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眉
仔細想想,人的一生就是不停尋找的過程,尋的目的是遇,但卻不一定能夠達到目的,因為尋是常態(tài),而遇則需要機緣。倘若尋的方向錯了,遇到的可能就并非心中所想;即便尋的方向?qū)α耍部赡芤驗樾傅∨c粗心而錯過。尋和遇的境界辯證而玄妙,身在其中的人們難免會有所疏漏,只有跳出來之后才會頓悟。
在尋的過程中,人們櫛風沐雨,孜孜不倦,卻很少有人想過,這個過程也是需要智慧的,一味地負重快行,會導致欲速而不達,所以說尋的節(jié)奏感非常重要。有人說幸福生活就是工作時潛心,吃飯時香甜,睡覺時安心,細細思量,這段樸實的話正是尋的最佳境界——只有在工作時全心投入去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才能吃得香、睡得著;只有安排好了人生奮斗的節(jié)奏,張弛有度,才能保持永久的熱情與活力。反之,如果總是風雨兼程而忽視了放松休閑,身體受損還在其次,靈魂空間被擠壓才是最最可怕的,因為在一味向前時,你的靈魂會在不知不覺中落在后面,甚至會忘記當初那個夢寐以求的遇,到底是什么東西。
尋的哲學樸素而實在,遇的學問卻飽含玄機。尋的目的是遇,但卻有可能因為遇的縹緲與不確定性而在不經(jīng)意之間錯過它。毫無疑問,每個人走向?qū)さ淖畛醴较蚴钦_的,卻因為各種原因誤入歧途,或與之擦肩而過,究其原因,正是你在尋的途中缺少了一點思考和智慧。每個人出發(fā)時都會有盲目與偏執(zhí),會將大把的時間與精力放在尋上面,因此忽略了遇才是尋的終極目的。把尋和遇這兩個本應融合的詞語人為地分割成為兩半,正是大多數(shù)人久尋不遇的癥結(jié)所在。
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一生尋的是文學的至高境界,而他在坐擁世界最大圖書館的時候卻雙目失明,失去了閱讀能力,但博爾赫斯并未沮喪失落,他堅持用耳聽的方式繼續(xù)閱讀,用口授的方式繼續(xù)創(chuàng)作,最終取得了驚人的成就。
貝多芬一生尋的是音樂的至高境界,卻在自己靈感最為旺盛的中年失去了聽力,這也沒有讓貝多芬停止尋的腳步,他通過紙筆與人交談,用靈魂與生命進行創(chuàng)作,最終完成了不朽名作《第九交響曲》,那些美妙的音符雖不能在他的耳際響起,但卻在他心中永駐。
以上兩位大師用行動告訴了人們一個樸素的真理——尋和遇就藏在日常生活細節(jié)之中。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一種盈滿而靜謐的感覺,遍尋不遇,仍不言棄,遇則欣然,尋亦可喜。每個人生都在孜孜不倦地尋,也一直在不停地遇,因為它們本來就在一條道路上,不過是兩個名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