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辣椒疫病病原菌的分離與鑒定

2019-06-11 05:31:37付靜陳建中付偉等
安徽農業(yè)科學 2019年4期
關鍵詞:分離鑒定病原菌

付靜 陳建中 付偉等

摘要 [目的]明確發(fā)生在邯鄲地區(qū)大名縣辣椒大棚中的疫病病原菌。[方法]從辣椒大棚里采集辣椒疫病病樣,對病原菌進行分離與純化,并通過形態(tài)學觀察、ITS序列分析及致病力測定,對病原菌進行鑒定。[結果]辣椒疫病病原菌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結論]該研究為當?shù)乩苯芬卟》乐翁峁┛茖W的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 辣椒;疫病;病原菌;分離;鑒定;辣椒疫霉

中圖分類號 S436.418.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19)04-0150-03

Abstract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identify the pathogen of pepper blight from Daming County of Handan area.[Method] Pepper diseas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greenhouses and the pathogen was isolated and purified.The pathogen of pepper blight was identified by comprehensiv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ITS DNA sequences analysis and pathogenicity test.[Result] The pathogen of pepper blight in Handan area was Phytophthora capsici.[Conclusion] The study provides a scientific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local pepper blight.

Key words Pepper;Blight;Pathogen;Isolation;Identification;Phytophthora capsici

辣椒疫病是辣椒生產上的重要病害,目前已廣泛分布于我國的辣椒種植區(qū)。辣椒在苗期、成株期都可感染疫病,而且在田間擴展迅速,常造成辣椒生產的毀滅性破壞[1]。辣椒疫病的病原為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Leonian),屬于藻界卵菌門疫霉屬,其寄主范圍較廣,可引起多種重要作物病害[2]。辣椒疫霉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環(huán)境適宜時卵孢子萌發(fā)產生游動孢子侵入寄主,經(jīng)風、雨、水等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3]。為了明確邯鄲地區(qū)辣椒疫病病原菌的分類特征及為害特點,有效地控制辣椒生產中疫病的發(fā)生危害,筆者對邯鄲大名縣大棚辣椒疫病的病原菌進行分離和鑒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辣椒疫病病樣采自河北省邯鄲地區(qū)大名縣大棚栽培辣椒的根。病原菌的致病力測定中供試辣椒品種為“瑞豐”“長健”“瑞朗”“尖椒1號”和“133”,采用常規(guī)育苗,長至1片真葉時選擇大小一致的健壯辣椒苗,移栽于盛有適量營養(yǎng)土的盆中,日光溫室內常規(guī)管理。選擇8葉期長勢一致的健康植株用做致病力測定。

1.2 試驗方法

1.2.1 病原菌的分離和純化。

病原菌的分離采用組織分離法[4],將辣椒疫病病株根部的外表皮除去,取內部組織的病健交界處5 mm左右小塊,在75%乙醇中浸漬30 s,再用0.1%升汞水溶液處理4 min,然后用無菌水清洗3次,置于選擇性燕麥培養(yǎng)基平板上(含青霉素50 mg、五氯硝基苯50 mg、鏈霉素30 mg),25 ℃恒溫培養(yǎng)。

將長出的菌絲轉接到10% V8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至菌絲長滿平板后,向平板中倒入滅菌的自來水沖洗一遍,去除菌絲表面的營養(yǎng)物質,再加入滅菌的自來水至剛剛淹過菌絲面。置于日光燈下連續(xù)照光,經(jīng)過48 h,菌落表面可產生大量孢子囊。加入少量滅菌自來水至產生大量孢子囊的培養(yǎng)基平板中,4 ℃冰箱放置10 min后,取出室溫下放置30 min,刺激游動孢子的釋放[5]。調節(jié)孢子懸浮液濃度到4×10倍顯微鏡下每視野1個孢子左右,用移液槍吸取孢子懸浮液50 μL在水瓊脂平板上涂布均勻,12 h后低倍鏡下檢查、標記單個孢子的位置,用移植鏟切取、移植含有單孢子的水瓊脂塊,轉至10% V8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獲得純培養(yǎng)[6]。

1.2.2 病原菌的形態(tài)學鑒定。

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病原菌菌絲隔膜的有無、孢子囊和游動孢子的形態(tài)特征。將病原菌接種到燕麥、玉米粉、10%V8、PDA培養(yǎng)基上,25 ℃培養(yǎng)3 d后,用直徑6 mm打孔器沿菌落邊緣打取菌餅,移至4種培養(yǎng)基平板中央,分別轉接4皿,置于25 ℃培養(yǎng)。每隔24 h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4 d后觀察病原菌在不同培養(yǎng)基上的菌落形態(tài)。

