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尋年環(huán)游記記錄春節(jié)儀式感之美

2019-06-11 09:19解維漢妙妙羅巍馬琳平底鍋莫莫貓飯團路堯攝影瓶子童茜鄭怡
女友 2019年2期

解維漢 妙妙 羅巍 馬琳 平底鍋 莫莫 貓飯團 路堯攝影 瓶子 童茜 鄭怡

『中國春節(jié),見證了地球上最大規(guī)模的年度人口遷移活動,全球六分之一的人口紛紛返回家鄉(xiāng)與家人團圓。』BBC的春節(jié)紀錄片如是描述中國的農歷新年。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春節(jié)總是寄托了人們美好祝福和希望的最重要節(jié)日,豐子愷、老舍、魯迅、冰心等大師都對寫年景情有獨鐘,大約是忘不了大人的忙乎勁兒和孩子的期待。舊時剛進入冬至,大家就開始為過年做準備,虔誠地每天按照口訣采買年貨、割肉蒸饃、灑掃房間。

許多人懷念從前的年味兒,其實是在懷念質樸的年代。如今我們總說過年沒有年味兒,也許找回春節(jié)儀式感,就能找回對過年的那一份期盼。

各地的新年都有獨特的民俗,在年味日漸淡化的今天,依舊有人熱愛生活、追求品質,把年過得充滿意趣和味道,將時間『浪費』在自己最喜歡的新年儀式上,營造出美好的節(jié)日氛圍,留下微小但有愛的回憶。

海島新年

關鍵詞: 白斬雞、祭祀、送檳榔

總有人問我,為什么海南逢年過節(jié)都要吃白斬雞,清水寡鹽煮出來,而且骨頭還帶有一絲血色。我想大家品過以后就會明白,為什么你放得下海鮮大餐,卻放不下白斬雞。在七八分水滿的沸騰鍋里把雞煮到七八分熟,此時肉質軟嫩鮮香,骨里帶些許血色,配上香菜蒜末雞油調制的蘸料,直叫人流口水。

吃雞,是海南春節(jié)必不可少的章程。雞是尊先敬祖的供品,祖先們吃完才到我們吃,雖然如今祭祀的供品種類繁多,但水煮雞依然穩(wěn)坐主擺位。父親的解釋是:供先敬祖,不忘本源,原汁原味,淳樸本真。雖然細致的色香味形對于先人們來說沒有太多意義,但水煮雞的祭祀文化凝結了海南人面對生活的善真樸實、面對先人的肅莊恭敬,逢節(jié)吃雞也成了海南傳統(tǒng)文化的注腳。

每年大年三十凌晨三四點鐘,我們還熟睡在被窩里時,父親便早早起來準備早上供奉的食材和午時家族團圓飯的食材。祭祀的雞一定要選用公雞,可能是帶有封建男權的思想吧,因為村里的風俗一直都是男丁才能給先人擺桌祭祀敬酒,先人牌位上女子也只留下姓氏,直到現(xiàn)在也沒有改變。這一點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有一天,我也會從家譜里消失,什么都沒留下。

我們村不大,大約三十多戶人家,一千多人,據(jù)說是福建莆田的吳氏宗室小分支迫于生活流落至此繁衍形成的,是個名副其實的“吳氏”小村莊。當新年的第一聲鐘敲響,每家每戶就會爭先恐后地放六千頭、九千頭、一萬二頭(鞭炮計量單位)的鞭炮來除舊迎新。鞭炮聲、煙花聲此起彼伏,絢麗的煙花將夜空映照得五彩斑斕。這一瞬間,才感覺到新的一年真正開始。父親說放鞭炮是過年的頭等大事,“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大家都期待自家的鞭炮聲又響又長,盼望來年吉祥如意、人興財旺。小時候的我每當這個時候就特別興奮,開心地等鞭炮結束后,樂呵呵拿起檳榔和配好的撈葉(配檳榔吃的葉子,嚼后能吐出鮮紅色的口水),雙手送吉祥祝福給長輩并向他們討要壓歲紅包。

