意識,不要隨便泄露個人信息。同時,政府要對網貸平臺進行規(guī)范,對那些不合格、存在虛假信息與高利貸陷阱的平臺進行監(jiān)管與處罰。
大學生自身也要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對于隱私信息要懂得隱瞞,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看清有關條款,多參加學校組織的網絡安全教育活動,要有自覺規(guī)避風險的意識,最重要的是不要輕易相信網貸平臺的虛假廣告,學會明辨是非對錯。
校園貸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消費也有所提高,而當代大學生更是接觸到了許多過去他們不曾了解的新鮮事物,對于物質的需求就會上升,繼而消費欲望也持續(xù)上漲,當父母所提供的零花錢不夠時,會想方設法滿足自己的消費欲望,而基于此,校園貸就走進了大學生的視野。二是近年來政府鼓勵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盡管政府提供了一定的創(chuàng)業(yè)基金,但不能夠滿足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需求,校園貸就成為創(chuàng)業(yè)大學生的資金來源。三是部分學生家庭經濟困難,不足以支付學費和生活費,大學生會通過校園貸途徑來解決燃眉之急。
第一,政府應該更加重視對網貸平臺的監(jiān)管與控制,提高網貸平臺準入門檻,規(guī)范網貸平臺操作運營,提高大學生風險意識。第二,學校應該加強校園貸方面的知識教導,采取定期開展講座的方式,對在校大學生進行金融風險安全教育。第三,學生應加強自身警惕意識,加強學習理財方面的知識,盡量避免沖動型消費以至于涉及貸款,一旦身陷其中立即與學校、家長溝通,必要時及時報警,不能存在僥幸心理。看見別的同學有身陷其中的或有意向進行貸款的,需及時引導,避免產生不良后果。
希望有關校園貸問題能夠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以消除校園貸給大學生造成的消極影響,及時避免更多大學生身陷其中,從而營造一個良好的借貸環(huán)境。
【本文系2018年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校園貸現狀調研及金融風險防范計劃”(201810848019x)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