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5月22日文章,原題:在中國做街訪之樂 “先生你好,我是《聯(lián)合早報》的記者......”早些年在新加坡當記者做街訪時,這句開場白經(jīng)常還沒說完,就被一聲“對不起”或揮手搖頭的動作打斷了。我原本覺得做街訪是一項苦差,但派駐中國工作后卻意外發(fā)現(xiàn),做街訪原來可以是件相當愉快的事。
關(guān)鍵在于,在中國做街訪的“命中率”比較高,不僅更容易找到愿意停下腳步分享看法的民眾,不少受訪者的熱情和坦誠也超乎意料,讓已做好心理準備遭“冷遇”的記者意外又暖心。
至今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年多以前在重慶相親角采訪的一名20來歲的女性?,F(xiàn)身相親角本身已需要勇氣,沒想到她面對一名陌生男記者突如其來的連環(huán)提問,還能毫不避忌地對感情狀態(tài)侃侃而談。
這幾天在黑龍江鶴崗市采訪,在街上碰到的更多是年紀較大的民眾。我仿佛是個突然闖入他們生活的稀客,所幸大爺大媽們沒有排斥和戒心,更多是對這名聽口音分辨不出是從哪里來的記者表示好奇和歡迎。
我在某小區(qū)廣場問一位大爺,對退休生活滿意嗎?話音未落,另一位大爺湊上前說:“你是記者?想了解鶴崗什么都可以問我!”猶如掀起了一波“擴散效應(yīng)”,一對一訪問變一對五,關(guān)于生活、就業(yè)和住房壓力的苦水,也在嬉笑怒罵的一來一往中,慢慢吐露。
這樣的街訪經(jīng)驗其實不僅限于小城鎮(zhèn),即使在人們步伐匆匆的首都北京,只要挑對時間和地點,還是不難找到樂意分享的民眾。
相比在新加坡不時碰壁的經(jīng)驗,在中國做街訪確實更有收獲并充實,我也常被這份坦誠和熱情感動。
曾看過一篇西方媒體報道提到,一般中國民眾在輿論管控趨緊的環(huán)境中更不敢說話或回應(yīng)記者,但我的街訪經(jīng)驗讓我感覺到,實際情況往往更復雜。
誠然,我問的絕大多數(shù)并非敏感問題,但許多人不吝于分享,背后也離不開對媒體的一種基本好感和親近感。退一步想,即便中國媒體被外界輿論詬病是受到嚴格管理,但許多媒體的運作模式和報道取向仍是對一般民眾友善的,這想必有助讓民眾對媒體累積相當程度的信任?!?/p>
(作者林展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