海南人愛檳榔、種檳榔、吃檳榔,早在北宋時期就有了嚼食檳榔的習俗。而從爺爺?shù)挠洃浭?,逢年過節(jié),家家戶戶都備有檳榔果和撈葉,用檳榔作為拜年祝福之物,當然也是祭祀先祖之物。村里的每戶庭院都種著檳榔樹,孤高筆直,聳然而起,仿佛土地給它注入了豐盈充沛的活力,噴涌迸發(fā),直往天上長,驕傲得毫無畏懼,村莊也因它變得四季美麗。海南一直把檳榔果作為美好和友誼的象征,檳榔隱意“賓”和“郎”,寄含貴賓之意,用來招待拜年的貴客親朋?!墩颅偱_志》里“親賓來往非檳榔不為禮”的表述,讓“以檳榔待客”的美好傳統(tǒng)一直延用至今。而且檳榔也是海南婚禮必備的上品之一,與酒和香煙一樣用來招待親朋賓客。

現(xiàn)如今,隨著村莊的發(fā)展、信息時代的到來,大家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但春節(jié)的氛圍卻越來越淡。不過,年味里依然少不了祭祖歸宗要吃雞,少不了除舊迎新要放爆竹,少不了真誠待人要互送檳榔,村莊里依然保持著最原味的傳統(tǒng),最淳樸的過年儀式,最真性情的待客之道。

昆明舊事

關鍵詞: ?游戲、拜佛

回家過年一直是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情結,是人們潛藏在心里的對家的無限眷戀。我的家鄉(xiāng)在云南昆明,雖然如今年味漸淡,但我通過探訪家族長輩,得知一些昆明舊時的過年風俗,在此撰文記錄。

娛樂

民國時,昆明人在過新年的時候,不論男女老幼,都要穿新衣、戴新帽、著新鞋,青年婦女還要在發(fā)髻上插朵鮮花或者絨花(假花)。

在正月初九之前,男女老幼都有各自的娛樂活動。因為當時婦女們有纏足,出門走動不是很方便,所以過年時,只能在家里的青松毛(即松樹葉子松針,當時昆明物資相對匱乏,過年過節(jié)較難找到多人使用的桌椅板凳,地上鋪滿青松毛,全家便可席地而坐,聚在一起吃年夜飯)上聚集些人,要么玩擲骰子趕老羊的游戲,要么擲狀元籌、升官圖,或者打獅子圍,年紀較大的則聚在一起摸骨牌。

而青少年,多在戶外玩耍,比如跳黃牛、跳海牌、放響簧、打拋球、踢毽子、打鐵環(huán)、以錢撞鐘、以錢丟坑、以錢殺魁等。文藝青年們則多數(shù)喜歡下老和尚棋、三三棋等。女孩子玩的,一般就是踢毽子、打跌落、放響簧。

最有意思的是一群孩子坐在一起唱童謠。比如:“張打鐵,李打鐵,打把剪子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到張家樓上去打鐵。打到正月正,獅子鬧龍燈;打到二月二,龍?zhí)ь^;打到三月三,薺菜花獻牡丹;打到四月四,四個銅錢料個事;打到五月五,五只龍船敲花鼓;打到六月六,家家門前曬紅綠;打到七月七,七個果子甜如蜜;打到八月八,八牙西瓜獻月牙;打到九月九,九朵菊花泡燒酒;打到十月十,十個老鼠偷屎吃?!边@首歌謠唱的是張獻忠、李自成起義之后,清軍入主中原的景象。

小孩子們拿到壓歲錢,都喜歡去街上買玩具、買花炮、買小零食,晚上則去三牌坊(金馬坊、碧雞坊、忠愛坊)買花燈。孩子們最愛的玩具,排第一的是花小鼓,這個小玩意兒非常熱銷。在昆明城里,扎燈賣的大概有十幾家,都是上半年做紙燈籠、風箏,下半年就專門扎燈,收入足以支撐一家人的生活。也有些不專門從事此業(yè)但會扎燈的人,閑暇時會扎幾個好看的燈,等過年的時候拎出來售賣,所以過年的時候賣燈的人比平時多很多,十分熱鬧。

信仰

昆明人好善向佛,信佛必要誦經,舊時的人都認為誦經能消災免難,除罪惡、添福壽,求財?shù)秘敚笙驳孟?。很多婦女都愛請寺廟里的僧尼誦經拜懺,遇到年節(jié)、過生日、家中添人丁、婦女懷孕、家中男子謀事求財,都要在家里敲法鼓木魚、搖法鈴。誦經花的錢其實不多,但主人家寄托的希望卻很大,一旦做過這堂佛事,便覺得安心,至于所求之事有無應驗,都不會再提。舊時昆明還十分流行許愿說書,也就是請盲人說書者來講《香山傳》《祖師傳》《火輪傳》《蟠桃傳》等民間故事。一部《香山傳》要講半個月才封壇,價格不菲,但婦女們都心甘情愿出錢。

