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蘇
在工作間隙,董基東給董錦香放松腿部
董基東在家中扶董錦香上床休息
在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qū)人民路上,有這樣一道特殊的風景:一個穿著工作服的環(huán)衛(wèi)工在清掃馬路,一個穿著便裝的中年女子坐在他旁邊的輪椅上,有時織毛衣,有時拾撿人行道上的垃圾。他們時而各自專注,時而對視一笑。
他們是一對夫妻。從2016年7月開始,環(huán)衛(wèi)工董基東每天帶著妻子董錦香一起清掃馬路。他說:“我唯一的心愿就是帶著老婆一直掃下去?!彼f:“能陪著他,我覺得很幸福,這樣的日子很好?!币粭l街,兩個人,一句承諾,一生相守。
董基東和董錦香都是新羅區(qū)雁石鎮(zhèn)人,家住得近,年齡又相仿,兩人從小便一起上下學。
董錦香從8歲開始雙腿時常發(fā)痛,20世紀70年代,農(nóng)村醫(yī)療條件落后,起初家人以為是風濕病沒當一回事,到后來查出雙側(cè)股骨頭壞死時已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董基東從小身體也不好,十幾歲就患有強直性脊柱炎?;蛟S是多了幾分同病相憐的依賴,兩人走得越來越近,也更加懂得彼此。慢慢地,董基東對堅強樂觀又開朗伶俐的董錦香暗生情愫,董錦香也對不善言辭卻細心溫暖的董基東頗有好感。
1993年,在親友的撮合下,青梅竹馬的兩人組成了幸福的小家庭。不久,董錦香生下一個可愛的女兒,日子雖然清苦,但一家人其樂融融。女兒稍大一些后,夫婦倆一起進入當?shù)匾患宜鄰S上班,每天同進同出,很是恩愛。每月發(fā)了工資,夫婦倆就坐在一起算賬,他們盤算著,再努力干幾年,就可以蓋新房了。
可這美好的憧憬很快被厄運擊碎。董錦香腿病的發(fā)作頻率越來越高,常痛得睡不著覺,有時還要靠拐杖支撐,她不得不辭了職回家養(yǎng)著,到32歲時,雙腿就徹底動不了了,出門都得靠輪椅。
養(yǎng)家的重擔落在了董基東身上。一邊上班一邊照顧年幼的女兒和行動不便的妻子,樸實訥言的董基東任勞任怨。在常年的勞累和壓力下,董基東的強直性脊柱炎越來越嚴重,背越來越駝。到2015年身體萎縮了十多厘米,身高只剩下1.5米,體重只有76斤。因為嚴重貧血,他的臉色蠟黃,50歲的人看起來像六七十歲,隔幾天就要去醫(yī)院開一次藥。
董錦香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如果丈夫倒下了,這個家還靠什么撐下去?”她想分擔一些,卻心有余而力不足。2015年底,董基東的身子已支撐不了水泥廠的工作,醫(yī)生多次勸告他:“如果再不好好休息治療,以后病情會比你老婆更嚴重?!彼坏貌晦o職,一家人失去了收入來源。
女兒上學要錢,董基東每月藥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還要租房、生活,一件一件的愁事擺在眼前,急壞了夫婦倆。董錦香手很巧,織的毛衣花色好看、做工精細,她在鄰居的建議下買來許多毛線,織成毛衣、帽子、襪子,拿到街上售賣以貼補家用。
2016年7月2日,董基東當上了環(huán)衛(wèi)工人,這意味著一家人又有了穩(wěn)定的生活來源,而且董基東負責的人民路離他們的住處只有20分鐘腳程,夫婦倆都松了一口氣。
那天晚上,家里難得買了肉和魚慶祝了一番。吃完飯后,董基東讓董錦香坐著休息,自己則利落地收拾碗筷到灶臺邊洗刷。看著丈夫瘦小憔悴的身子,一個念頭在董錦香腦海中冒了出來:“我要陪著他去掃馬路!”
