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朋友是明星,也是個媽咪,有個小孩在念小學。她手把手地教會小孩背下了五首唐詩,我去她家吃飯時,她要她的小孩把這些唐詩背給我聽。
小孩心里并不情愿,但終究乖乖背了詩,我也乖乖聽了,聽完當然贊賞一番,主要是贊賞明星媽咪的杰出教育。
“好乖,好聽話!寶貝最聽話了,媽媽最愛你了!”明星充滿愛地抱抱孩子,放孩子去看電視吃晚餐了。
我看了明星一眼,她立刻回瞪我。
“你是不是要批評我讓小孩一邊看電視一邊吃晚餐?”她先開口為強。
“你說你很愛你的小孩就好了,但為什么要把聽話放在愛的前面?小孩不聽話,你也一樣愛,不是嗎?”
我們每個人從小就聽慣了爸媽這樣稱贊我們。我們早已接受:一個所謂的好孩子就是一個乖孩子;而一個乖孩子就是一個聽話的孩子。
可是,我的明星朋友的小孩是做了什么,而換得了聽話的稱贊呢?
小孩是靠著壓住自己的不情愿,才被稱贊聽話的。
所有的小孩因為害怕而不肯去看牙醫(yī),因為厭惡而不肯吃青菜,因為害羞而不肯在客人面前表演,如果他們勉強把他們當時的害怕、厭惡、害羞給壓住,藏起來,他們就會被稱贊聽話、乖,而被認定是一個好小孩。
“你是在跟我計較什么?小孩能夠把那些不必要的感覺跟情緒都壓下來,不是很值得稱贊嗎?”
“被這樣稱贊著長大,將來可能會覺得,所有這些不討人喜歡的感覺、情緒都是丟臉又麻煩的東西,然后就成為一位老是想壓下這些情緒的大人?!?/p>
“這樣,不就表示她情商很高嗎?”明星媽咪說。
“你確定這是情商高?而不是在委屈自己?”
當爸爸媽媽對小孩說“你真的把我惹火了”的時候,他們理直氣壯地承認自己有情緒,而且情緒很大。而情緒這么大的大人,緊接著責備小孩的下一句話卻是:“你這小孩為什么這么不聽話?”
責備對方不聽話的意思,就是“我可以有情緒,但你不可以有”。
這很玄妙,當光波或聲波遇到阻擋,要不就折射,要不就穿透,可是生氣時的父母送出強烈的情緒波浪時,卻要求小孩不能折射,也不能任其穿透,而是要求小孩“吸收”這些來自大人的情緒。
這樣的習慣就是把表達情緒當成了權力的展示。那些買個東西、在餐館吃個飯都可以對服務人員大發(fā)脾氣的人,恐怕就是誤會了情緒的意義。以為誰有權,誰才可以有情緒。
(摘自《蔡康永的情商課:為你自己活一次》湖南文藝出版社 ? 圖/憐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