1.2.3 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學鑒定。

將純化的病原菌接種到PDA培養(yǎng)基上,待其長出菌絲后,挑取0.1 g菌絲于1.5 mL 的離心管中,加液氮研磨至粉末。采用CTAB法提取DNA[7]。用真菌ITS區(qū)通用引物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和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對提取物進行PCR擴增。25 μL PCR 反應體系包括10×PCR buffer(Mg2+ plus)2.5 μL,dNTP Mixture(各2.5 mmol/L)0.5 μL,模板DNA 1.0 μL,5 U/μL TaqDNA聚合酶0.3 μL,ITS1 和ITS4 引物(10 μmol/L)各1.0 μL,加ddH2O定容至25 μL。反應程序為:95 ℃預變性3 min;95 ℃變性30 s,53 ℃退火30 s,72 ℃延伸1 min,35 個循環(huán);最后72 ℃延伸10 min。用1.5%的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PCR產物,測序由北京擎科新業(yè)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完成。將測序結果與GenBank數(shù)據(jù)庫中的已知序列進行Blast對比分析,取相似性最高的序列和測定序列在ClustalX程序中進行完全比對。然后利用Mega 4.0軟件以鄰位相連(Neighbor-joining,NJ)算法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8]。

1.2.4 病原菌的致病力測定。

采用活體刺莖接種[9],將在PDA平板上25 ℃條件下培養(yǎng)7 d的辣椒疫霉菌菌株沿菌落邊緣打成直徑為6 mm的菌餅。用滅菌的解剖針刺傷供試辣椒(8葉期)的莖稈,然后將菌餅挑貼于傷口處,菌絲一面貼近傷口,用脫脂棉蘸水保濕24 h,24 h 后除去滅菌棉,以空白培養(yǎng)基塊接種作為對照。每處理重復10次,接種后的辣椒置于人工氣候培養(yǎng)箱內,25 ℃保濕培養(yǎng),24 h 后開始測量病斑長度,每12 h 測量1 次,根據(jù)病斑長度評價各菌株致病力的差異。

2 結果與分析

2.1 病原菌的分離純化 從辣椒疫病病樣中分離的病組織塊上均長出白色絨毛狀的菌落,初步鑒定為同一菌株。將分離出的病原菌轉接到10% V8培養(yǎng)基上,經(jīng)過培養(yǎng)誘導,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了大量的孢子囊,對孢子囊進行刺激,釋放出大量游動孢子。將孢子涂布在WA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共挑取出3個單孢子,將菌株保存到PDA斜面培養(yǎng)基并命名為Bz。

2.2 病原菌的形態(tài)特征

經(jīng)顯微鏡觀察,病原菌菌絲無隔膜,孢囊梗分枝不規(guī)則;孢子囊形狀長橢圓形、卵圓形,大多數(shù)有1個乳突,大小為 (36.403~86.594) μm × (19.794~41.247) μm,長寬比為1.009~2.702(圖1)。游動孢子腎形,帶有鞭毛,游動孢子游動一段時間后停止游動。初步確定其為辣椒疫霉。

從圖2可看出,病原菌在4種培養(yǎng)基上的培養(yǎng)性狀不同。在燕麥培養(yǎng)基上的菌落呈圓形,絨毛狀,氣生菌絲很少,菌絲疏松、色白;在玉米粉培養(yǎng)基上的菌落接近圓形,棉絮狀,氣生菌絲較多,菌絲濃密、較厚,色白;在10%V8培養(yǎng)基上呈放射狀生長,菌落圓形、氣生菌絲很少,菌絲較疏松,色較淺;而在PDA培養(yǎng)基上的菌落呈圓形,花瓣狀,氣生菌絲較少,菌絲較濃密、較厚,色白。

從表1可看出,病原菌在4種培養(yǎng)基上的生長速率各不相同。病原菌在燕麥培養(yǎng)基上的生長最快,在玉米粉和10%V8培養(yǎng)基上的生長較快,在PDA培養(yǎng)基上的生長最慢。

2.3 病原菌的分子生物學鑒定

以提取的辣椒疫霉菌株Bz的DNA為模板,使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進行擴增,并對擴增產物進行序列測定,獲得長度為792 bp的特異性片段。將該片段序列在GenBank數(shù)據(jù)庫中進行Blast比對,結果顯示,該序列與已報道的辣椒疫霉菌(登錄號:AJ854287.1)的序列相似性達99%。從GenBank數(shù)據(jù)庫中選取代表疫霉屬不同種的ITS序列,以Peronospora sparsa作為外群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由圖3聚類分析結果可知,菌株Bz與辣椒疫霉菌的rDNA-ITS聚在一起,而外群菌株Peronospora sparsa則以較遠的親緣關系處在系統(tǒng)發(fā)育樹的外圍。結合菌株的形態(tài)特征和培養(yǎng)性狀,鑒定Bz為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

2.4 病原菌的致病力測定

用辣椒疫霉菌株Bz接種5個辣椒品種的莖稈,在自然條件下培養(yǎng)3 d后,辣椒莖稈均出現(xiàn)褐色病斑,而對照未發(fā)病。菌株Bz對5個辣椒品種的致病力沒有顯著性差異,且致病力均強于標準菌株CT(表2)。之后病斑不斷擴大導致病株萎蔫,癥狀與大棚自然發(fā)病癥狀一致。從接種的病組織中分離的病原菌與從大棚發(fā)病植株分離的病原菌形態(tài)一致,證明該致病菌為辣椒疫病的病原菌。