董錦香把想法告訴丈夫,卻遭到了反對。董基東覺得外面風吹日曬,自己吃苦沒關(guān)系,但不愿妻子跟著受這份罪。其實,提出這個想法,董錦香有自己的“私心”:“如果真的有一天他倒下了,我也能離他近一點?!闭煞虻纳眢w狀況不好,她擔心他,沒有更好的選擇,只能默默地以自己的方式陪伴。可董基東不答應,他沉默著拒絕了妻子,獨自出門上班。
那是個炎熱的夏天,傍晚時分,許多人在街上散步透氣。一個老大爺推著一輛輪椅,上面坐著一個老太太,兩人有說有笑,好不溫馨??粗@番景象,董基東想到正獨自在家的妻子,他已經(jīng)許久沒有這樣推著她出門走走了。
當天董基東下班回家已是夜里12點,他進門發(fā)現(xiàn)妻子還坐在床上織毛衣,董基東問道:“怎么這么遲還不睡覺呢?”董錦香說:“你沒有回來,我哪里睡得安穩(wěn)?!逼拮拥脑挘尪鶘|心里暖流涌動又歉疚不安。
睡覺時,董基東發(fā)現(xiàn)董錦香的身上冒了不少痱子。出租屋狹小逼仄,他不在家時,董錦香便只能在床上或是輪椅上坐著,雖然有風扇,但依然難排熱氣。董基東當下就決定,帶著妻子去掃馬路。但兩人約定,董基東清掃馬路時,董錦香遠遠地在安全的地方待著,為了不影響工作,盡量少交談。
董基東負責的路段約一公里,單側(cè)從頭到尾清掃一遍要花近兩個小時,然后再到另一側(cè)車道清掃。他埋頭掃地,董錦香便坐在輪椅上安靜地看車來車往,有時掃遠了,董基東抬頭看看妻子還在老地方,便繼續(xù)掃路。
休息時間,董基東走到董錦香的輪椅邊,為她按摩捏腿,董錦香則為董基東擦拭去額頭上的汗水。夜里十一點多,下了班的董基東推著輪椅上的妻子漫步回家,順路撿一些紙皮、飲料瓶子貼補家用。
路上的行人漸漸少了,白日里熱鬧的街頭變得冷清?!懊魈爝€來嗎?”董基東問,“當然要來,我可說過以后每天都要來的?!倍\香說。燈光灑在路上,兩人一高一低的身影慢慢移動著,伴著他們平淡又暖心的對話。
從那以后,無論早班還是晚班,董錦香都陪著丈夫一起上下班。有時董錦香也會帶著毛衣去織,他們相互陪伴的身影漸漸成了人民路上一道特別的風景,那眼中的溫柔,仿佛在無言地訴說著“我看著你,便覺心安”。
一開始,也有人向輪椅上的董錦香投來異樣的眼光,讓她覺得有些別扭,但慢慢就釋懷了,“日子是過給自己看的,別人的眼光沒那么重要?!彼龑捨孔约?。
董基東的工作是輪班制,早班從凌晨5點到上午11點左右,晚班下午5點到12點。路邊行人不多的時候,董錦香會自己搖著輪椅跟一小段路,順便幫著丈夫清理人行道上的垃圾。
“我掃一些,他就少干一些?!倍\香說,雖然丈夫總是讓她坐著不要亂動,但她還是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董基東的同事們都笑稱她是“編外”環(huán)衛(wèi)工。對這個稱號,董錦香也樂于接受:“說明他們是接納我的,我沒有添亂。”但人多的地方她不會過去,一來她擔心自己搖著輪椅會影響路人同行,二來她怕自己出意外給丈夫增加負擔。
“我身體不好,什么都幫不上忙。能陪著他,我覺得很幸福,這樣的日子很好?!倍\香說的時候,臉上始終掛著笑容,但眼睛有些泛紅。相互陪伴和彼此鼓舞的日子雖然艱辛,但也不乏溫暖和笑聲。
雖然家里條件不如意,但夫婦倆始終堅持讓女兒讀書。2014年女兒考上大學時,兩人為孩子的學費發(fā)愁,有人勸他們:“女孩子讀那么多書有什么用,還不如早點去工作貼補家用的好。”平常好脾氣的董錦香當場就把說話的人駁了回去。她告訴女兒:“我們家條件不好,所以更要努力讀書,讀書才是你的出路。”
女兒沒有讓夫婦倆失望,學習上從來沒有讓父母操心過,大學期間還時常將勤工儉學的錢寄回家給父母貼補家用,2017年秋天以優(yōu)異的成績獲得了廈門大學研究生保送資格。
當初董錦香提出坐著輪椅陪丈夫去掃馬路的時候,女兒雖然也擔憂,但她很支持母親的做法,她知道父母彼此依賴,誰也離不開誰。除了心疼,她更為父母這份肝膽相照的深情而高興,他們的相依相伴,也讓她更加安心地在外求學。
女兒回家時,也會陪著父母去工作,幫父親收拾工具,陪母親拾撿樹葉,一路上父女倆爭搶著要給董錦香推輪椅,場面十分溫馨。“現(xiàn)在日子苦一點沒關(guān)系,以后會越來越好?!边@是董錦香的愿景,更是一家三口的信念。
2018年秋天,夫婦倆在親戚的資助下,買下了一套七十多平方米的新居,搬進帶電梯的敞亮樓房,進出方便了不少,日子也安穩(wěn)了許多?!昂苤懔耍ㄒ坏男脑妇褪悄茏屛以谶@個路段帶著老婆一直掃下去。”董基東感慨地說。
日子一天天向好,不變的是夫婦倆在人民路上的相互陪伴:他掃路,她織毛衣;他推輪椅,她幫他擦汗……不離不棄,相濡以沫,甘苦與共。
責編/昕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