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 張曉云
說起胃鏡活檢病理報告單,經(jīng)常見到許多患者或家屬拿到后一臉茫然,看不懂。其實,一張胃鏡活檢病理報告單,通常包括三部分內(nèi)容。
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以此確定是自己的報告。
第二部分是病理醫(yī)生,對肉眼和通過顯微鏡放大后,觀察到的現(xiàn)象的客觀描述。肉眼可以看到標本的顏色、數(shù)量、大小等。顯微鏡下需要觀察的內(nèi)容比較多,首先是對炎癥程度的評估,通常用“+”“++”“+++”表示輕、中及重度。
另一種特別的細胞,我們叫它“中性粒細胞”,它的多少直接決定了報告中“活動性”的程度。這個細胞的出現(xiàn),很大程度上提示一種特殊感染的存在,那就是我們接下來要說的幽門螺旋桿菌,英文縮寫為“HP”。研究表明,HP的感染是胃癌和胃淋巴瘤發(fā)生的高危因素之一。
報告里還有萎縮和腸化的表述。我們將胃里的腺體比成排排放的凳子,抽掉幾個后,凳子少了,這種腺體數(shù)量上的減少是一種萎縮;但如果把部分凳子換成了別處的椅子后,原來的凳子還是少了,那是另外一種萎縮,比如“腸化”,就屬于化生性萎縮。胃的腺體可以分泌胃液,發(fā)揮消化和促進吸收的功能,腺體數(shù)量少了,功能自然會受到影響。
“腸化”顧名思義和“腸”有關(guān)。我們身體的細胞是非常狡猾的,生長的環(huán)境變了,它們也會變,明明在胃里的東西卻長得和腸里的一樣,變了樣的細胞是發(fā)揮不了原來的功能的。
最后一行如果出現(xiàn)“異型增生”這4個字,要引起高度重視,因為它是一種癌前病變。它有“輕”“中”“重”之分,輕、中度異型增生需要定期復(fù)查,而高度異型增生則需要盡早手術(shù)治療。這是胃鏡活檢最有價值的地方。
最后一部分,是病理醫(yī)生通過全面觀察后做出的最終判斷。這也是對第二部分客觀記錄的總結(jié),例如:慢性萎縮或非萎縮性胃炎。
總而言之,拿到一張胃鏡活檢病理報告單,重點看有無“活動”“HP”和“異型增生”,發(fā)現(xiàn)問題,及早就醫(yī),防患于未然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