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巴黎來的消息,并不是當天就能到達的,這在100年前是一件經常的事情。
1919年7月3日,上海出版的《申報》,在第7版刊登了一則報道《我專使未簽和約之京訊》。這篇報道這樣寫道:中美通信社接巴黎無線電云,歐洲和約各國于昨日簽字,惟中國拒絕簽字。
寫得頗有現(xiàn)場感的報道說:“北京法國某機關接到里昂三十日發(fā)無線電云,二十八日下午三時,德代表到會簽字……突有某國代表拒絕簽字,會場秩序稍亂,各國代表大為震動,日本代表尤有驚異之色云云,觀此似拒絕簽字者即系我國代表?!?/p>
《申報》上并沒有突出刊登的這篇報道,揭示的卻是一個歷史性的結果:中國拒絕了《巴黎和約》對一個戰(zhàn)勝國的蔑視性安排。這是偉大的五四運動最直接的成果。
兩個月前,一場風起云涌的運動在北京發(fā)生。1919年5月4日,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學生激憤地走上街頭,喊出了“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廢除二十一條”“抵制日貨”“寧肯玉碎,勿為瓦全”“外爭主權,內除國賊”等口號,并且要求北洋政府懲辦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等賣國賊。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之際,中國是戰(zhàn)勝國之一。孰料在1919年1月18日開始舉行的涉及戰(zhàn)后安排的“巴黎和會”上,列強竟然要把戰(zhàn)敗國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利益轉讓給日本,激起中國人民公憤。5月4日下午,抗爭的春雷在北京爆發(fā),迫使北洋政府改變了外交對策。6月28日,《巴黎和約》簽署之際,中國代表拒絕出席。
5月4日的春雷,在近現(xiàn)代歷史上,率先擊碎了屈辱的不平等“和約”。那聲春雷更加深遠的影響,是給此后100年的中國歷史,開創(chuàng)了光明的前景。
親歷了“五四”風云的毛澤東,曾經這樣評價它的意義:“五四運動是在思想上和干部上準備了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又準備了五卅運動和北伐戰(zhàn)爭” “在中國文化戰(zhàn)線或思想戰(zhàn)線上,‘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構成了兩個不同的歷史時期”。
100年前爆發(fā)的五四運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是一場以先進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這次運動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弘揚民主、科學的精神,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在思想上和干部上準備了條件。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國共產黨人,正是因為經受了五四運動的教育和磨煉,才義無反顧地走上了拯救中華民族的偉大革命征程。
1919年7月14日,剛從北京回到湖南不久的毛澤東,創(chuàng)辦了《湘江評論》。他在此后不久給蔡和森的信中,表達了對馬克思主義、共產主義的信仰,他說這是“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了的”最后選擇。
40多年后,毛澤東對二戰(zhàn)名將、英國的蒙哥馬利元帥說:“革命不是想干不想干的問題,我最初就沒有想過干革命的問題。當時也沒有共產黨,是因為形勢所逼,不能不干?!?/p>
五四運動是中華民族的一次偉大覺醒。1840年之后,中華民族歷經磨難,武昌首義推翻了封建制度,但軍閥混戰(zhàn)連連、喪權辱國依舊,“巴黎和會”把“弱國無外交”的慘狀,又一次淋漓盡致展現(xiàn)開來。至暗時刻,也是尋求光明與新生的時刻。五四運動喚醒了民眾,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奠定了基礎,對當代中國發(fā)展進步產生了深遠影響。
五四運動倡導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思想,至今依然有著不滅的光芒。五四精神同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融為一體,同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為一體,是激勵人民奮勇前進的巨大精神力量,更是當代青年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南。