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剛剛過去的春節(jié)假期,我們一家三口去了日本。帶女兒第一次去日本,就因為四年級的她近來極度崇拜日本文具。去日本看文具???這會不會讓小姑娘的視野一下子聚焦得太細(xì)太小,從此開始小家碧玉?雖然私底下對此一直不很肯定,但假期總得有個目的地,日本終歸也是該去了。
帶上壓歲錢,在那著名的文具大樓“伊東屋”一泡就是一整天!滿載而歸的她回到家里,把她收獲來的寶貝攤了一地?!皨寢?,我往哪兒收它們呀?我的抽屜、柜子差不多全滿了………可以好好收拾下呀!你看‘伊東屋有12層,每層都有不同的分類,你也可以把自己的抽屜重新分配一下,貼上可愛的小標(biāo)簽,標(biāo)出不同的顏色……試試吧!”我盡量把建議往她喜歡的方向描述得可愛些。
沒想到,人家立馬開始行動,又花了差不多一天的工夫,自己收拾出兩個抽屜,清理出一批垃圾,重新做了規(guī)劃,一切井然有序,新買的文具全部找到了“家”,竟然還騰出了一些多余的空間!我在一旁看了心里竊喜,沒想到這趟日本還真沒白去,除了文具,也讓小姑娘親眼見識了那里的秩序、日本人的勤勉與自律……不錯不錯!
由此聯(lián)想到這一期的小空間專輯,其實無論空間大小,都需要好好整理??催@期稿子,有句話印象很深刻:“如果說家的布局、裝飾是道審美題,那收納就可算做一道邏輯題?!笔占{必不可少,仿佛裝修一個家要提前設(shè)計、鋪設(shè)好水路、電路一樣。對小空間來說,“收納”這道邏輯題難度會更高,但它也未必就是小空間的全部。每年做小空間專輯,我都愿意選幾個更跳出常規(guī)想象的“小”家,空間再小,也要千方百計省出空間,甩出些大手筆,松緊結(jié)合、張弛有度,日式審美不也是一樣嗎?
在“經(jīng)濟下行”已然成了時髦詞的今天,家的面積也許不再那么容易長大,不如好好研究下小空間,把現(xiàn)在的家住好住美,生活品質(zhì)一樣提升。年輕人的家一般也都會從“小”開始,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一代的漂亮“小”家,更讓我們從中看到其文化素養(yǎng)與精神追求的變化。別說“經(jīng)濟下行”,滌去泡沫,更講究質(zhì)感的人、物、事兒都會越來越浮出水面,中國人真正的好生活還在后面!此時此刻編輯“小空間”專輯,還真感覺尤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