因為敬信神佛,家里的佛桌神龕是必不可少的。昆明人基本上家家都敬奉觀音像,多半是畫像,也有些講究人家供的是銅鑄的佛像。有神佛像供著,自然就要有香爐、燭臺、燈臺、花瓶、凈水碗等玩意兒陪著。于是神臺上古瓷、古銅的花瓶,古銅的文王爐、葡萄爐,紫銅、黃銅的直耳三腳香爐都很常見,甚至還有斑銅爐、宣德爐、康熙窯香爐等寶貝,加上古銅的童子燭臺、蓮花燭臺,一眼看過去真是一片古香古色。這些物品中,有兩三百年前造的,也有五六百年前的古董,工藝非常精致,神像刻畫尤其尊嚴,說是文物也不為過,有的珍貴程度足以傳世。

就算是最窮的人家,也必須要有一幅觀音像、一座香爐、一對燭臺列于佛桌上,這可以說是昆明當時的社會風氣了??匆粦羧思业姆鹱郎衽_,就能知道這家人家境如何,所以有些見識淺的婦女,在將女兒許配人前,一定要先去提親者家里走走,名為“看人家”。如果看到對方神桌上漂亮璀璨,就認為是富貴人家,女兒進門一定有好日子過。于是就有些人“投其所好”,專門打扮好神臺來掩飾自己家的真實境況,這也算是一種笑話了。

當蒸碗遇見燴菜

關鍵詞:年夜飯、蒸碗、銅鍋大燴菜

每到過年,我老爸的蒸碗都是餐桌上離不開的彩蛋,朋友們都說我家的年味總是比別人家的濃。每一年,在離農歷新年還有半個月的時候,老爸就開始在院子里搭爐子、去市場買碗、盤算親戚朋友家需要蒸碗的數(shù)量,然后開始做各種蒸碗。給自家親戚送的蒸碗,過年吃完后,碗就給老爸還回來了,如果是送朋友,這碗也就一去不復返了。雖然年年花錢買新碗有點浪費,但老爸去溜市場看碗的愛好,似乎也成了過年的一種情趣。

陜西人都愛吃蒸碗,每到年關,各大超市、酒店也都售賣各種蒸碗,尤其是陜菜館子,除過各種蒸碗禮盒,還有葫蘆雞、醬牛肉之類的。蒸碗都是以肉食為主,兼而有點豆沙八寶飯。就像我家,我爸平常愛鹵豬蹄、豬脆骨、雞爪、雞胗這些,我要幾天不吃還想得慌,而新年在冬天,感覺多吃點肉能耐凍。

所以呢,我家每年的蒸碗數(shù)量都能超新高。最遲臘月二十九,各家各戶的蒸碗都給人做好了,兩碗對著一扣,有用兜提的,有用箱子裝的,就差貼標售賣了。而蒸碗的品種,小酥肉、黃燜雞、獅子頭、梅菜扣肉、米粉肉、八寶飯、松子肉都是每年必吃必做的,再順帶著炸炸帶魚和肉丸子、鹵鹵豬蹄和豆腐干、灌香腸和熬肉凍……林林總總,好不闊氣。

但是要說我最愛的,還是梅菜扣肉和米粉肉。梅菜扣肉香中帶甜,肉皮濃郁而不油膩,夾個餅子就能吃上好幾片。米粉肉中帶著腐乳的甜味,江米經過蒸和炒,完全包裹著肉香,特別有滋味。所以餾上幾個蒸碗和一條清蒸魚,再加幾盤家常炒菜,就是我家的年夜飯了。

