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撰稿/張學軍 攝影/蘇冠名
從1999年至今,中山公園音樂堂重張整整20年。20年間,這個舞臺上到底有過多少精彩的瞬間,到底上演了多少動人的故事,到底經(jīng)歷了多少酸甜苦辣,只有經(jīng)歷的人才知道。
據(jù)統(tǒng)計,從1999年音樂堂以專業(yè)古典音樂廳的全新定位重張開業(yè)至今,舉辦了超過5000場精彩演出,吸引了逾500萬觀眾。20年間,有人從觀眾變?yōu)槁殬I(yè)藝術(shù)家,有人從學生變成了帶孩子來看演出的家長。這些年,京城的演出市場逐漸細分,而中山音樂堂,看似不溫不火,卻是踏踏實實的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變成他們的粉絲。盡管在紫禁城附近盤踞著一路之隔的國家大劇院和不遠處的北京音樂廳,但是中山音樂堂貌似并沒有收到什么威脅。中山公園音樂堂的“掌門人”徐堅從容表示,做好自己的事兒,做出個性,就沒有壓力。
中山音樂堂老照片
徐堅與演出部工作人員
中山公園音樂堂坐落在紫禁城建筑群之中,始建于1942年,松柏森森、亭古廊長,素有“鑲嵌在古典皇家園林中的音樂明珠”的美譽。因為它早于人民大會堂,所以建國初期很多重要的演出和文化活動都在這里舉行。作為北京最早的劇場之一,音樂堂在70余年中經(jīng)歷了三次改建、數(shù)次維修。1997年,北京市委、市政府斥巨資重新翻建音樂堂,到1999年重張后,最終發(fā)展定位成為全封閉的專業(yè)古典樂演出劇場。從重張至今的20年,徐堅仿佛就做了一件事兒——做音樂堂的“堂主”。“從1999年重張至今,我一直在這兒工作?!毙靾哉f:“一個國家的發(fā)展是有一個過程的,我們在劇院里也見證了這個過程。最早的時候,我們沒那么多演出,如今的上座率和收入相比十年前幾乎翻了一番。實際上,我們也就是見證了北京城的文化需求變化。演出是什么?說大了是教化于人,這是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說白了就是我們的業(yè)余文化生活干什么,拿我們周邊的會員來說,看演出、聽音樂會就變成了他有計劃的文化生活,這也是北京作為文化中心區(qū)別于其他城市的一個特點。一句話,文化幸福指數(shù)是最高的?!?/p>
2018.03.08婦女節(jié)經(jīng)典作品交響音樂會在中山公園音樂堂演出(指揮:鄭小瑛,琵琶:章紅艷,聲樂:迪里拜爾)
2018.07.20打開藝術(shù)之門暑期琵琶夏令營在中山公園音樂堂閉營
2018.12.17鋼琴教育家周廣仁90歲生日音樂會在中山公園音樂堂演出
已故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國先生
事實上,徐堅上任之初,中山音樂堂的情況遠不及現(xiàn)在,有好場地好演出可沒人看呢!徐堅回憶,轉(zhuǎn)機應(yīng)該是發(fā)生在2003年,“那一年北京遭遇‘非典’,所有的大型文化活動都暫停了。那陣子,好幾個月內(nèi)音樂堂沒有演出,但是作為管理者的我還要來值班。當時,中山公園里開滿了郁金香,可是只有我一個人看。等到疫情消散之后,我們決定繼續(xù)舉辦‘打開藝術(shù)之門’。盡管那一年僅安排了30余場演出,反響卻好得出乎意料,可能是因為非典的橫行,大家好久沒有看演出了,需要釋放一下?!睆哪侵螅魳诽玫纳献什粩嗯噬?,演出也年年遞增。據(jù)介紹,從一開始的每年200場左右,發(fā)展到現(xiàn)在每年演出超過300場,演出門類也涵蓋交響樂、室內(nèi)樂、合唱、流行演唱會、京劇、昆曲、相聲、朗誦等多種,還推出了“紫禁城?古樂季”“中國古琴名家雅集”等藝術(shù)品牌演出,此外還舉辦了大量的講座、藝術(shù)夏令營、大師課等活動。經(jīng)過20年的時間,中山公園音樂堂目前平均上座率達七成,而在每年暑期舉辦的“打開藝術(shù)之門”活動,上座率高達九成。
