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雪松
生活里有詩,但沒有所謂的遠方,因為它就在眼前,我用筆用心記錄的每一個瞬間。
“煙雨”這個詞,在古往今來的名篇佳句中出現(xiàn)的頻率特別高,它甚至成了一個代名詞,紅塵滾滾的前朝風云,穿越時空的激情厚義,都可以一句“煙雨”代替。所以嘉興城最重要的地理坐標,南湖湖心觀景樓以“煙雨”命名,不僅僅是因詩人杜牧的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而得名,我覺得,它更包含了后人對這座城市所經(jīng)歷的煙雨往事的凝練概括。
自古江浙就是富庶之地,繁榮的經(jīng)濟,必然滋養(yǎng)豐厚的文化,那些讓我們敬仰的文化名人,有多少出自嘉興?李叔同、茅盾、豐子愷、徐志摩、金庸……可是,如果你以為這里只出文人,那就錯了。有一段歷史會讓世人對嘉興心生敬畏,那是清朝初期清兵南下攻城時,發(fā)生在這里的一段悲壯往事。過程非常血腥不宜細述,簡而言之,就是清軍占領(lǐng)嘉興城后,當?shù)剀娒窦Y(jié)三萬人奮起反抗,被清兵全部屠殺,三四天后,當?shù)匾晃唤兄扃牧x士集結(jié)了逃脫的當?shù)貎汕Ф嗳嘶負羟灞?,再被屠殺,二十多天后,一位叫吳之番的將軍率兵和當?shù)孛癖娊鼉扇f人第三次回擊,又被屠殺。
回顧這段歷史,你會感慨這個說著吳儂軟語的地方,和這個地方溫文儒雅的人,骨子里有著怎樣的勇猛剛毅和不屈不撓,這里柔美的小橋流水之下,蓄積著怎樣勁爆的張揚和力道。
所謂“嘉湖細點”,精心里面裹著情致,凌厲之中有溫柔。
所以六下江南、八次登上煙雨樓的乾隆皇帝,站在樓頂俯瞰嘉興的心境,除了緬懷自己先祖金戈鐵馬的曠古豪情之外,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些許對煙雨南國的敬畏之心?金庸先生在“射雕”里把江南七怪與丘處機的斗法設(shè)在了煙雨樓,并約定十八年后再來比武,亦或許是大俠對這座穿越古今的風雨樓臺,深懷了一種特殊的情感和眷戀吧!
往昔刀光劍影換來的今日安居樂業(yè),就會生出不同的意境。走在月河古街上,你能感受到嘉興人對生活的那份深厚的專注和珍愛。說實話,許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古城區(qū)和古街道,但這里黛瓦白墻的古老院落,和它細微之處所體現(xiàn)的濃郁樸素的生活氣息,給我留下的印象特別深刻。街上有一座粽子博物館,以一只小小的粽子這種日常最普通食物為主角而設(shè)立博物館的城市,嘉興也算是唯一了。在嘉興,粽子不僅是在端午節(jié)才吃,人們一日三餐都會吃到它,尤其是早餐,一只熱氣騰騰的粽子配一碗小米粥,或是一碗豆腐腦,在這里是最常見也最受喜愛的搭配。一把糯米,輔以豆沙、鮮肉、八寶、火腿、蛋黃這些普通的食材,到了嘉興人的手里,經(jīng)過特定配比,融合在一起,就能幻化出讓人難以想象的美好味道。
一到端午節(jié),嘉興粽子幾乎會出現(xiàn)在全國各地的餐桌上。能支撐地方經(jīng)濟重要組成的一項產(chǎn)業(yè),必有其精道的獨門功夫,我們到工廠參觀粽子制作過程,且不說現(xiàn)代化的工藝設(shè)備和制作流程,工人師傅的手上功夫就足夠讓每個人驚嘆不已,一只粽葉,一把米,幾種餡料,再加上一根粽繩,十幾秒鐘,就在師傅飛速操作的手里,變成一只形狀完美而且結(jié)結(jié)實實的粽子,簡直就是魔術(shù)。所謂“嘉湖細點”,精心里面裹著情致,凌厲之中有溫柔。
小橋流水,錢江大潮,有吳人的悠然自得,也有越人的激昂浩蕩,江南腹地“吳根越角”,因水而生的澤國嘉興,在喧囂往事中不動聲色,亦在歲月靜好中肆意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