而老公是一個地道的山西人,他家的年夜飯就和我家的不一樣。頭一年去他家過年的時候,婆婆告訴我過年要吃火鍋,我還高興了半天,心想著還是我婆婆洋氣。于是我去超市買了一堆麻辣火鍋的食材,結果他們告訴我,不是吃這種火鍋。然后搬出來一個金燦燦的銅鍋,就是老北京涮肉的鍋,中間空心里放木炭,四周一圈放水。待水開后先放粉條、大白菜、胡蘿卜、白蘿卜和豆腐之類的素菜,滾燙一會之后再放入自己炸的肉丸子、小酥肉和紅燒肉,邊煮邊吃。如果火太大一直煮沸,就在放木炭的最上頭蓋一個饅頭,火就溫吞了下來。

這種火鍋既不放辣椒也不用蘸汁,感覺像是我家吃的燴菜,但是比燴菜更加豐富。我婆婆做的丸子、酥肉等,和我老爸做的口味不同,婆婆做的更扎實,很耐嚼,更加適合長時間的燉煮,而我老爸做的則是入口即化。

盡管陜西與山西只有1個小時動車的距離,可是山西運城的美食和我們陜西西安的還是有很多差別。比如山西的羊肉泡就與西安的羊肉泡饃不同,它是乳白色的羊雜湯里面煮麻花,還可以泡類似月牙餅的餅子。山西有一種叫做“一面情深”的菜,就是胡蘿卜絲裹了面蒸出來以后油潑涼拌,特別受小孩子喜歡;還有我每次去都想喝的魷魚湯,用水發(fā)魷魚、姜末、鹽、蔥花、蒜末、水淀粉以及少許胡椒粉煮成,我一次能喝幾大碗。

哎呀,說到這些,又是一年了。其實不管是哪里人,風俗有什么不同,過年時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說說彼此的愛與愁,聊聊家長里短,吃著濃濃愛意的飯菜,幸福就是如此了。

大鍋大灶,敞亮過年

關鍵詞:秧歌、開門炮、殺豬菜

在東北生活過的人可能都聽過這樣一首民歌:“年到年到,糕糖祭灶,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頂大氈帽,老太太要塊大黏糕?!焙喍痰母柙~飽含著質樸、勤勞的東北民眾對“過年”的最樸素和獨特的情愫。

東北的“年”,一般從 “臘八”就算起。在東北過年,殺豬是必不可少的。從父母只言片語的講述中可以了解到,在物質較為匱乏的年代,殺豬過年是為一年的辛勞做一次集體的歡宴,殺豬、做餡、包餃子是家家戶戶的“規(guī)定動作”。

那時候,大多數(shù)農家都在院門之側壘砌豬圈養(yǎng)豬,少則可供自己,多則出賣換錢。過了臘八之后,人們開始殺豬宰雞,把豬肉切成塊,放在大缸中送到倉房里凍起來以備節(jié)日期間用。而誰家殺豬都會將酸菜與肥肉血腸放在大鍋里燉,這便是人們常說的殺豬菜。

東北酸菜是東北地區(qū)的一種家常特色食物,采用大白菜腌制而成,極具東北地方特色。聽媽媽說,以前條件不好,再加上東北天寒地凍,到了冬天就沒有什么時令蔬菜可吃,所以就在秋天儲備大白菜,做成酸菜,這樣可以放得久,吃的時間長。家家戶戶到了白菜下來的季節(jié)都要買上一馬車白菜用來制作酸菜,對于我這種常年在外的游子來說,這一口酸菜吃出來的是濃濃的鄉(xiāng)愁,回味無窮。

東北人過年最為講究的要數(shù)大年三十的年夜飯了,這頓飯要慢慢地吃,從掌燈時分入席,一直吃到晚上,有的人家會吃到深夜。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在這“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吃吃喝喝,有說有笑。東北的年夜飯幾樣硬菜必不可少,從舊俗上來講,一般是十二道,寓意著一年十二個月順順利利,而在葷素搭配上,則講究六葷六素,代表一年里有喜有憂。菜必須要有魚(年年有余)、有雞(大吉大利),還有豬蹄(財源廣進),其他的隨自己喜歡。每到過年,爸爸都會做上一桌這樣有講究的年夜飯,小雞燉蘑菇、酸菜燉排骨、鯉魚燉凍豆腐、醬骨頭、醬肘子、熏豬蹄、酸菜汆白肉(東北特有,也就是上面講的殺豬菜)以及蘸醬菜。