3 結論與討論

該研究通過形態(tài)學和分子生物學鑒定方法,確定了發(fā)生在邯鄲地區(qū)大名縣辣椒大棚中的疫病病原菌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通過致病力測定發(fā)現(xiàn)該病原菌可以侵染健康辣椒并導致辣椒疫病的發(fā)生。

發(fā)現(xiàn)辣椒疫霉菌在玉米粉和燕麥培養(yǎng)基上生長最佳;張世才等[11]發(fā)現(xiàn)辣椒疫霉菌在燕麥培養(yǎng)基上生長速度最快,但在V8培養(yǎng)基上產孢最多。該研究結果表明,辣椒疫霉菌在燕麥培養(yǎng)基上的生長最快,在10%V8培養(yǎng)基上產生大量孢子囊和游動孢子,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一致。傳統(tǒng)疫霉屬卵菌的鑒定主要依據(jù)其形態(tài)特征,但難于區(qū)分形態(tài)相似的種。研究發(fā)現(xiàn),rDNA-ITS序列在疫霉屬種內不同菌株間高度保守,而種間序列變異豐富,為卵菌的分類鑒定提供豐富的遺傳信息[12]。因此,該研究根據(jù)形態(tài)學特征和ITS序列分析明確了邯鄲大名縣辣椒疫病的病原分類地位,為辣椒疫病的防治提供理論依據(jù)。該研究采用活體刺莖接種法進行致病力測定,結果表明,所分離的辣椒疫霉菌Bz接種到5個辣椒品種后均引起辣椒發(fā)病,顯示菌株Bz為辣椒疫病的病原菌。

參考文獻

[1] 姜國慶,丁和明.辣椒疫病的發(fā)生及防治技術[J].湖北植保,2014(1):26,28.

[2] KAMOUN S,F(xiàn)URZER O,JONES J D,et al.The top 10 oomycete pathogens in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J].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2015,16(4):413-434.

[3] 曲丹丹,馬莉莉,周海洋.辣椒疫病發(fā)病原因及綜合防治措施[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7(18):90,92.

[4] 武玉環(huán),章彥俊,張紅杰,等.辣椒疫霉菌的分離純化及室內藥劑篩選[J].北方園藝,2013(8):138-140.

[5] 鄭小波.疫霉菌及其研究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1997.

[6] 邱小燕,湯智鵬,張敏,等.一種適用于多數(shù)植物病原真菌的單孢分離方法[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39(9):5263-5264.

[7] 楊叔青,胡栓紅,楊志剛,等.不同地區(qū)辣椒疫霉菌生理小種的鑒定和生物學特性的研究[J].華業(yè)農學報,2015,30(2):104-109.

[8] SAITOU N,NEI M.The neighborjoining method:A new method for reconstructing phylogenetic trees[J].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1987,4(4):406-425.

[9] 李萍,江濤,高智謀,等.辣椒疫霉 (Phytophthora capsici) 對辣椒的致病力分化研究[J].植物病理學報,2012,42(4):431-435.

[10] 徐作珽,李林,魏道君,等.大棚辣椒疫病菌的分離培養(yǎng)及藥劑防治[J].植物保護,1999,25(2):29-31.

[11] 張世才,熊艷,黃任中,等.重慶地區(qū)辣椒疫霉菌的分離培養(yǎng)及生理小種鑒定[J].植物保護,2015,41(3):183-187.

[12] 程亮,溫國泉,吳永官,等.廣西南瓜疫病的病原分離與鑒定[J].西南農業(yè)學報,2014,27(6):2398-2401.

猜你喜歡
分離鑒定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離、鑒定及致病力研究
MALDI-TOF MS直接鑒定血培養(yǎng)陽性標本中的病原菌
淺議檢察機關司法會計鑒定的主要職責
青銅器鑒定與修復初探
資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0:23:20
轉型背景下的民辦高校管理理念創(chuàng)新
科教導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7:45:48
八種氟喹諾酮類藥物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鑒定
融合與分離:作為一種再現(xiàn)的巫術、文字與影像世界的構成
社會科學(2016年8期)2016-11-04 01:38:56
高效液相色譜技術在石油化工中的應用分析
氣體分離提純應用變壓吸附技術的分析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02:20
高職院校教學檔案的鑒定與利用
长沙县| 界首市| 龙川县| 西昌市| 连江县| 五原县| 富平县| 乾安县| 呼和浩特市| 容城县| 仁怀市| 陈巴尔虎旗| 四川省| 白水县| 阿瓦提县| 交口县| 长汀县| 新乡市| 湄潭县| 拉萨市| 永登县| 康马县| 武胜县| 东阳市| 西青区| 荔波县| 饶河县| 左贡县| 宿州市| 沅陵县| 土默特右旗| 民勤县| 汝阳县| 乌拉特后旗| 贡嘎县| 浮山县| 姚安县| 涿鹿县| 神池县| 莫力| 高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