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斌,家住河南省潢川縣踅孜鎮(zhèn),家有6口人,父親95歲,母親94歲。幾十年來,他一直與父母同吃住。不論嚴寒酷暑,他始終無微不至地照料患有重病的父親,盡心竭力贍養(yǎng)年長的母親。他與妻子用人間真情,默默的付出,在踅孜鎮(zhèn)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周圍群眾的一致好評。
2015年12月,楊繼斌家庭被潢川縣委宣傳部、潢川縣文明辦、潢川縣文化廣播新聞出版局、潢川縣廣播電視服務中心、潢川縣婦聯授予潢川縣“最美家庭”榮譽稱號。2017年7月,楊繼斌家庭被信陽市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第一屆信陽市文明家庭”榮譽稱號。2018年8月,楊繼斌家庭榮獲首屆“感動信陽十大家庭”榮譽稱號。
1989年3月,楊繼斌從踅孜鎮(zhèn)兩河村調到踅孜鎮(zhèn)鎮(zhèn)房地產管理所工作。當時,父母在淮河與小潢河交匯處的兩河村季灘居住,還耕種著幾畝水淹地。想到父母年近七旬,為了更好地照顧父母,讓二老好好享受晚年生活。盡管在鎮(zhèn)上的房屋很窄小,楊繼斌還是把父母接到鎮(zhèn)上與自己吃住在一起。二位老人做夢也想不到,這一上街,與兒媳、孫子、孫女一起一住就是30年。
1995年的夏天,楊繼斌的父親因患嚴重的類風濕病,臥床不起。農村有個傳說,人到73,不死也往土垃里鉆。楊繼斌的父親已73歲,硬要回老家住,并且經常發(fā)火。楊繼斌耐心做父親的思想工作,說在街上住,生活、治病都比較方便,再說一家人在一起住免得掛念,讓父親安心養(yǎng)病,別想太多,慢慢治,病就會好的。最后,父親才打消了回老家住的念想。
楊繼斌遍求名醫(yī),為父親治病。吃西藥不見效,聽說針灸恢復肢體效果會好些,就改用針灸。他把針灸先生請到家里,每天給老人針灸。一個多月過去了,效果不太明顯,就讓父親改吃中藥。每天早晚兩次熬藥、喂藥,精心地伺候著老人。怕老人生褥瘡,他每天給老人擦洗一遍身體。為了減輕老人的痛苦,他一有空,就給老人按摩。
功夫不負苦心人,在楊繼斌的精心照料下,生病臥床三個月的父親,終于可以下床了。
楊繼斌不光是讓父親吃好喝好,還總會想盡一切辦法讓父親開心快樂。老人生于1920年代初期,經歷很多,非常懷舊,常常愛念叨過去的事情,楊繼斌一有空就陪父親聊天。聊劉鄧大軍經過踅孜的雄壯,聊打土豪分田地的痛快,聊現在的幸福生活。
2009年冬天的一個早上,天下著雨,楊繼斌突然聽到父親痛苦的叫聲。他趕緊跑到父親的臥室,發(fā)現父親跪在地上,汗珠從額頭上直往下掉,痛苦萬分,他趕忙把父親送到鎮(zhèn)衛(wèi)生院救治。衛(wèi)生院內科主治醫(yī)師診斷后,說父親犯有嚴重的心臟病、前列腺炎及肛門脫落疾病。醫(yī)師感到老人年事已高且病情嚴重,對治療沒啥把握,得知情況后,楊繼斌立即叫來一輛面包車,把父親轉到潢川縣人民醫(yī)院治療。盡管極力救治,父親還是一滴尿也排不出來,且心肌梗死非常嚴重,疼痛時大叫,治療效果微乎其微。主治醫(yī)師也束手無策,并對楊繼斌說,我們已經盡力了,真的再也沒有好辦法了。此時,父親的生命危在旦夕,楊繼斌當機立斷,準備把父親轉到信陽市中心醫(yī)院治療。得知此事,楊繼斌父親對兒子哀求說:“兒??!趕快把我弄回家吧,別再給我轉院治了,我今年都87歲了,你不能讓我死在外面,成為孤魂野鬼啊!再說,你就是把我治好,我還能活幾年啊,何況你兩個孩子都在上學,家里負擔這么重!”
楊繼斌二話沒說,趕緊跑到街上叫來一輛的士,把父親抱上了車。到了信陽市中心醫(yī)院,老人被送進重癥監(jiān)護室。在重癥監(jiān)護室,老人住了21天,每天醫(yī)療費用2000多元。盡管楊繼斌的家庭非常拮據,面對高額的治療費用,他堅定地說:“就是賣房子也要給父親治病。”
就這樣,楊繼斌每天都陪在父親身邊,絲毫不敢懈怠。等父親病情稍有好轉,就攙扶他鍛煉。老人想吃啥,他都盡量滿足,不管跑的再遠,也會想方設法買到,從來不嫌麻煩。經過楊繼斌的細心照料,父親終于康復出院,他硬是把父親從死神手里搶了過來。
時隔四年,2013年5月的一天,楊繼斌的父親突然目光呆滯,頭暈目眩,惡心嘔吐,左手腳動彈不得,不能吃飯,不能起床。他立即找來鎮(zhèn)上有名的醫(yī)生搶救,結果吃藥、打針一點不見效。親戚朋友聞訊趕來看望,都感到老人情況不好,有的親戚出于好心,反復勸楊繼斌說,我們也知道你的孝心,可這次千萬別把老人往外轉了,老人今年都90歲了,弄不好你會后悔的!
對于父親眼下的狀況,楊繼斌心里也一直擔心。父親的確年事已高,轉出去治療,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不要說別人,就是兩個姐姐說不定也會埋怨??墒遣晦D出去治療,父親在家無異于等死。楊繼斌在心里念到,不到萬不得已我不能放棄,我不能沒有父親,只要有萬分之一的希望,我一定要盡到百分之百的努力。于是,楊繼斌斷然叫來一輛面包車,把父親背上車,轉到了潢川縣人民醫(yī)院。經過檢查,父親被確診為腦梗塞,經過半個月的治療,父親再一次康復出院,楊繼斌終于舒了口氣。父親見人就說,要不是我這個兒啊,我早沒有影子了!你們早也見不到我了!
近年來,楊繼斌的父母都90多歲了,所有飲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父親重病在身,行動不便。母親老年癡呆,生活不能自理。楊繼斌公務繁忙,孩子又在外地工作,伺候老人的重擔就落在了他妻子的身上。夏天,公公腦梗,從縣人民醫(yī)院出院后還要掛一段點滴。樊正霞又是到鎮(zhèn)衛(wèi)生院拿藥,又是找人扎針,天天還要看針。秋天,公公得上帶狀皰疹,疼痛難忍,吃藥打針不見效,樊正霞非常著急。后來她聽一個醫(yī)生說,把蚯蚓搗爛,敷在患處,效果會很好。她立即到臭水溝、糞堆邊挖蚯蚓?;丶液?,把蚯蚓搗爛成泥狀,敷在公公的患處。冬天,她聽人說老人用電熱毯不好,她怕老人被窩暖不熱,一天三次為老人換熱水袋。
周圍群眾見到楊繼斌夫妻時,總會夸他倆對老人孝順。楊繼斌常說:“這不值得夸,對老人孝順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讓老人安度晚年是每個做子女義不容辭的責任,對生你養(yǎng)你的父母不孝那是天理難容。再說了,誰都有歲數大的那一天,誰都有需要子女照顧的時候?!睏罾^斌夫妻用孝心為父母的晚年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同時,也為踅孜鎮(zhèn)的街坊四鄰樹立了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