吃完年夜飯,就開始吃凍梨、凍柿子,這也是東北特有。一些水果凍過之后,另有一番滋味。最純正的是凍秋梨,這種梨剛摘下來的時候又酸又澀,但放在樹下,蓋上一層樹葉,經過冰凍之后就會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凍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凍,年夜飯后吃這種梨能解酒、解油膩。

初一凌晨,家家戶戶第一件事是爭先恐后打“開門炮”,全城一片爆竹聲,象征送舊迎新和接福,俗謂“接年”。打“開門炮”也有慣例,一般是先放小鞭炮一串,稱“百子炮”,再放雙聲大爆竹,大爆竹只放三發(fā),意謂解除一年的疫癘災晦,并表示接新年。大爆竹三發(fā)都響,聲音宏亮清脆,最為吉祥,而打“開門炮”講究越早越好,象征做什么事都會順利、如意。

東北,年正月,無論城鎮(zhèn)還是村屯,都有秧歌隊歡快活潑的嗩吶聲、鑼鼓聲。正月初一家家戶戶都忙著拜年,一般從初二開始“跑秧歌”,演出形式以拜年賀喜為主。記得小時候去給親戚拜年,經常會在街道上遇見秧歌隊,這種演出,受拜者要預備煙茶款待,并在秧歌隊臨走時給“秧歌頭”賞錢,有的還要管飯,一是圖“喜興”,二是講面子。當然,演出時當?shù)啬信仙俣伎梢园卓礋狒[。

如今,在外已生活八年,回東北過年已成為心中一個莫大的心愿。記憶中“年”的味道是對家的渴望和思念,年歲增長,思念在生長……

關鍵詞:游神、鬧春田、吃花

游神,是福州民間元宵節(jié)期間的一項風俗活動,縱觀福州閩侯、亭江、長樂等各地的游神,與閩南、臺灣地區(qū)的“媽祖繞境”、龍巖姑田的“游大龍”等活動具有相似之處。大多是請保佑境內平安的神仙,在特定的日子里巡游一番,沿門驅疫。福建各地游神形式多樣,雖然拜的神仙不同,活動形式也不同,但全民借此狂歡,可謂是一場民俗的盛宴。

鬧春田:這組圖片拍攝于長汀童坊鎮(zhèn),當?shù)卮迕裾J為關公是水命,每年他們都會把關公的塑像抬到泥田里,打轉奔跑,以期新的一年里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講述人:童茜

從事影像類的創(chuàng)作工作,現(xiàn)中國美術學院基礎視覺研究所在讀研究生。喜歡關注人群關系、生活物件,覺得生活里蘊含了太多溫情動人的真理,偏遠的山村里藏著許多這個時代我們正在丟失的、淳樸自然的熱情之力。

吃花:在莆田涵江芳山村,每年正月初四,村里的昭靈宮搖簽挑選一個日子過元宵,屆時,神靈附身的乩童會進行“吃花”活動?!俺曰ā?,就是將赤膊的乩童抬到燃放的煙花上,任其擊打。

打刺球:用海膽一樣的鋼刺球不斷擊打被“神仙附體”的乩童的背部,直到血肉模糊,打得出血稱“取龍血”。人們相信通過這種儀式,可以驅魔消疫祈福。

關鍵詞:侗族百家宴、新年美食

廣西味道:在廣西的新年中,大家過年一定會吃扣肉、豆腐圓子,大部分家里還會做臘腸、臘肉。一些外地人認為的“黑暗料理”,也是廣西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比如大名鼎鼎的魚腥草。

百家宴:廣西侗族獨特又古老的傳統(tǒng)民俗文化,屬于元宵節(jié)習俗。由最初的“做春?!卑l(fā)展而來,是一種在族人內部舉行的祈禱儀式,其目的是“聚宗親,商族事,祈豐收,保平安”。

講述人:瓶子

從業(yè)媒體攝影記者近八年時間,熱衷于靜物和人物攝影,不扭捏不做作,一切都還原本真,讓攝影有溫度,讓圖片會傾訴真摯的情感。

關鍵詞:燈籠、年貨市場、回民街

春節(jié)臨近,西安大街小巷充滿各種年節(jié)裝飾品,把城市裝點一新,讓老百姓和游客都感受到了濃厚的節(jié)日氛圍和古都的獨特魅力。西安歷經周秦漢唐幾千年文明傳承,是中華文化的搖籃,蘊含著豐富的民俗文化、節(jié)慶文化。各類市場在年節(jié)越發(fā)紅火,城隍廟、西倉、回民街、花卉市場、永興坊……大家以各種采買表示對過節(jié)的期盼。

