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靜
“素三彩”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清末寂園叟《陶雅》中:“西人以康熙黃、茄、綠三色之瓷品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數(shù),無特定含義。
在1989年版的《辭海》中“素三彩”的定義是“瓷器釉彩名。在未上釉的素胎上,施以綠、黃、茄紫三色而燒成。始于明正德年間,清康熙時繼續(xù)燒制?!?/p>
除此之外,陶瓷界還有另外一種“素三彩瓷”的定義,即“素三彩瓷是瓷器釉上彩品種之一,是以黃、綠、紫三色為主的瓷器,其實并不限于此三色,但不用紅色。因色彩中沒有紅彩,故名”。素三彩中的“素”有兩種含義,一種為該器使用“素胎”燒制?!八靥ァ笔翘沾缮鳑]有上釉前預燒的胎,它既可增強坯體機械強度,使其在搬運時不容易損壞,又可在上彩釉時不會因浸濕坯體而導致坼裂。出于以上原因,該工藝在陶瓷制作中經(jīng)常使用。另一種是古代有“紅為葷色,非紅為素色”之說,該器所用色釉以“素色”為主,故名素三彩。
馮先銘先生在《中國陶瓷史》中說:“在三彩器物中,有的只具備上述幾種彩色中的一種,人們稱為單彩或一彩,帶兩種顏色的,人們稱為二彩,帶有兩種以上的則稱為三彩?!睆倪@個定義來看,界定三彩的關鍵還是從直觀的顏色上判斷,即無論是陶胎還是瓷胎,無論是釉上彩還是釉下彩,只要器物有一定面積的多種彩釉,就可稱之為三彩。根據(jù)這個定義,“素三彩”的早期發(fā)展至少可以追溯到唐代,即“唐三彩”。它是先燒制素胎,然后掛低溫色釉重新入窯再次燒制的陶胎色釉器,由于該器物主要使用黃、綠、白三色,民國時期人們開始簡稱“素三彩”,隨后逐漸出現(xiàn)“遼三彩”“金三彩”“宋三彩”“明三彩”及“清三彩”等不同時期同類制品的專有名詞。
此枕(圖1-1)長12.1、寬8、高7.3厘米。胎質細膩,胎色潔白,器表施白色化妝土,釉面呈深藍、綠、褐三色,枕身為臥兔狀,兔身呈淡綠色,雙目圓睜,雙耳平伸,肥胖的小兔四肢伏地,活潑可愛。兔背承托著橢圓形枕面(圖1-2),枕面以藍色為地,中心刻一朵盛開的蓮花,花瓣和花蕊分別用綠、褐、藍三色涂染,造型小巧玲瓏,優(yōu)美別致。
我國瓷枕大概始燒于隋代,到了唐代開始流行并大量生產(chǎn),開始時是作為隨葬用的明器,以后逐漸成為臥室的寢具和脈枕,此枕就是治病號脈的脈枕。到了兩宋及金、元時期,瓷枕的發(fā)展進入繁榮期,所展現(xiàn)出的工藝、藝術成就也越來越輝煌。當時的瓷枕造型非常豐富,較為流行的有幾何形枕、獸形枕、建筑形枕、人物形枕等,造型精巧,制作細膩。同時在裝飾技法上也有很大的發(fā)展,刻、劃、剔、印、堆塑等技法被紛紛采用,極大地豐富了瓷枕的表現(xiàn)力和藝術性,使得這些造型精美的瓷枕,不僅是生活中的實用品,更成為雅俗共賞的工藝品。
鴨形杯(圖2)長12、高7厘米。胎質堅密,胎色白膩,施黃、褐、綠三彩釉,色調淡雅柔和。杯的造型為一只體態(tài)豐滿的鴨子。鴨長嘴,曲頸,作回首銜尾狀,尾作荷葉狀杯口,橢圓形鴨腹,腹中中空即杯身。這件鴨形杯設計精巧,造型生動,融裝飾與實用為一體,是唐三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遼是契丹族在我國北方建立的一個強大的政權。它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遼文化,陶瓷方面繼承了唐三彩的傳統(tǒng),又加入了契丹民族的游牧風情,同時展現(xiàn)了大草原的大度氣勢,融草原和牧民的風格于一體,創(chuàng)造出了遼三彩。遼三彩中常見的有盤口瓶、方碟、雞冠壺、海棠盤等,多是仿造契丹傳統(tǒng)的皮制和木制器皿燒制而成,頗具民族特色。
