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珠容
10年前,蘇家銘還是浙江工業(yè)大學的一名大學生,攻讀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yè)。那時他在網(wǎng)上看到一則新聞:山西原平市的陳天文、郭改然夫婦,在20多年間收養(yǎng)了40多個殘疾棄嬰,這些棄嬰有的是兔唇,有的患有小兒麻痹癥,有的得了腫瘤。蘇家銘被這個家庭所打動,就將它選為畢業(yè)作品的選題,預(yù)備拍攝一部紀錄片。
在那年快過年時,蘇家銘踏上了去山西的火車。在火車上,蘇家銘一路設(shè)想:一個家庭養(yǎng)這么多殘疾孩子,家里每天一定陰云密布,到處都是亂糟糟的吧?可事實出乎意料。當蘇家銘推開陳天文的家門時,眼前一亮:那是一個典型的山西小院,許多可愛的孩子在院子里打打鬧鬧,每一個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在一旁,女主人郭改然正笑瞇瞇端著一盆水從屋里出來,走向一個滿手是泥但玩得很開心的孩子……那一刻,蘇家銘感動極了。
剛開始拍攝陳天文夫婦時,蘇家銘明顯感覺到他們對攝像機有一種生疏感,所以拍出來的鏡頭很不自然。還好,一件小事讓陳天文夫婦很快打消了對鏡頭的恐懼感。那時,陳天文的二兒子剛結(jié)婚沒多久,兩位老人就把二兒子的新房騰出來給蘇家銘住。蘇家銘在這個房間住了一晚上,覺得不太適應(yīng),于是第二天找到郭改然,說:“大媽,我想換一個房間。我能不能到南邊的那個空屋去???”郭改然直搖頭,說:“不行不行,那間屋子我們晚上不燒炕,太冷了,你肯定受不了!”蘇家銘一再堅持,最終還是搬到了南邊的空屋去。
當天夜里,郭改然怕蘇家銘冷,就在他房間里生了一個爐子,還把閑置著的幾床被子全都搬來給他蓋上。到了半夜,爐火滅了。蘇家銘是南方人,不會接著燒爐子,于是就那么瑟瑟發(fā)抖著,度過了極其寒冷的一夜。第二天一早,蘇家銘看到窗上結(jié)著厚厚的一層冰凌。郭改然過來看到縮成一團的他,心疼地問:“孩子,你就不怕凍壞了嗎?今晚還是搬回新房睡吧。”蘇家銘強打精神,說:“沒事,阿姨,你們怎么住我就怎么住?!睆哪菚r開始,陳天文夫婦就把蘇家銘當成家人一樣,對他敞開心扉。
大年初一,是陳天文家上墳的日子。在過去的20多年間,他們收養(yǎng)的孩子中已經(jīng)有十多個相繼去世。蘇家銘感受得到陳天文夫婦特別重視這個日子,于是扛起攝像頭就拍??伤闹闹碜泳筒挥傻仡澏?,眼淚忍不住嘩嘩往下流。蘇家銘說他永遠都忘不了當時的那個場景:那天,風大雪大,陳天文夫婦跪在自家后院的玉米地里,雙手合十。他們腳下埋著的,正是去世的十多個孩子。只見56歲的陳天文嘴里念念有詞:“你們安息吧!你們要保佑在世的弟弟妹妹們,保佑他們能健康成長。”
之后的兩年間,蘇家銘去了5次原平,拍了70卷帶子,做出了一部時長為17分鐘的紀錄片。那時,蘇家銘還沒有想好給紀錄片起什么名字。2011年4月,山西是雨季。陳天文有一天著急地給蘇家銘打去一個電話:“家銘,不得了了,我們家房子裂了很大一條縫,萬一墻塌了,后果不堪設(shè)想!”蘇家銘連忙在電話那頭安慰陳天文:“大叔,你別著急,我來想辦法。”那時恰好微博盛行,蘇家銘就試著把自己拍攝的紀錄片發(fā)到微博上。很快,一個名叫屈靜靜的女孩主動聯(lián)系蘇家銘,捐了2000元,說要為幫助陳天文一家出一分力。之后,又有許多人和蘇家銘聯(lián)系,都希望能夠貢獻他們的力量。那段時間,蘇家銘切切實實感受到了影像的力量,他干脆給紀錄片取名《花兒哪里去了》,意為“殘障孩子就像花兒,有一天終會迎來綻放”,同時在微博成立了“花兒基金”,幫助陳天文家籌集善款。
2011年6月,喜訊傳來,蘇家銘拍攝制作的紀錄片《花兒哪里去了》獲得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手機電影節(jié)單元最佳影片獎。在現(xiàn)場,徐克導演和賈樟柯導演親手給蘇家銘頒了獎。徐克導演還在蘇家銘的耳邊說:“年輕人,你做的這件事情很有意義,我們大家都會幫你,整個社會都會幫你。”喜上加喜的是,隨著社會各界的支持和愛心人士的加入,“花兒基金”在短短3個月時間里收到了26萬元善款。2011年10月1日,陳天文家終于擺脫掉原來的破舊危房,住上了新房。蘇家銘給這座新房取名“花房”,他說:“花兒們都住在房子里,當然得叫花房啦?!?/p>
同年,蘇家銘大學畢業(yè)了。他進入浙江電視臺工作,成為了一名民生新聞記者。臺里的制片人給了蘇家銘一臺機器,希望他出去拍一些有意義的社會議題。蘇家銘很感謝單位給他這樣的機會。他帶著機器,拍過從杭州出發(fā)的最長的一列火車,拍過夏日40℃高溫下在室外裝空調(diào)的工人,也拍過制造業(yè)招工難的景象100多部公益短片,講述了許許多多令人震撼的生命故事。正是這些生命故事,把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和愿意貢獻愛心的人聯(lián)結(jié)在一起。
10年間,蘇家銘已漸漸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紀錄片導演?;厥椎谝淮闻臄z《花兒哪里去了》的場景,蘇家銘至今仍歷歷在目:“當初推開那道院子門,看到生活極其貧困、氛圍卻格外溫馨的那個家庭時,我的腦子只蹦出來一個字——家。正是這個家,引領(lǐng)我走向紀錄片導演這條意義非凡的公益之路?!?/p>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