講述人:路堯

從業(yè)二十年,資深商業(yè)廣告攝影師,攝影門類跨界新聞紀實、人物肖像、建筑空間、靜物廣告等等。喜愛人文攝影,認為攝影是一種最具表現(xiàn)情感的藝術形態(tài),也是見證時光歲月的最好方法。

拾趣之剪窗花

按照傳統(tǒng),到了臘月二十三這一天,除了祭灶王,還要剪窗花。窗花就是剪紙,因為大家習慣把剪好的紙樣貼在窗戶上,所以剪紙就多了一個名字:“窗花”。在過去,學習剪窗花是女孩子女紅課表里不能缺少的一課,女孩兒從小便要從前輩或姐妹那里學習剪紙的花樣,通過臨剪、重剪、畫剪、描繪自己熟悉的萬物生靈等,達到隨心所欲剪出想象花樣的境界。如今的我們,對傳統(tǒng)手工知之甚少,會做的更是寥寥無幾,但依舊有人把剪紙這個古老的手工作為職業(yè),組織民間剪紙藝人積極創(chuàng)作、收集作品、整理研究傳統(tǒng)紋樣并建立檔案,她就是西安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涂永紅。

古老手藝的年輕傳人

在眾多的剪紙流派中,陜西剪紙有“活化石”之稱,它較完整地傳承了中華民族陰陽哲學思想與生殖繁衍崇拜的觀念。如古老的造型紋樣“魚身人面”、“獅身人面”,與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與漢畫像相似的“牛耕圖”等。涂永紅十七歲起正式把剪紙作為職業(yè),她心靈手巧、認真勤勉,受到了剪紙大師楊玉琴的喜愛,是西安最年輕的非遺傳人。一把剪刀,一方紅紙,不用參照圖紙,談笑間剪刀飛舞,紙屑紛飛,一拉一抖,一幅優(yōu)美的作品便躍然眼前。

涂永紅的剪紙手藝出神入化、爐火純青。在幾十年的剪紙人生中,她將師傅的絕學和陜西當?shù)氐拿耖g剪紙工藝相互融合,創(chuàng)造出讓大家驚艷的多層剪紙技法。她的剪紙可以把國畫的大氣、工筆的細致融為一體,經過多層渲染后,變得似油畫般逼真,如此獨特的作品,被剪紙愛好者爭相收藏。

新年窗花有講究

涂永紅從小就和剪紙有不淺的緣分,在沒有拜師之前,她就喜歡在過年的時候給家里剪一些窗花裝點一下。如今當了多年的陜西媳婦,這個習慣也一直沒丟,每年過年,涂永紅都會為家里挑選一些意頭好的窗花。她說,不同花色的窗花有不同的講究,過年她家一定會貼的有幾樣:首先是和農歷屬相有關的圖案,2019年是豬年,就會準備些“肥豬拱春”之類的應景圖案;其次是傳統(tǒng)的窗花,門神一對、財神一位、五福臨門的吊簽(諧音吊錢)一套,以及貼在窗戶上表達美好寓意的牡丹圖案的平安富貴、年年有余等等。想要給家里貼窗花的朋友,這些可都要記好了哦!

動手剪紙,重在嘗試

涂永紅說:“很多人和我說自己從小就手笨,做不來這種手工活兒,其實他們只是缺少一個接觸剪紙的機會。” 涂永紅這幾年一直致力于剪紙文化的推廣,先后在西安文藝路小學、鐵五小、高新一中等開辦社團剪紙興趣班,她親自授課,教毫無基礎的孩子們通過剪紙開發(fā)智力、鍛煉動手能力,很多小朋友的作品在青少年藝術比賽中獲得了獎項。

剪紙,其實什么樣的紙都可以作材料,當然,過年首選喜慶的紅色。剪紙還需要一把剪刀、一只鉛筆和工具刻,想要做精細的圖樣,就需要用刻的方法。涂永紅說剪紙涉及很多技法的要求,如果想嘗試一下,那么就需要準備刻刀和嘗試自己畫稿子,但完全沒有接觸過剪紙的人,還是建議從畫圖開始學起。對于孩子來說,剪紙也是一個在腦子里鍛煉立體空間感的方法。

多知道點兒

春節(jié)粘吊簽是什么意思?

