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只要跟家人在一起工作、生活,在哪個城市對我來說都一樣?!焙啙嵱种苯拥幕卮鹗俏覍ξ竞槔诓稍L的最初印象。2017年年底,因為北京工作室拆遷,尉洪磊跟家人搬到重慶生活了一年。因為孩子到了要上幼兒園的年紀,他打算今年回到生活了近20年的北京。此次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個展盡管延期,卻碰巧成了尉洪磊今年逐步回歸北京的開端。2019年,他還會著手準備在上海天線空間以及墨西哥的個展。生活對他來說倒也簡單,在工作室中創(chuàng)作,在家里陪伴孩子,這就是這位青年藝術家的兩大重心。
作為UCCA“新傾向”系列展覽的收官之作,尉洪磊延用了他劇場式的展示方式,整個展廳被籠罩在暖黃色的燈光下。進入展廳直面的青銅雕塑頭像不僅呼應了影像中出現(xiàn)的人物面孔,同時又延續(xù)了他在2018年德國個展中的作品語言。雕塑與影像的互動構成了鮮明的展覽節(jié)奏。對尉洪磊而言,每一次展覽都是對上一次展覽的修正;或者說,每一件新的作品都是基于之前作品的修整。
他從前的工作方式幾乎總是幽默地從“現(xiàn)成品”進行再創(chuàng)作,這個“現(xiàn)成品”可以是一些藝術史中識別性較強的作品,也可以是一些現(xiàn)成的素材。倒不是因為他覺得這些藝術史有多偉大,而是這些藝術真正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杜尚打破了藝術的高雅偽裝那樣,他說“把作品做得簡單、直接,比描述得復雜更重要”。而本次在UCCA的展覽中,藝術家把他以往的創(chuàng)作方式提煉成關于身體的記憶。影像作品《15′36″》是在展覽前兩年就一直在做的,作品通過先后出現(xiàn)的游泳者、摩托艇手、養(yǎng)蜂人與快節(jié)奏的背景音樂不斷切換,將一系列網(wǎng)絡世界中的鏡頭結合在一起,如同將快速更迭的信息所帶來的暈眩再次暴露在我們面前。畢業(yè)于動畫專業(yè)的他非常諳熟二維與三維之間的轉換,在三維世界中將他的生活經(jīng)驗層層展開。
回看作品,正與他本人的說話方式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快人快語,不拖沓,作品也簡潔明快,但保留了一部分空間給觀眾自己來解讀。尉洪磊的創(chuàng)作給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也正是不斷地回到自己的作品原點進行審視。就像一部長篇小說,等到讀過后才會發(fā)現(xiàn)作者埋下伏筆的意味。而尉洪磊,就是那個正在寫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