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欣 張 巍
嬰幼兒哮喘作為兒科常見病之一,與遺傳因素以及呼吸道感染存在顯著相關性,疾病癥狀主要集中于張口抬肩、喘息以及呼吸困難等方面。在治療期間,西藥以應用孟魯司特鈉為主,但是作用單一,效果不顯著。對此中藥配合治療受到廣泛關注[1,2]。本次研究將針對嬰幼兒哮喘患者明確最佳中醫(yī)療法,以此說明平喘湯應用的可行性。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5年6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2例嬰幼兒哮喘患者作為試驗對象;隨機數(shù)表法分組后明確各組治療藥物。對照組(61例):男42例,女19例;年齡為最小5個月,最大4歲,平均年齡為(21.35±4.07)個月。觀察組(61例):男44例,女17例;年齡為最小6個月,最大5歲,平均年齡為(21.39±4.09)個月。觀察對比2組嬰幼兒哮喘患者的性別、年齡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 診斷標準按照《小兒哮喘防治指南》中關于關于嬰幼兒哮喘疾病診斷標準。
1.3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1)患兒均表現(xiàn)出張口抬肩、咳嗽、唇甲青紫以及呼吸困難等系列癥狀;2)患兒表現(xiàn)出雙肺哮鳴音;3)倫理委員會批準;4)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患有嚴重臟器疾??;2)對于孟魯司特鈉等系列藥物具有過敏史或者表現(xiàn)出禁忌證;3)哮喘因為其他原因導致。
1.4 方法
1.4.1 治療方法對照組選擇孟魯司特鈉藥物進行治療,口服頻率為1次/d,劑量為4 mg/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平喘湯進行治療,用藥處方為:干姜、炙麻黃、款冬花、紫菀、五味子、清半夏、紫蘇子以及厚樸各3 g,細辛0.5 g;如果呈現(xiàn)出發(fā)熱癥狀,加黃芩、柴胡各3 g;口服劑量為1劑/次,頻率為3~5次/d,一個療程為1周,共治療1個療程。
1.4.2 觀察指標觀察對比2組嬰幼兒哮喘患者治療效果、血氣指標(PaO2水平、血氧飽和度水平、PaCO2水平)。
1.4.3 療效判斷標準顯效:患兒肺部哮鳴音以及哮喘等系列癥狀均基本轉為正常;有效:患兒肺部哮鳴音以及哮喘等系列癥狀均好轉;無效:患兒肺部哮鳴音以及哮喘等系列癥狀均無好轉。
2.1 2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98.36%)明顯高于對照組(78.6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臨床效果對比 (例,%)
2.2 2組患兒血氣指標對比治療前,觀察組患兒血氣指標與對照組患兒對比,組間差異不明顯(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兒PaO2水平以及血氧飽和度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兒血氣指標對比 (例,
哮喘作為慢性炎性疾病之一,與多基因遺傳等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眾多外界誘因中,以環(huán)境因素為最。哮喘疾病發(fā)作呈現(xiàn)出夜間發(fā)作頻率高、發(fā)作持續(xù)性顯著以及反復性顯著的特點[3,4]。嬰幼兒哮喘作為兒童呼吸道疾病之一,其對患兒自身造成的痛苦感以及危害性呈現(xiàn)出顯著性特點。臨床選擇孟魯司特鈉進行治療,于氣道附近嗜酸性粒細胞減少以及氣道反應減少方面可以進行對應作用,進而緩解炎癥以及改善哮喘病癥方面獲得對應效果,但是單純此種藥物治療有效,卻無法獲得顯著的哮喘遠期治療效果[5]。對此,中西醫(yī)療法的配合應用逐漸受到重視,確定有效中藥展開嬰幼兒哮喘疾病的針對性治療存在顯著價值。
嬰幼兒哮喘歸屬于中醫(yī)“哮證”“喘證”范疇。中醫(yī)學認為哮喘的發(fā)病原理歸為“外有非時之感、內有壅塞之氣、膈有膠固之痰”。本次研究采用的中藥平喘湯,對于嬰幼兒哮喘病癥的緩解等可以獲得顯著效果。處方中的清半夏、細辛以及干姜宣肺化痰降逆;甘草、款冬花以及紫菀化痰止咳;五味子收斂肺氣;紫蘇子以及厚樸調暢氣機;柴胡、黃芩清熱解毒。諸藥共奏宣肺化痰平喘的效果[6,7]。
觀察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前,觀察組患兒血氣指標與對照組對比,組間差異不明顯;治療后,觀察組患兒PaO2水平以及血氧飽和度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aCO2水平低于對照組。分析此種結果的原因,孟魯司特鈉藥物的單純應用,雖然可以獲得一定抗哮喘療效,但是畢竟作用單一,療效欠理想,而在此基礎上,平喘湯的有效應用,可以使得抗哮喘效果進一步提升,對于患兒呼吸道恢復順暢以及血氣指標等改善獲得確切效果,凸顯中西醫(yī)藥物治療的臨床價值,進一步說明對嬰幼兒哮喘患者選擇中藥平喘湯治療的可行性。
綜上所述,嬰幼兒哮喘患者在接受治療期間,中藥平喘湯的應用,對于患兒用藥效果提升,PaO2水平以及血氧飽和度水平提升,PaCO2水平降低,均可明顯促進,最終顯著促進嬰幼兒哮喘患者的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