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chuàng)業(yè)家
近日,微博發(fā)布了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微博的最新狀態(tài),遠不如外界想象中的那么糟糕—截至2018年9月30日,《微博》月活躍用戶達到4.46億,同比凈增7 000萬,日活躍用戶達到1.95億,同比凈增3 000萬—《微博》仍是頭部APP。
事實上,如今短視頻對于微博來說只是局部戰(zhàn)爭。因為微博不是短視頻平臺,而是綜合內容平臺,覆蓋圖文、短內容、短視頻、直播甚至是問答等多元化內容。雖然微博也十分重視短視頻,但相對而言不像今日頭條這樣依賴短視頻。
早前,微博CEO王高飛明確指出,微博的競爭壓力來自于兩方面—信息流類產品的競爭和短視頻類產品的競爭。
在應對信息流產品的競爭方面,微博的做法是信息流化:內容形態(tài)上越來越大雜燴;內容供給上不像大多數(shù)信息流平臺搞補貼分成,而是挖掘平臺創(chuàng)作者價值,跟MCN合作,給創(chuàng)作者社交資產沉淀,形成商業(yè)正循環(huán);內容分發(fā)上引入算法的同時基于獨特的社交媒體屬性,規(guī)避純算法缺陷。
在應對短視頻類產品的競爭當面,微博已開始轉移重心。2017年,微博推出了“微博故事”。然而相對于《抖音短視頻》和《快手》而言,“微博故事”乏善可陳,短視頻成為微博當下最棘手的問題,它急需一場保衛(wèi)戰(zhàn)來證明自己。
說是保衛(wèi)戰(zhàn),是因為微博是短視頻領域的先行者,不只是先知先覺,而且進行過戰(zhàn)略布局。2013年,微博的戰(zhàn)略伙伴一下科技就推出了《秒拍》,先行進入短視頻領域?!睹肱摹吩凇氨疤魬?zhàn)”等活動中快速躥紅,借助于微博的明星資源優(yōu)勢不斷壯大,2016年《秒拍》成為短視頻行業(yè)之王,易觀發(fā)布的《中國移動短視頻市場專題分析2017》報告顯示,2016年12月《秒拍》以61.7%的用戶滲透率在短視頻APP中排名第一,《頭條視頻》和《快手》分別以53.1%、43.2%的用戶滲透率緊隨其后。
《秒拍》對微博的貢獻不容否定,新浪董事長兼CEO、微博董事長曹國偉在復盤微博為何能夠二次崛起時,就提出了有一個核心因素是:“對于媒體短視頻行業(yè)的判斷,在很早以前,微博就投資了《秒拍》,將其作為媒體短視頻行業(y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承載?!?/p>
微博在過去幾年對短視頻戰(zhàn)略重視,基于短視頻以及延伸出來的直播,得到了用戶數(shù)量、用戶使用時長和收入的三重增長,微博二次崛起創(chuàng)造市值奇跡、“逆襲”Twitter,都應該給《秒拍》一顆“獎章”。
然而,2018年《抖音短視頻》強勢崛起,《快手》在下沉市場深耕多年,讓擅長PGC內容、發(fā)力一二線城市的《秒拍》有些力不從心。屋漏偏逢連夜雨,《秒拍》之后又遇到種種問題被下架整改3個月,給競爭對手留下可觀的時間窗口,畢竟短視頻競爭是爭分奪秒。短視頻被沖擊后,再加上中概股大環(huán)境不好,微博市值下滑到133.02億美元。微博能否重回最高300億美元的市值高峰?關鍵在于能否奪回短視頻市場,當下微博最需要的就是來一場轟轟烈烈的短視頻保衛(wèi)戰(zhàn)。
王高飛也認可了這一點:“短視頻方面,在今年(2018年)上半年和過去兩年,整個短視頻市場在微博的流量體系里面、內容的生產體系里面增速是比較快的。毫無疑問,我們在今年(2018年)上半年受到了行業(yè)競爭加劇的影響,用戶數(shù)方面體現(xiàn)出更大的壓力。”
在戰(zhàn)略層面,微博跟騰訊和今日頭條一樣有多張牌,進入“打群架模式”。
短視頻行業(yè)已不是APP對APP,而是公司對公司的組合拳或者說“群架模式”。騰訊有超過10款短視頻APP(《微視》是“大哥”),今日頭條有《抖音短視頻》《西瓜視頻》和《火山小視頻》三駕馬車。微博除了有原來的戰(zhàn)略伙伴《秒拍》,還全資收購了“酷燃視頻”主攻的IP類節(jié)目(可以理解為“主攻短視頻的愛奇藝”),“微博故事”瞄準UGC視頻社交領域,此外微博還有老產品“隨手拍”—一款基于微博的視頻、圖片和貼紙分享產品。
此外,王高飛此前首次對外證實:“微博確實已收購一下科技旗下的一直播,接下來微博將與一直播用1、2個季度實現(xiàn)整合”。當然,收購一直播是微博視頻戰(zhàn)略的一部分,現(xiàn)在擺在微博面前更棘手的問題不是直播,而是短視頻。