吊簽,流于民間傳說。古時“年”是一個惡鬼,每到春節(jié)都要出來吃人,尤其愛吃童男童女,百姓們?yōu)楸傩膀尮?,不使孩子遭殃,也避險于自家,就紛紛剪刻花花綠綠的吊簽兒掛到自家堂前屋檐和樹枝上,來嚇唬震懾“年”,避免它進入家中作孽,祈求平安。吊簽兒現(xiàn)在已成為剪紙藝術的一塊奇葩,稱為“過門箋”、“門箋”、“掛錢”、“掛箋”、“紙簾”等等,形似小旗小幡,又因為吊簽諧音吊錢,也是一種盼望發(fā)財?shù)拿篮米T浮?p>

貼財神有什么講究?

財神畫像要貼在室內門上或墻壁上,臘月三十貼,或正月初五迎財神的日子貼。文財神貼在私密空間,可以貼在書房,但不能貼臥室,不能對門和窗,否則會讓財運溜走;武財神貼在門里面對著大門,千萬別貼門外,貼在進門正對的地方,表示財源廣進,或貼在飯廳、廚房門上也可。文財神一為商朝比干,二為春秋范蠡;武財神一為商周趙公明,二為三國關公。經商或從事武職的人,應擺放或供奉武財神。

拾趣之寫春聯(lián)

認識春聯(lián)

楹聯(lián)為中華國粹,包括名勝聯(lián)、行業(yè)聯(lián)、格言聯(lián)、節(jié)令聯(lián)、題贈聯(lián)、婚聯(lián)、挽聯(lián)、機巧聯(lián)、集句聯(lián)等多種,春聯(lián)是節(jié)令聯(lián)之一,起源于桃符。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多在大門左右懸掛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壘”的名字,用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xù)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們才開始把聯(lián)語題在桃木板上。

公元964年除夕,后蜀主孟昶題于臥室門上的對聯(lián)“新年納余慶,嘉節(jié)號長春”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lián)。春聯(lián)真正用紅紙書,普及于民間成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時,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忽然心血來潮,命令公卿士庶門上一定要貼出春聯(lián)。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間觀賞各家的春聯(lián),巡游了一段路后,忽然發(fā)現(xiàn)有一家沒貼春聯(lián),便派侍從去查問究竟。原來主人是個閹豬的,正愁找不到人寫春聯(lián)。朱元璋當即揮筆寫下“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lián)送給了這戶人家。

傳說東晉書法家王羲之從山東老家移居到浙江紹興時,正值年終歲尾,于是王羲之書寫了一副春聯(lián),讓家人貼在大門兩側。剛一貼出,即被人趁夜揭走。王羲之得知提筆又寫了一副讓家人再貼出去,但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這天已是除夕,不容門前無聯(lián),王羲之想了想,又寫了一副,讓家人先將對聯(lián)剪去一截,把上半截“福無雙至, 禍不單行”先張貼于門上。夜間來偷的人見這副對聯(lián)不吉利就沒偷。初一天剛亮,王羲之出門將前一天剪下的下半截補貼好,對聯(lián)變成 “福無雙至今朝至, 禍不單行昨夜行”,眾人看了,齊聲喝彩。

創(chuàng)作春聯(lián)的講究

春聯(lián)多用吉祥的詞藻、優(yōu)美的文辭表達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望和衷心祝愿。內容不外乎這幾種:

1.描春景,頌吉祥。如:“又是一年春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天泰地泰三陽泰,家和人和萬事和”“芝蘭得氣一庭秀,桃李成蔭四海春”。

2.記時令,點生肖。如這一年是雞年,便寫“聞雞起舞,躍馬爭春”;是馬年,便寫“萬里征途識馬力,三春喜氣有鶯歌”。

3.寫大事,抒高懷。如:“鐵馬冰河頻入夢,丹心白發(fā)最宜詩”“中華長振千秋業(yè),兩岸共懷一統(tǒng)心”。通常,春聯(lián)應有橫批,橫批一般為四個字,是提綱挈領式的語言,如“大地回春”“辭舊迎新”“春催桃李”等等。