重張之后經(jīng)常在這里演出的著名指揮家譚利華說:“我常常會回憶起20年前,音樂堂重建的場景好像沒過幾天的樣子。但畢竟是過去了20年了,我也從當時的中年人快步入老年了,讓我覺得感慨萬千。當年的一個撒氣漏風不遮雨擋風的露天劇場,被改變成一個在全世界都有相當知名度的職業(yè)音樂廳,幾代人的愿望和理想都在這里實現(xiàn)?!?/p>
1994年,“打開音樂之門”剛開始只在單休日、月末周日的下午進行演出,內(nèi)容局限在西方古典音樂和中國傳統(tǒng)民樂兩大類。2008年,更名為“打開藝術(shù)之門”,涵蓋了京劇、昆曲、評劇、芭蕾、現(xiàn)代舞、雜技、木偶劇、兒童劇等多種藝術(shù)形式,同時也拓展了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夏令營。如今,“打開藝術(shù)之門”已經(jīng)成為京城甚至輻射全國多個城市的響當當?shù)摹敖鹱炙囆g(shù)招牌”。
別看現(xiàn)在票房這么火爆,可是想起“打開藝術(shù)之門”創(chuàng)辦之初的困境,徐堅至今記憶猶深。當年的“打開音樂之門”只有十幾場演出,就算是10元錢的最低票價,要想多賣出幾張票都很不容易?!八麄儾粊恚覀兙退蜕祥T?!毙靾曰貞?,她曾經(jīng)和工作人員一起去中小學一家家地推銷,給他們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推介,求老師們把宣傳頁推薦給孩子,但是支持者也極少。有的校長說,組織學生晚上看演出,結(jié)束時間是不是太晚了。徐堅一拍桌子:“我們出車接送,只要有需求,我們商量著解決。”堅持做市場普及推廣的徐堅一直這樣認為:“有這么高品質(zhì)的演出卻不被大家知道,那才更可惜??赡懿粫⒖炭吹叫Ч灰幸惶焓忻裼杏^演需求,就會第一個想到音樂堂。只要我們演出品質(zhì)好,看了一場,觀眾就會想看第二場?!比缃裥靾援斈甑南胂蟪闪爽F(xiàn)實,音樂堂和“打開音樂之門”成了暑期孩子和家長們的首選之地。
2018.12.23鈴兒響叮當世界名曲童聲合唱音樂會在中山公園音樂堂演出(指揮:楊鴻年)
“打開藝術(shù)之門”的演出票價低到10元、20元一張,套票300元可以看60場。而且他們的低票價不是走形式,在20元至100元的票價中,50元以下的票占總票數(shù)的相當比例,十幾年始終堅持不漲價。盡管票價沒有跟著物價漲,“打開藝術(shù)之門”的水準卻越來越高。在指揮家譚利華和“北交”的帶動影響下,中國交響樂團、中國廣播藝術(shù)團交響樂團、中國歌劇舞劇院交響樂團、中國愛樂樂團、東方歌舞團輕音樂團等眾多國字頭的藝術(shù)院團熱情加盟。指揮家楊鴻年說:“其他演商的演出費比音樂堂高一倍,但我還是樂意在這兒給孩子們演。孩子們的今天就是藝術(shù)的明天?!?/p>
