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為
2月,滬上有件轟動的低調事件發(fā)生——誕生90載的比利時記者“丁丁”終于在中國開設了官方授權的首家店鋪“丁丁歷險記的世界”。這也是這部風靡全球的漫畫在85年后“重返”上海灘,那個出現(xiàn)在故事《藍蓮花》里的中國城市。故事里的上海尚處于日本侵華的戰(zhàn)火風云中,而如今平靜鮮活的上海在城市一角點亮故事里同款的“蓮”字宮燈,讓不少年屆中老的“丁迷”忍不住泛淚。而作為“丁丁”在中國的“大總管”,王越更是感慨萬千!這位為《丁丁歷險記》原作者埃爾熱家族工作了13年的初代“丁迷”,從童年開始其人生就一直沒有離開過“丁丁”,直教萬里之外的埃爾熱家族成員都驚訝:怎會有這樣一個外國人,比我們更了解“丁丁”?也因此王越受邀加入埃爾熱工作室,負責《丁丁歷險記》在中國大陸的一切事務。作為狂熱“丁粉”,王越一直希望能讓這家官方旗艦店與中國“丁迷”見面,但因版權保護等各種問題,他深知欲速則不達的后果。于是積蓄13年、籌備13年,他終于“小火慢燉”在此刻將這家面積不大但內有乾坤的店鋪展現(xiàn)到大家面前。如今這家店面的櫥窗里擺放著全世界001號的“丁丁”雕像就是布魯塞爾總部辦公室被他和中國“丁迷”的誠意打動而特地割愛送來的?!啊《”旧砭褪且粋€文化融合的結晶,他極富冒險精神和正義感,總是無憂無慮,類似西方騎士和中國游俠的結合體,同時他又打破一切意識形態(tài)的限制,帶領人性暢游。”
Q“丁丁”作為幾代中國人認識世界的一扇窗口,其中有不少融合中西文化的內容吧?
A:當然,1936年出版的《藍蓮花》就是一個中西融合的完美例子?!岸《 钡膭?chuàng)作者埃爾熱一生都未到過中國大陸,1934年在他構思《藍蓮花》這個關于中國的故事之初,只是憑借一個西方人對神秘東方的想象。但他的朋友戈塞神父向他引薦了當時正在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學習的中國藝術家張充仁。兩人相見恨晚,最終共同討論、創(chuàng)作出了一個真實還原的1930年代的上海。同時,張充仁還向埃爾熱介紹了中國畫中的單線白描技巧,最終發(fā)展出埃爾熱著名的歐洲漫畫“清晰線條派”風格。張充仁則運用中國畫技法為《藍蓮花》創(chuàng)作了許多上海街市的背景。埃爾熱一直認為《藍蓮花》是他和張充仁共同創(chuàng)作的作品,它也讓兩位中西方藝術家結下了深厚友誼。1935年,張充仁回國,兩人終因戰(zhàn)爭而失散。內心一直牽掛中國好友的埃爾熱始終沒有放棄尋找他的中國朋友,每到中餐廳吃飯,他都會詢問老板是否認識張充仁。1975年的一天,在一家新開業(yè)的中餐廳里,他竟真的問到了張充仁的消息,這時距他們相識已過去40多年!幾經輾轉,1982年他爭取到讓張充仁訪問比利時,兩人的重逢甚至驚動了比利時國王和一眾媒體的跟蹤報道??梢哉f這次重逢讓整個比利時都流下了眼淚,在這眼淚中融合的正是中西方文化與友誼的真摯感動。
Q:作為一種文化融合的產物,“丁丁”給這個世界留下了什么?
A:我只舉一個例子?!端{蓮花》是丁丁系列里第一本跟中國有關的故事,反映的是當時日本侵華的野心與罪行,同時也成為為中國爭取國際聲援的武器。這本書是“丁丁”系列里在中國賣得最好的,但同時也是在日本賣得最好的。在日本銷售的《藍蓮花》絕對沒有做任何內容上的刪改或對日本人的美化。這個也就是說,在“丁丁”的故事里,有一種超越了意識形態(tài)和國別限制的價值存在。我想這種價值正是人類身上存在的最原初和純粹的那種正義感、冒險精神與和平向往,還有永不退卻的生命熱情。這是人類不論經歷何種至暗時刻也終究不會熄滅的希望火苗,是人性永遠堅守的光芒。
Q:“丁丁歷險記的世界”試營業(yè)以來,中國“丁迷”的反應怎么樣?
A:令我特別感動的就是我們如此低調,這里還是迅速成為了“丁迷”的大客廳。進來這里的人沒有一個是看熱鬧的,全都是真正熱愛“丁丁”的人。他們不僅來自上海,還有從其他城市慕名而來者,甚至有的人只是在上海轉機都要擠出時間專門跑一趟。我們已經接待過的客人里,上至白發(fā)老人,下到學語孩童,還有不少是上一代的“老丁迷”帶著自己的孩子過來,想要把他們熏陶為下一代“小丁迷”……我記憶猶新一位媽媽到這里來,對展示柜里的人物、情景全都如數(shù)家珍。她說她小時候每晚都要讀過“丁丁”才肯睡覺,現(xiàn)在她成了母親,每晚也要給她的兒子讀一個睡前故事兒子才肯睡覺,而她讀的正是“丁丁”……這種幾代人之間的連接竟然系在一個來自比利時的漫畫人物身上,仿佛昨日與今時、西方與中國都鮮活地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