春聯(lián)最明顯的特征是對仗。上下聯(lián)之間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shù)詞對數(shù)詞,量詞對量詞。如:“千秋事業(yè)英雄氣,萬里江山日月新”“葉茂花繁堪媲美,龍飛鳳舞更圖強”。

春聯(lián)還要講格律、論平仄。春聯(lián)雖也有長句,但一般常用的都是七言聯(lián)。七言平仄格式有二種:1.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例如:“春歸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萬木榮”。2.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例如:“美酒千盅辭舊歲,梅花萬樹望新春”。春聯(lián)上聯(lián)末字必是仄聲,下聯(lián)末字必是平聲,這個起碼的標準一定要遵守,不然會被懂行人笑掉大牙。

如何擁有個人特色春聯(lián)?

對春聯(lián)的寫作要求,一是內容切題,不管從哪一角度入手,都要與辭舊迎新賀新春相關,而且要多植入時代信息;二是明白曉暢,字詞通俗易懂,一目了然,忌諱濫用典故,晦澀艱深,讓人看不懂;三是形象生動,多形象化描繪春景春色,烘托出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氣氛;四是個性特色。我曾在狗年賀年卡寫聯(lián):“犬啟城門,燕銜柳葉迎新歲;鐘鳴雁塔,我在長安賀早春?!边€曾為昆明池作春聯(lián):“ 中國結前迎犬歲,昆明池畔賀新春?!?017年春,我給幾戶人家擬過不同的春聯(lián),給一對八十歲夫妻擬的是:“常懷舊事風云闊,更沐春光歲月新。橫批:吉星高照?!苯o一位離異孀居者擬的是:“春來臘梅先得色,時至幽蘭自生香。橫批:豐衣足食。”給一對小夫妻三口之家擬的是:“心地真誠千里樂,家庭和睦四時春。橫批:喜迎犬歲?!苯o一戶有念佛人的家庭擬的是:“茫茫世相難觀色,淡淡心經別有春。橫批:吉祥如意?!?/p>

我曾應邀為2005年央視春晚撰寫過4副串場春聯(lián)。其中陜西、寧夏的一副是:“紅黃藍白黑,五珍獻瑞;字史酒醫(yī)詩,諸圣留芳?!奔t黃藍白黑指寧夏出品的五種特產:枸杞(紅色)、甘草(黃色)、賀蘭石(藍色)、灘羊皮(白色)、發(fā)菜(黑色),字史酒醫(yī)詩指的是字圣倉頡、史圣司馬遷、酒圣杜康、藥圣孫思邈、詩圣杜甫,這五人都是陜西的文化名人。楹聯(lián)是簡潔的藝術,要寫好楹聯(lián)就必須抓特點,然后用最凝煉的詞句概括出來。

這些年很多家庭門外都貼著銀行、超市發(fā)放的免費彩印春聯(lián),雖也有喜慶氣氛,但內容千篇一律,很難體現(xiàn)個性化。其實,自己寫春聯(lián)也不難,用大紅紙裁成20厘米×100厘米的兩幅長條即可,圖省事的也可去紙品店買現(xiàn)成的春聯(lián)用紙,七個字的位置均有圖案襯底,書寫極為方便,練過毛筆字的人都可一試身手。

近些年為了普及春聯(lián)創(chuàng)作,各級楹聯(lián)學會都會舉辦講座普及楹聯(lián)知識要領,還會開展楹聯(lián)自撰自書展覽和比賽,每年春節(jié)前還組織書法家下基層“書春”(即現(xiàn)場書寫,免費向市民村民贈送春聯(lián))。如果誰趕上“書春”,可以拿自己精心構思的個性化春聯(lián)請書法家代寫,門上貼有“特別訂制”的個性化春聯(lián),一定會感覺暖暖的,很貼心。

亳州市| 巨野县| 宁明县| 湖南省| 钦州市| 威海市| 垣曲县| 阳江市| 曲阳县| 长垣县| 洱源县| 连云港市| 红安县| 古丈县| 三穗县| 桑日县| 兰州市| 彩票| 靖远县| 九龙城区| 永济市| 榆中县| 道孚县| 那曲县| 勐海县| 横峰县| 扎鲁特旗| 威信县| 浙江省| 和田县| 饶平县| 耿马| 兴化市| 铁岭县| 开江县| 西宁市| 蚌埠市| 汕尾市| 横峰县| 五寨县| 白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