“打開藝術(shù)之門”之所以精彩,離不開藝術(shù)家們的大力的支持和不懈的堅持。令人敬佩的是,譚利華、楊鴻年、盛中國、吳玉霞等音樂家從創(chuàng)辦之初,幾乎每年都堅持給孩子們演出。低得可以忽略不計的出場費,藝術(shù)家們卻從沒為此打過退堂鼓。指揮家譚利華說:“我們之所以堅持,是因為他們面向普通民眾的做法和普及、推廣高雅藝術(shù)的理念。這種理念不是一種噱頭,而是整整20年的堅守,這是非常不容易的?!迸醚葑嗉艺录t艷每年暑期都會拒絕眾多的大師班,她要給孩子們留出時間來舉辦夏令營。多年來,章紅艷在緊張的檔期內(nèi),推掉了所有賺錢的事情,雷打不動地在暑期抽出三天時間,和她的志愿者團隊來到中山音樂堂舉辦琵琶夏令營。章紅艷說:“做這件事情絕對不能靠一時的沖動,必須有一顆公益心,才能持之以恒地做下去?!?/p>
已故小提琴家盛中國輕描淡寫地稱自己只是“為這個城市做了點兒事情,盡了點兒力量?!彼J為,娛樂消費不能代替文化消費,“孩子們不能只知道趙本山、小沈陽,而不知道柴可夫斯基。她打開的不僅是藝術(shù)之門,也是孩子們的人生之門?!?/p>
沒錯,“打開藝術(shù)之門”的確打開了孩子們的人生之門,有的人把欣賞藝術(shù)當成了一輩子的生活,有人成了藝術(shù)的傳播者,當然也有人因為音樂改變了命運。從12歲起,徐立迪就一直是“打開藝術(shù)之門”的忠實聽眾,還跟著當時所在的北京市少年宮管樂團在中山公園音樂堂多次進行演出。如今這位小伙子已成為解放軍軍樂團的圓號手。青年指揮家夏小湯高中時代是“打開藝術(shù)之門”的???,原本學習鋼琴的他,看到了李德倫、楊鴻年、譚利華,被指揮家們的迷人風采所打動。十幾年前,他被指揮家湯沐海的一場演出震撼到了,“他指揮得特別瀟灑,特震撼?!薄稗D(zhuǎn)行!”那時候,于是在考大學填志愿時,他選擇了指揮專業(yè)。樂壇少了一位鋼琴家,卻多了一位優(yōu)秀的指揮。
譚利華
2008年,一路之隔的國家大劇院建成后,很多人會問作為經(jīng)營者的徐堅有沒有壓力。徐堅回憶,她記得國家大劇院剛成立時,大劇院陳平院長曾經(jīng)針對我說過一句話,這個總經(jīng)理不錯,人家不較勁,他們只做自己的事兒,“沒錯,我們就是做好自己的事兒。”事實上,每個劇院都有自己的特點和風格。徐堅認為,把自己的特點發(fā)揮到極致,就是你的風格了。雖然音樂堂的交通不便,但是紫禁城的地理位置就是它的特點。比如演出類型,音樂堂沒有那么多的資金資助,完全靠市場,那就要求自己對市場有非常精細的判斷。這些年,北京的古典樂迷越來愈細化,各個劇場也開始強化和突出自己的特點,留住屬于自己的觀眾群。徐堅強調(diào),演出品質(zhì)最重要,音樂堂做的演出大多數(shù)是小眾藝術(shù)。如今,“紫禁城?古樂季”從最初不為觀眾熟悉的小眾品牌,經(jīng)過多年發(fā)展,不僅培養(yǎng)了一大批忠實粉絲,也讓歐洲樂團驚嘆于中國劇場的專業(yè)品鑒水準。比如,音樂堂策劃的“中國古琴名家雅集”品牌經(jīng)過數(shù)年大打磨,早已深入人心,培養(yǎng)了大量的粉絲。還比如,王中山教授的古箏音樂會永遠都是一票難求,都透露出市民對國樂文化的需求在不斷增加。
回首20年重張之路,是劇院管理者們不斷摸索、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前行的深耕之路。掌門人徐堅有著自己特殊的感受:“做事先做人,做任何行業(yè)做人都是最重要的。如果你誠心誠意地對待尊重他,那么每一位藝術(shù)家都會成為你的好朋友。體驗他們辛苦和不易,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便利和貼心的服務(wù)。”
(圖片提供:中山公園音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