此海棠盤(圖3)長27.6、寬16.5、高2.5厘米。胎淡紅色,質地堅硬細膩。施白色化妝土,涂黃、綠、白三色釉,盤作八曲海棠花式,寬邊口沿,淺腹,平底。盤邊沿飾卷草紋,盤內(nèi)印一朵盛開的牡丹花及雙飛蝶,盤內(nèi)以白地、綠葉、黃花為裝飾,色調鮮明清新。
三彩枕(圖4)胎質堅細,呈磚紅色,施白色化妝土,通身施黃、綠、褐三彩,枕為半月形,枕面前低后高,中部微凹,立壁有一氣孔,平底無釉。器物采用刻、劃、繪的手法制作紋飾,先用工具刻劃出花紋輪廓及葉脈,再用彩涂繪,枕面中心為折枝牡丹,黃色繪花,綠色繪葉,白色為地,枕面周邊繪卷葉紋及邊框,枕壁用褐、綠彩繪葉紋,紋飾優(yōu)美,色澤淡雅。
虎枕(圖5)長41.5、寬17、高12.5厘米。胎質堅細,呈磚紅色,施黃、褐、綠三色釉。枕為臥虎狀,虎身為枕身,虎背為枕面,枕面呈橢圓形荷葉狀?;⑺闹橘?,尾卷曲,盤臥在不規(guī)則弧形底座上,一副閉目養(yǎng)神的慵懶神態(tài),虎身以黃色為地,全身滿布褐色斑紋,枕面綠色荷葉內(nèi)刻清晰的葉脈。
三彩壽星(圖6)胎質致密堅硬,胎色潔白,釉為褐、綠、黃三彩。壽星光頭,面帶微笑,胡須下垂,雙手捧桃,內(nèi)著綠色大袍垂至腳下,胸前飄帶自然下垂,外披肥袖褐色短袍,足蹬褐色靴子,人物表情生動逼真,體態(tài)自然優(yōu)美,使人賞心悅目,是一件難得的圓雕藝術珍品。
此碗(圖7)口徑14.8、高6.8厘米,撇口,深腹,弧壁,圈足,采用刻、繪結合的技法,先在碗外壁上暗刻龍紋,施釉入窯燒成后再用三彩繪折枝花蝶紋,所繪花朵飽滿,枝葉繁茂,花叢間有兩只蝴蝶飛舞穿梭。三彩蝴蝶與三色的花、綠色的葉、褐色的枝條交相輝映,色澤清新淡雅,胎體輕薄細膩,是康熙素三彩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底足雙圈內(nèi)書“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雙行楷書款。
香薰(圖8)胎青白堅細,胎體厚重,通體以黃、綠、淺紫、深綠等色彩繪,器內(nèi)壁施白釉。器座與器身呈六方形,周壁及頂部鏤刻錢紋孔。此器造型規(guī)整大方,透雕精致,色調素雅莊重,是康熙時期的一件香薰精品。
清代瓷器在器物造型、制作技術、圖案紋樣、色彩變化、藝術表現(xiàn)等方面,都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取得了空前絕后的成就。素三彩作為清康熙時期獨特釉上彩的一種,無論在品種、制作、藝術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并且展現(xiàn)了巧思、清新、活潑的工藝氣息。這種藝術特質在康熙時期極受歡迎,素三彩在清康熙之后燒造慢慢減少,在之后的各朝各代都少有燒造,到了清末民國時期更多的為仿制,始終無法與康熙時期素三彩真品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