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鵬 謝清 唐詠春
【摘要】高職學院全方位、多維度推進傳統文化育人工作,符合國家在全民范圍培育文化自信底氣與信仰的關鍵。通過客觀辨識傳統文化的精華與糟粕,尋找傳統文化與優(yōu)秀舶來文化的結合點;合理運用課堂思政、網絡多媒體文化宣傳與第二課堂活動開展有機結合,通過多種傳統文化育人方式的綜合運用,在高校教學、生活大環(huán)境下實現文化育人,培育文化自信。
【關鍵詞】傳統文化 文化育人
一、在高職學院推進以傳統文化育人的背景及現階段客觀情況。
習近平指出:堅持文化自信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歸屬點。文化自信在“四個自信”中占據基礎地位,它既關涉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又關涉我們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形成的革命文化,更包括我們當下正在建設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高職學院全方位、多維度推進傳統文化育人工作,是培育又紅又專、德才兼?zhèn)涞纳鐣髁x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設者的重要前提,符合國家在全民范圍培育文化自信底氣與信仰的要求。
二、圍繞以傳統文化育人為核心。全方位、多維度創(chuàng)新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提升高職大學生群體傳統文化修養(yǎng)及綜合素質的突破口。
高校人文環(huán)境充滿活力,相比傳統文化在固化思維中顯得古板教條,大學生更易于也樂于接受流行文化、舶來文化和網絡速食文化。針對此種情況,在傳播、宣講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應關注普及傳統文化活動開展的方式方法與大學生受眾的心理需求與真實期待,切忌流于表面和形式?!白哌^場”式的活動開展,不但不能使學生認知、喜愛,反而會讓其產生抵觸情緒。故創(chuàng)新活動開展方式方法是強化弘揚傳統文化活動吸引力的關鍵點。
筆者工作期間,結合傳統節(jié)日:清明節(jié)期間,組織學生到“黃繼光紀念館”、“建川博物館”等地進行愛國主義主題教育,同時亦會利用“寒食節(jié)”文化主題開展冷餐會。端午節(jié)前夕,圍繞“緬懷愛國詩人、感悟傳統文化”的主題開展諸如:古詩詞誦讀比賽、毛筆字書畫比賽、包粽子等饒有意趣的活動。七夕時節(jié),會進行“表白我最愛的人”短信、短文活動;同時亦聯合學院漢服社開展“最美七夕”女生古典美主題活動。中秋節(jié)時,會開展以“賞月思鄉(xiāng)”、“想念親人”、“我看故鄉(xiāng)新發(fā)展”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同時聯合學院旅游系舉辦茶藝、插花等賞析活動。冬至時節(jié),在食堂開展“暖心包餃子,暖意過冬至”、校外組織“關愛特殊群體”等志愿者活動。元旦節(jié)的新年跨年晚會,更成為學生最為期待的活動之一。與此同時,依托學院傳統文化育人平臺“三節(jié)一廣場”(體育健身節(jié),文化藝術節(jié),科技節(jié),月周末文化廣場)為學生文化素質拓展工作提供更全面的保障。在立德樹人工作中,班主任與班級導師全程組織、參與、講解、評比,同時邀請任課教師參加,師生互動過程中,情感得到磨合升華,傳統文化印記不斷深刻,學生通過親身體會、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師生兩方面的反饋信息來看(學生期待度與滿意度為90%以上),通過實踐驗證了多樣性活動開展的必要可行性。
三、牢固把握并高效運用網絡多媒體信息宣傳陣地。正確有效的引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培育文化自信的根源。
在我國全力推進信息化建設的新形勢下,牢固把握網絡多媒體宣傳陣地,是關系社會主義大學“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關鍵。通過靈活使用網絡多媒體工具,把握大學生對于新媒體的使用喜好與習慣,積極進行網絡輿情、輿論的引導與正能量及傳統文化的傳播、施教是思政工作者在新時代面臨的新挑戰(zhàn)。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結合是網絡文化育人工作的目標追求。
每次主題活動開展,應形成相應的痕跡材料(包括現場照片、視頻與文字記錄等)。通過對其中有代表性的材料進行整合編輯,在各層級網站發(fā)布新聞,同時在QQ群和微信群、微博等自媒體平臺進行信息推送,一方面擴大傳統文化育人工作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加強師生間的經驗交流。
在系部、年級、專業(yè)班級搭建無障礙信息交流平臺。例如筆者所在經濟管理系以三個年級為基礎單位,每個年級建議一個500人規(guī)模的QQ群(實名備注)。各專業(yè)班級建立小規(guī)模QQ群(實名備注)。系團總支、學生會及各班班團干部建立學生干部QQ群(進行公示公告與工作安排、信息通聯等)。確保全系師生信息溝通無障礙,實現信息在第一時間發(fā)送、接收、反饋;同時亦可對學生多方面的實時動態(tài)進行有效監(jiān)控。
在多種自媒體平臺中,信息與輿論的主導者必須為思政工作者,靈活把握群內信息動態(tài)。對于國內外、校內外發(fā)生的實時新聞,在保障無影響安全穩(wěn)定因素的前提下,只要其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符合弘揚傳統文化育人的需求,都應積極進行發(fā)布、轉載或推送。對于個別學生在自媒體發(fā)布的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流價值理念相違背的動態(tài),應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并及時介入進行干預、引導。充分運用網絡多媒體工具對傳統文化進行符合青年審美的解讀、分析與宣傳。
四、將中華傳統文化與大學生班級文化建設、宿舍文明建設有機融合
教室與宿舍是高校推進傳統文化育人工作的兩大平臺。引導學生在教室的空間中進行墻面設計與布置,將中華名人名言、詩詞歌賦擇優(yōu)以書畫的形式張貼在教室左右墻面,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標語字畫等張貼在教室的前后墻面。使學生在充滿傳統文化并融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蔭育的空間中進行學習生活。
在宿舍中,引導學生通過寢室美化布置,將屬于優(yōu)秀文化的紙質媒介進行張貼布置;通過宿舍文明建設中的評優(yōu)機制進行評比獎勵;在宿舍中開展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比賽活動,誘導學生進行宿舍文化升級,潛移默化地達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結語:
在高校全面推進傳統文化育人工作,應認真把握:1、掌握國家文化育人政策背景與大學生受眾的心理預期和客觀需求。2、全方位、多維度的創(chuàng)新傳統文化育人工作的方式方法。3、牢固把握網絡信息宣傳陣地與靈活運用多媒體工具,有機進行傳統文化育人的引導、宣傳。4、將傳統文化育人工作與教室文化建設與宿舍文明建設有機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