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世界各地的古人,在很早就測量出地球繞太陽一周是365.242天??墒澜绺鞯氐墓湃?,又不約而同地覺得用月亮的陰晴圓缺記錄日期更為直觀。中國用陰歷(月亮歷),古羅馬人也選擇了陰歷。但他們的陰歷最開始只有10個月,每個月30或者31天。一共304天,少了61.25天。羅馬第一個國王(那時還是王政時代)羅慕路斯顯然是一個心大的人……少就少了吧,反正都發(fā)生在冬季,對于農業(yè)社會也沒什么重大影響。羅馬人的一月是從春分前的第一個新月起算。
羅馬王政時期的第二位國王努馬·龐皮里鳥斯對這個歷法琢磨來琢磨去,就給大幅度地改動了一下。首先,羅馬人覺得雙數不好,單數吉利!于是原來是31天的月份依然保留,把所有原來30天的月份都改成了29天。另外每個太陽年,月亮都會玩12次移形換影,那么就應該搞12個月。
為了把一年的總天數也規(guī)定成一個吉利的單數——355天,努馬·龐皮里烏斯增加的一月是29天,2月是28天。
但355天的月亮歷過不了多久就會一團混亂。所以羅馬人和中國古人一樣,都啟用了閏月的歷法。但平心而論,閏月這個東西還是很麻煩的,而羅馬人的閏月還經常被外部因素操弄。
從公元46年,愷撒命令廢棄陰歷改用太陽歷,一年365天。這時一月、二月已經成為年歷的起始月份,他挑選了一些月份,補足為30或者31天。由于一年實際是365.242天,所以二月依然保持不動,每四年加一天。這時候的羅馬日歷已經和現代我們用的日歷差不多了。除了他們當年2月加的一天,其實是加在23日上。
(歐羅巴/文,據《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