收購一直播特別是技術團隊,微博可以強化自有視頻業(yè)務,一下科技可以聚焦在短視頻本身,讓《秒拍》集中精力跟《抖音短視頻》和《快手》來一場“三國殺”。被下架3個月的《秒拍》在2018年10月18日已隆重歸來,在恢復上架時,一下科技創(chuàng)始人韓坤在同年10月12日發(fā)了一封內部信表示,《秒拍》將重新出發(fā),新版《秒拍》在產品定位、內容定位、推薦機制、審核機制和運營方式上都有大幅變化。
一時之間,微博在“擁擠”的短視頻賽道中有了兩張牌:嫡系短視頻部隊以及減負后輕裝上陣的《秒拍》。
在產品層面,微博也不再過度依賴《秒拍》,而是自己挽起袖子上陣。
微博在過去幾年很重視短視頻,不過卻將寶都押在了《秒拍》上,在微博上給了《秒拍》核心入口和資源。反過來,《秒拍》也十分依賴微博,這樣做有好、也有不好。
2018年第三季度,《微博》在自有APP上大踏步短視頻化,新版客戶端在關系流和興趣流的基礎上增加視頻流,定位于優(yōu)質系列化、IP化的視頻內容集合,讓“用戶可以更高效的發(fā)現(xiàn)優(yōu)質視頻作者和他們的內容,并與他們更好的互動。”這個玩法是全新的,跟《抖音短視頻》截然不同,針對微博量身定制,效果如何還要等微博后續(xù)公布數(shù)據。
王高飛表示:“2018年第三季度,我們對于整個短視頻產品,甚至對于微博的獲取用戶的策略進行了調整,更多地把我們用戶獲取和激活的策略集中在傳統(tǒng)的內容消費和互動上,內容上也做了調整,更多的做了一些基于IP的和PGC的視頻。”
王高飛透露出的消息不難理解—就是微博更重視融合短視頻了,不是要復制《抖音短視頻》或者《快手》,而是要結合微博特質走自己的路,將短視頻作為一種內化的產品,這跟百度做信息流有點像,百度信息流不依賴獨立APP,而是跟搜索結合。
在內容層面,微博從UGC回到了PGC,發(fā)揮內容創(chuàng)作者和IP資源優(yōu)勢。
微博是UGC還是PGC?筆者認為偏后者,前者是每個人創(chuàng)作內容給每個人看,比如“朋友圈”,再比如都說是要“記錄生活”的《抖音短視頻》和《快手》;PGC則是少部分人創(chuàng)作內容給多數(shù)人看,微博80%的內容是20%的賬號生產的,包括名人、明星、KOL、媒體、機構、自媒體、網紅、組織和企業(yè)等。
“微博故事”走UGC路線,本質是在做“朋友圈”做的事,所以起初效果不是很理想,UGC內容是弱運營的,PGC內容平臺是強運營的,《抖音短視頻》和微博運營都很強,《快手》強調不打擾用戶的弱運營,微博在如日中天的《抖音短視頻》前顯得有些吃力。
既然如此,微博就應該充分挖掘發(fā)揮創(chuàng)作者資源優(yōu)勢、發(fā)揮運營特長,做好PGC內容,2018年第三季度,微博強調發(fā)掘基于IP的PGC內容,接入合作的內容機構超過2 200家,與電視綜藝和體育賽事(包括NBA)合作,讓其PGC內容優(yōu)勢更強,這是更現(xiàn)實的策略。
在變現(xiàn)層面,深挖短視頻信息流廣告同時帶MCN一起玩。
在2018年第一季度財報會上,王高飛談到收入增長驅動的問題時提到,目前微博視頻流的廣告加載能力還比較低,僅為整體信息流的一半,但隨著微博熱門流和視頻流的增長,相信廣告加載還有一定上升的空間。2018年第三季度數(shù)據顯示,微博視頻廣告收入貢獻占比達到了27%。隨著微博產品中引入視頻流,這一比例會進一步上升,進而抓住本身就在高速增長的短視頻廣告市場。
不過微博短視頻變現(xiàn)不只是信息流廣告。微博有具備優(yōu)勢的MCN體系,邏輯很簡單:微博強大的地方是PGC,有大量的優(yōu)質的內容創(chuàng)作者,MCN即內容機構,可以讓他們更有組織地創(chuàng)作優(yōu)質內容,同時服務好他們、幫他們變現(xiàn)。微博一直在大力扶持MCN,形成了龐大的MCN網絡,2018年第三季度就投入了超過5億元人民幣的廣告資源用于扶植內容機構,并積極鼓勵內容生產者參與到微博的廣告聯(lián)盟計劃,幫助他們通過內容進行商業(yè)變現(xiàn)。
不只是廣告聯(lián)盟分成,MCN還可以通過品牌廣告、互動廣告、內容植入、線下活動、紅人電商和網紅IP等諸多形式幫助創(chuàng)作者變現(xiàn),社交電商也是微博的優(yōu)勢,2018年“雙11”與微博有深度合作的電商機構幾乎“囊括”了淘寶女裝交易額排名前30的紅人店。
寫在最后
當然,微博要打贏短視頻保衛(wèi)戰(zhàn)并不容易。一方面,BAT等巨頭悉數(shù)入局短視頻市場,特別是騰訊更是傾注了大量的資源,志在必得,這讓戰(zhàn)局變得更復雜。另一方面,《抖音短視頻》正一路狂奔,快速做大,微博在內容市場的平臺效應,《抖音短視頻》在短視頻市場可以復制。因此,留給微博的時間已經不多,微博能否再次向行業(yè)證明自己,時間會給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