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杰
摘 要:德育工作作為小學基礎教育階段的關鍵內(nèi)容,而班主任更是開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角色,在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的過程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鑒于此,文章將主要針對小學班主任開展德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對如何提升小學德育工作有效性展開策略分析。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 德育工作 有效 策略
小學階段的孩子由于身心尚處在發(fā)展時期,其價值觀念與思維人格具備較強的可塑性,所以在這一階段開展德育工作能夠凸顯良好實效。班主任作為小學生成長中的“明燈”,應當肩負起德育這一重要工作,不僅要認識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更要主動探究如何有效開展德育工作,助力學生培養(yǎng)良好道德品質(zhì)與行為習慣。
一、當前我國小學德育工作開展中存在的不足
1.班主任對德育工作的重視度有待提高
由于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小學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會更加注重學生文化課的學習情況,也即是對小學生的智力發(fā)展更為重視,所以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往往會忽視到對學生道德方面的教育[1]。所以,德育工作的開展也僅僅局限于思想品德課的講解,缺乏對學生深入的引導,導致學生無法將思想品德課的內(nèi)容與生活相聯(lián)系。因此,在這一背景下,許多班主任無法保障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學校所開展的德育工作也難以適應當前小學生道德品質(zhì)發(fā)展的需求。
2.班主任德育教育內(nèi)容過于抽象
許多時候,小學生所接受的德育教育內(nèi)容太過枯燥,幾乎完全照搬教科書中的條框向?qū)W生灌輸,也就導致學生無法將所教內(nèi)容與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進行有效聯(lián)系,這種太過抽象的內(nèi)容與小學階段的孩子認知規(guī)律不符,難以理解其中內(nèi)容則自然無法起到有效的教育效果。可見,這種缺乏生活性且過于抽象的德育教育內(nèi)容極不利于學生道德品質(zhì)的發(fā)展。
3.班主任德育工作開展方式過于單一
小學階段的孩子對于新生事物會更加感興趣,然而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班主任的教育手段往往太過單一,只顧在講臺進行教材宣講,而學生坐在座位被動接收,并未運用更加新穎、現(xiàn)代化的教育手段,也未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這種生硬的知識灌輸難以激發(fā)學生對德育內(nèi)容的興趣,從而大大降低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的相關策略
1.加強教學活動中的德育滲透
關于小學生的道德教育工作一定要滲透于整個學習全過程,唯有將學習內(nèi)容進行內(nèi)化,才能讓學生從心理層面去認知,并且切實落實到現(xiàn)實生活當中,有效促進其良好道德品質(zhì)的養(yǎng)成[2]。比如,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我們在講解《清澈的湖水》《淺水洼的小魚》等文章時,班主任便可將其中與環(huán)境保護相關內(nèi)容進行著重解析,從而延伸到我們現(xiàn)實生活的環(huán)境保護工作,比如對學校的花草樹木不能隨意折損、家庭中的生活垃圾不得隨意丟棄等等,在美好環(huán)境的營造下,我們才能生活的更美好。如此一來,通過在教學活動中進行德育滲透,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的形成良好道德品質(zhì),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做好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工作
由于小學階段的孩子身心尚處在發(fā)展階段,所以在自制能力與自我承受能力同樣較弱,倘若教師面對學生所犯錯誤只顧一味批評,不僅無法讓其立馬改正錯誤,甚至有可能打擊學生的自尊與自信,產(chǎn)生一定的抗拒情緒。因此,小學班主任一定要做好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工作,以真情的關懷去打動學生,諄諄誘導其主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改正。當然,在必要情況下,班主任仍然需要找問題較為嚴重的學生進行談話,但談話前需要先了解這名同學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學習情況等等,在最恰當?shù)臅r機以最合適的語言進行交流,并且班主任要學會“蹲下來”,與學生“平視”交流,讓學生能夠感受到班主任朋友般的關懷,從而敞開心扉而不斷打開心結(jié),慢慢走出心理誤區(qū),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
3.樹立正面積極的示范榜樣
榜樣的力量無窮大,在針對小學生的德育工作開展中,班主任應當充分認識到示范榜樣的帶頭作用,懂得運用課本中以及生活中的任務形象去為學生樹立道德榜樣,使其通過模仿去不斷培養(yǎng)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3]。比如,對于性格內(nèi)向、膽小懦弱的學生,班主任則可用魯濱遜的故事作為激勵榜樣,講述起一個人在荒島上依舊能夠生活的豐富多彩,向人們展示了人類的智慧與生命的頑強,進而激發(fā)學生對生活充滿希望以及樹立強大的自信心;對于不愿意與他人分享的學生,班主任可引出雷鋒、孔融等故事展開道德教育,讓小學生能夠認識到分享也是一種美德。此外,針對教材中的反面人物,同樣需要進行否定講解,比如《凡卡》中的老板夫婦與師傅們,對待小凡卡呼來喚去,在當學徒的過程中受盡了折磨,不僅體現(xiàn)了當時社會時代的黑暗,也為道德良知所不齒。所以,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開展應當讓學生對正面積極的人物進行學習與模仿,對于反面的非道德行為有所反思與抵制,從而懂得生活中真善美的可貴,從而逐步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水平。
4.不斷提升班主任自身道德品質(zhì)
大量事實表明,許多小學生在家中對父母親人的話可能半信半疑,但對教師、班主任所說的話卻能夠深信不疑,所以班主任更應當認識到自身的言行舉止會給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帶來巨大影響,因此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對自身道德品質(zhì)的提升,通過以身作則去影響自己的學生。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一定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正確三觀與思想,在工作與生活中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努力為小學生塑造出良好的道德模仿對象。唯有如此,班主任所開展的德育工作才更具說服力,才能讓小學生逐步意識到自身道德品質(zhì)提升的重要性,進而全面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性格養(yǎng)成會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所以在基礎教育階段一定要重視所開展的德育工作,班主任作為小學德育工作中的核心人物,一定要重視自身素養(yǎng)的提升,以示范帶頭的榜樣作用去影響學生,并且在教學活動中以及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去展開積極正向的德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與行為,從而為其今后的成長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啟航.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1).
[2]嘎瑪央宗.探究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工作的幾點分析[J].都市家教月刊,2017,(9).
[3]鐘迪.關于如何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的探討[J].人才資源開發(fā),20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